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鄒頌華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瑜伽老師不會告訴你的瑜伽真相

鄒頌華
·
·
在疫情爆發前的幾年,我參加了數個令我大開眼界的瑜伽導師訓練,其中有較嚴謹又「傳統」的Sivananda Yoga,為期一個月的訓練對身體有一定的考驗,也讓我體驗了「傳統」印度瑜伽的修行方式。我要用引號括著「傳統」二字,是因為後來我發現,現在許多人強調「傳統」的瑜伽,其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源遠流長,許多式子,甚至是現在極流行的Vinyasa,根源不在古代的《瑜伽經》,其淵源與近代北歐體操更有關係。
Mark Singleton的著作,追蹤了現代瑜伽的起源。

和許多人一樣,我也有修習體位瑜伽,今年已是第十個年頭。但愈修得久,愈發覺原來自己對瑜伽一無所知。疫情已爆發一年有多,能去瑜伽中心集體練習的時間少,在家練習的時間多,我也在這段期間,讀到英國瑜伽學者Mark Singleton的博士論文編輯而成的著作《Yoga Body: The Origins of Modern Posture Practice》,這本書對瑜伽愛好者來說,不無驚人之處,就像是一部揭秘書──瑜伽老師不會告訴你的瑜伽真相。

印度瑜伽為西方人而設

我所修習的瑜伽,是現在幾個很受歡迎的流派,包括Sivananda、Ashtanga和較新興的「陰瑜伽」。前兩者由Hatha Yoga演變出來,後者是近數十年源起於西方但糅合了道家陰陽概念和了解人體結構的瑜伽。今次我想探討的是前者,Hatha 在梵文中是「力量」、「有力」、「太陽」的意思,而現代的Hatha Yoga,是體位法練習,十分注重體能鍛鍊,不同的「式子」模仿不同動物或物體形態,務求鍛鍊不同部份肌肉的強度,以及關節的靈活性。Hatha Yoga深受現代人歡迎、並常常用來減肥健身,而許多瑜伽老師也會告訴學員,Hatha Yoga是一種源遠流長的瑜伽,其起源可追溯至古印度哲人波顛闍利所撰的《瑜伽經》。

但這種講求體位和體能的瑜伽,真的這樣古老嗎?倫敦大學亞非拉學院的學者Mark Singleton,就質疑這種講法。他本身在九十年代曾於印度修習瑜伽三年,發現在印度要學習古代流傳下來的瑜伽,非常困難,幾乎所有瑜伽課程,都是為了外國人而設。而作為學者,經過多年的溯本求源,2010年,他在「瑜伽界」投下了一枚核彈──其博士論文指出,古代瑜伽和現代瑜伽,是兩碼子的事。我們現在學習的「拜日式」、「下狗式」、「三角式」等式子,也許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古老。

二十世紀初的瑞典體操,對現代瑜伽的動作和流程有深遠的影響。

現代瑜伽糅合瑞典體操

根據Mark Singleton和一些瑜伽學者的研究,瑞典體操在十九世紀末隨英國殖民擴張傳入了印度,影響了瑜伽在印度的發展,也令瑜伽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瑞典體操在十八世紀誕生,當時瑞典於拿破崙戰爭時被沙俄攻略而失去領土,瑞典詩人兼劍擊好手Pehr Henrik Ling認為瑞典國民必須強身健體,才能保衛祖國,因而創立了以解剖學、生理學為科學基礎、具有軍事性的體操,整套動作也注重人體的健美和均衡發展。瑞典體操不但在歐洲開始流行,成為軍事訓練的必要元素,整套體操也在十九世紀隨英軍傳入印度,並在印度軍隊和學校中迅速普及起來。根據YMCA在三十年代做的一項調查,瑞典體操在當時已成為印度體育文化中最流行的運動,其流行的原因跟瑞典差不多,就是要以強身健體為民族主義的基礎,用以對抗英國的殖民主義。而在二十世紀之初創立、至今仍風行全球的Ashtanga Yoga,其一連串講求流暢的動作,還有呼吸的節奏,就非常有瑞典體操的影子。Ashtanga Yoga中的許多指定動作,其本源並不在印度,因為在十九世紀之前,瑜伽體位法在印度並不流行,而站立的式子更是少之又少。

