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與解釋:背還是不背,都是個問題
問題其實是在於,要養出這種「歸納整理→思考消化→融合內化→輸出」的流程並不容易,眼前還不是每個大人都做得到,小朋友也只有少數有天份的才能很快抓住。
底下「○然」的例外就很多,朱先生也有先宣告,像是什麼當然啦、果然啦,就不會是「當的樣子」和「果的樣子」。
「然也」也不會是「樣子也」,而是「Yes」。
如果死背的境界高到一個程度,別說是句子或是意義都用死背硬套,而是會連這種「分解式」或「判斷式」都被僵固化,到時候的麻煩會更大。
而這也是之前第一波人工智慧發展時,卡關卡了幾十年的重要關鍵之一。當時就是認為知識和判斷可以被「規則化」,如果判斷不好,就加入更多的規則,弄到「規則庫」愈來愈複雜,一直會看到「例外的例外的例外」,不崩才有鬼。
一個人的推論和認知養成有多難,從這裡可以看出一個小角啊。
→ 來源:有人問朱宥勳 先生「國文課要不要背解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