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世代的社會意義

如果用ChatGPT詢問壯世代 (Strong Generation) 這個名詞,根據生成式AI的回應,國外並沒有對應的詞。不過,2023年有篇論文提到,壯世代這個詞是教科文組織2020年提出的概念,「壯世代教科文協會」則是在2021年成立,其前身「台灣高齡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早在2017年便長期探討高齡化社會需要面對的各種問題[1]。
壯世代的正名運動,更大程度是強調戰後嬰兒潮世代,傳統愛拚才會贏的台灣精神。目的是取代「老人」、「銀髮族」等負面字眼,對於高齡族群沒辦法再投入社會勞動的刻板印象[2]。
根據公視影片介紹,台灣60歲以上人口已經高達600萬人,超過全台灣四分之一人口。然而人們不應該被年齡束縛生活的方式,如果仍然有活力是可以發展事業上的第二春。就像巴菲特是到50歲以後才賺進巨額財富、張忠謀到55歲才成立台積電、肯德基 (KFC) 的桑德斯上校 (Colonel Harland Sanders)更是在65歲才迎來人生轉折。
因應人口老化與產業缺工,勞動部與衛福部、教育部等部會合作於2024年1月18日發布「五零五零壯世代就業網絡合作補助要點」,希望能整合地方與中央資源補助與輔導壯世代人力的運用[3]。根據行政院公報2024年2月17日勞動部的解釋,「壯世代就業促進獎勵實施要點」生效日期是在2024年2月1日生效。根據該要點的解釋,壯世代勞工泛指55歲以上或45歲以上依法退休者。此要點的目的是活化及開發中高齡及高齡勞動力,促進中高齡者及高齡者重返職場繼續工作,並鼓勵事業單位積極進用[4]。換句話說,台灣面臨少子化與高齡化,加上普遍年輕人不太願意從事基礎服務工作,政府也希望中高齡人口能夠成為勞動力,並且希望用人單位不該有年齡歧視。
此外,主計總處的統計美國、日本、韓國,55歲至59歲勞動參與率有將近70%以上,台灣相較於這些已開發國家僅有不到60%的勞動參與率。因此,勞動部「55Plus壯世代就業促進措施」目標,即是預期每年至少協助6萬名壯世代重返職場[5]。
根據吳春來博士演講內容的介紹,應該重視壯世代的經驗、能力、自我實現的需求,不應該將這個族群視為社會負債[6]。藉由社會和企業接納壯世代與壯世代能夠發揮所長(無論是勞力、財力、腦力),其實是利己又利他的措施。因為我們每個人都一定會變老,比起等自己老了才開始重視未來的權利與社會觀感,何不提前建立起這樣的社會?
另一方面,確實也有文章則指出如果要解決台灣中高齡就業率低的問題,應該透過修法解決年齡歧視的問題,過度補助壯世代人口可能排擠其他世代的社會福利[7]。關於資源分配有關正義原則的問題,個人認為在倫理層面本身就有許多爭議。以台灣60歲人口超過25%來說,補助是否至少要占整體根據世代編列的預算四分之一才算公平?僅依照年齡而不考慮各別個體的情況(如身心障礙、低收入戶、罕見疾病、重症族群)是否公平?分配給誰、為何分配、如何分配,面對有限的資源與眾多不同的目標,每個希望獲得分配的族群都會強調自己的目標很重要,這時候政府如何權衡以利社會長遠發展就很重要。
參考文獻
鄭育穎(2023)。台灣「壯世代」運動的發展:社會行銷策略的分析〔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doi.org/10.6837/ncnu...
壯世代教科文協會:壯世代理念。www.strong.org.tw/co... Accessed February 12, 2025.
CNA訊息平台:勞動部助力5050壯世代就業 北分署輔導企業提案 每案最高補助100萬。2024。www.cna.com.tw/postw... Accessed February 12, 2025.
行政院公報:壯世代就業促進獎勵實施要點。2024。 Accessed February 12, 2025.gazette.nat.gov.tw/E...
勞動部:勞動部推動55Plus壯世代就業促進措施 協助壯世代勞工重返職場。2024。www.mol.gov.tw/1607/... Accessed February 12, 2025.
國立臺灣大學職工聯誼會:吳春來博士演講「壯世代新浪潮-超高齡社會的挑戰與出路」。2024。homepage.ntu.edu.tw/... Accessed February 12, 2025.
葉崇揚(銀天下):法律白話文運動專欄|壯世代只能拚就業?社會學者:口號立法剝奪兒少資源。2024。www.cw.com.tw/aging/... Accessed February 1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