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貓兒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營造心目中的寫作環境,開始好好寫文

貓兒
·
·
好好寫不關乎時間長短,應該是當下的寫作投入與專注,地點對了、氛圍有了、音樂跟書也準備好了,好好寫文,便是在進行著。

2021.06.28 首發探路客 2022.01.26 二發Matters

每個人的寫作習慣不同,對於環境的選擇也不一樣。

部分人嚮往的,是隨興走進一間播著輕柔古典樂的咖啡廳,打開筆電,來杯咖啡,開始噠噠噠地敲起鍵盤來。

我就不行,對我來說,陌生的地方是生不出任何文字的。

咖啡廳也好、圖書館也罷,我似乎不適合在公共場所寫文章,想想覺得,應該是跟自己的拘謹程度有關。出門在外,顧及他人形象的前提下,外表舉止就會有所收斂。這麼一收,連靈感都收回去了。

在家就free多了。用鯊魚夾夾住挽起的長髮,套件背心短褲,再選個舒服的坐姿─盤著腿、翹著腳─就可以開始寫作了。

寫作地點選好了,在家裡,再來是氛圍的營造。

因為長期在晚上寫作的關係,不知不覺也就養成了一個習慣:只有書桌的檯燈是亮的,房間其餘角落是暗的。

Photo by Burst

因為長期在晚上寫作的關係,不知不覺也就養成了一個習慣:只有書桌的檯燈是亮的,房間其餘角落是暗的。

弄成這樣倒也不是我喜歡待在幽暗的空間,自己是非常喜歡明亮的環境,最好房間還有落地窗。喜歡早晨的陽光穿過紗簾,點點光粒像珍珠落在房間的每一角落閃閃發亮著,不得不說,有美好陽光的日子就會充滿朝氣。

喜歡白天的陽光,跟在黑夜寫作的習性產生矛盾,所以,白天就不能寫作囉?

要是這樣我也太難搞了(笑)

靈感不分晝夜來臨,想動筆的時候,就先關上窗戶、拉上窗簾、切掉大燈、手機開勿擾,然後開始慢慢地,將靈感細細琢磨成流暢的文筆。

暗暗的,感覺比較安靜,比較不受干擾,只有我自己,跟我的文字。

不過,把房間弄暗跟在晚上寫作,還是有那麼點差異,不單只是光線的因素。雖然房間營造成夜晚的氛圍,鎮上市區依然是忙碌而緊湊,不是全然的靜寂,即便房裡聽不清嘈雜,還是隱約感受得到那份喧囂。

夜晚寧靜的氛圍有了,還有外在物件的點綴。

說點綴好像有點太文(假)青(掰)了,講直白一點,就是寫作的同時會聽個音樂、手邊會放些書隨時翻閱,讓自己更投入在寫作這件事情上。

Photo by Burst

等等,剛剛不是說要安靜,聽音樂會分心,把靈感趕走吧?

剛開始寫的時候確實是拒絕任何音樂打擾的,可是後來耳根子癢得受不了,所幸還是點了一些流行音樂來聽,久而久之也習慣有個聲音在耳邊繞著。

聽音樂能否讓做事情更專注,不但見仁見智,對我來說,還看情況看時機。

贊成的那一方表示,若要專注,音樂聽的是古典樂、沒有人聲、聽不懂歌詞的音樂;有了人聲或是音樂太過激昂,思緒容易被帶走。但我是個超級任性的人,想聽什麼就聽什麼,流行搖滾、溫柔抒情、西洋的華語的,喜歡就放來聽,沒有任何限制。

倒是,寫什麼文章就會選什麼音樂,比如寫探文/散文,選得是無人聲的水晶音樂,輕柔放鬆,曲調沒有過度起伏;至於輕小說,就會來點流行元素(還華語居多),吵一點也沒關係,不小心跟著唱幾句也無妨。

音樂真的都沒有干擾到?多少還是有一點。

有過幾次,靈感乍現的瞬間,人物的動作在腦海裡完整演練一次,準備要轉化成文字時,來了一首熟悉旋律的歌,一時出神聽得入迷,等我再次回神,靈感跑了,一去不復返,差點欲哭無淚。

音樂,還是會聽,真正進入心流到無我境界時,音樂就會適時關閉。

戴耳機聽音樂是正常,而我是,只戴左邊的耳機,右邊保持淨空,不讓腦袋全讓音樂迴繞填滿。留了一邊的清淨,一個是聽外面的動靜(他人的呼喊),一個是給自己的思緒有點迴轉沉澱的空間。

至於放在手邊的是什麼樣的書?以目前來說,是輕小說、文學獎作品集。

Photo by Burst

看小說,先看一輪了解內容,再看第二輪剖析故事情節、劇情走向、伏筆安插、高潮安排,約略寫出章節大綱後,再換下一集/下一本,完整看完花費比較多時間。至於作品集,不單是佳作的好文賞析,評審的評語也會針對文章的技巧運用、情感表達做出看法,怎樣的寫法是好的、是過頭的、是分散的,或多或少也會給到自己一點建議,進而思考怎樣寫才是完整的一篇文章。

閱讀不單是找靈感,也是補足自己的不足。

曾經有想過買些寫作教學的書放著隨時翻,後來發現,越是看了,越是不會寫文章(怪咖),倒不如寫完的時候再來看。

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就可以好好寫文。

曾經我認為「好好寫文」這件事情是種奢侈,混亂的房間、不像樣的書桌、零碎的時間,「一整天」都花在「寫作」上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後來意識到,好好寫不關乎時間長短,應該是當下的寫作投入與專注,地點對了、氛圍有了、音樂跟書也準備好了,好好寫文,便是在進行著。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