古代瑜伽式子以坐姿為主,目的是助修行者入定。圖為十世紀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一尊瑜伽行者雕像,她盤腿而坐,閉目冥想。

體位法並非古代瑜伽重點

哪古代瑜伽又是什麼一點事?簡單來說,就是現在最流行的體位法瑜伽,在古代一點也不重要,而且也沒有那麼多式子,不少式子是在十九世紀之後才創出來的。在這裡不能不提首位把瑜伽介紹給西方世界的印度教哲學家辨喜(Swami Vivekananda),他在1893年應邀參加於芝加哥舉行的世界宗教議會。在議會上,辨喜談及的瑜伽並沒有講到體位法,他介紹給西方觀眾的瑜伽,全都關於冥想、調息和想像(visualisation)。由此可推測,體位法瑜伽至那時為止,就算在印度有人修習,也不是瑜伽的重點,極其量是一些苦行者在叢林中修練的方法之一。

此外,書成於約二千年前的《瑜伽經》,當中提及的「瑜伽八支」──持戒、精進、體位、調息、攝心、專注、入定、三摩地,是助人類邁向終極解脫的八部曲,當中提到最多的是修心、行善和冥想,提及體位的段落非常少,而且提到的都是坐姿,用意是幫助你忘記自己的軀體,因為只有坐得穩,才可以入定。在古代文獻中,根本沒有「下狗式」、「上狗式」、「橋式」等現在相當流行的式子。

讀到這些資料,作為瑜伽修習者,我完全感受到何以Mark Singleton的著作面世時引起多大的震撼。如果許多瑜伽式子是古代沒有的,那我們現在稱之為瑜伽的體位法練習,到底是什麼東西?又有幾多式子真的是源遠流長?

十九世紀的手繪大象式子,是下狗式的原型。

瑜伽一直在變 沒有所謂正宗

在這裡可以舉幾個例子說明之。現代瑜伽中,一開始的熱身練習「拜日式」,印度Lonavla Yoga Institute的總監Manmath Gharote博士就指出,那並非傳統瑜伽的一部份,除了因為在古代文獻找不到任何拜日式的字眼和圖畫外,更重要的是《瑜伽經》指出,式子有兩個重要元素──穩定和舒適。而拜日式是由一組約12個動作組成的「體操」,並不符合式子的定義。

拜日式由12個動作組成,是現代瑜伽的熱身動作,在古代並沒有這組「體操」的記載。

另一個常見的式子「肩立式」(shoulder stand),根據多位學者的考究,是十八世紀才出現的式子;而經典動作「下狗式」則是由十八世紀才出現的「象式」演變過來。另外,古代文獻中提及的式子,都是一些對稱的動作,像「三角式」這種不對稱的式子,要到十九世紀才出現。

由此可見,雖然不少式子都有對應的梵文名字,但這些梵文與古代梵文也是兩回事,這些式子的淵源可能更接近歐洲流傳去印度的體操文化。今天我們修習的瑜伽,跟一千年前的瑜伽是截然不同的東西,更準確來說,現代瑜伽有其「政治任務」,就是十九至二十世紀初,印度人用以回應殖民主義的方法之一。當時的一些瑜伽大師如被尊為「現代瑜伽之父」的Krishnamacharya,觀察駐Mysore的英國兵團的操練,吸收其精華,豐富了一些瑜伽式子,其中許多站立式的動作,就是由他創出來的。

Mark Singleton的書引來很多爭議,不少流派瑜伽大師的粉絲視之為「挑釁」。但是,如果你細心閱讀這部論文,你會發現,作者並不是要「詆譭」任何大師,而是要指出,瑜伽並沒有「宗師」,也沒有「正宗」不「正宗」。瑜伽是一個流動的概念,隨著時、地、人、目的而變化,世上沒有一承不變的瑜伽,而各個時代出現的「大師」,也是在豐富瑜伽內容,滿足不同時代的身心靈需要。

原文載於2021年6月號《信報月刊》

訂閱贊助: https://liker.land/learnedfriend/civic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