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5電影|《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cyc3529
·
·
IPFS
·

電影|《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傅榆

(於181201金馬巡迴影展高雄場,觀後的一些些小感想)

也許一些人是因為金馬頒獎典禮上那一鳴驚人的言論而認識這部片,必須說,這不是一部多麼「客觀」的社運紀錄片,或甚至不是一部對被拍攝者足夠溫柔的紀錄片,但卻探尋了那些年埋在大家心裡想說卻又遍尋不著出口的矛盾,那些看似瑣碎的細節。

雖然沒有真的經歷過裡面提到的運動(反媒體壟斷那時候我高一,好像連人社營都還沒去。三一八那時候高雄的朋友有問我要不要衝,但印象中好像是太臨時又還被困在小小保守的嘉義,因此沒有去),苗栗反風車、大埔、反媒體壟斷及太陽花運動,但是個只要經歷過一點運動傷害的人應該都會抱頭說認同的故事,是那些矛盾的細節讓我們感同身受。

故事前半,導演拍了許多各種運動的畫面,甚至也把各界對於太陽花學運的許多尖銳的提問都赤裸裸地拍進去了。

從導演說自己曾經一度覺得想衝立法院很多次的陳為廷天真、不可能成功,後來成功衝進去時自己才趕到的愧疚,到後來發現自己越來越少有機會拍到一直在二樓的核心會議的陳為廷,再到一樓的蔡博藝不斷被「賤畜支那滾回去」等強烈的言論洗版的難受,導演自言運動也是另一種「民族主義」而當初甚至非常不屑在場外參與的學生跟民眾們、覺得他們「根本就不懂運動」,還有運動場域內期望也可以做到透明公開的賤民區,甚至退場後所謂「遍地開花」遇到的重重困難,主角之一陳為廷後來的性騷擾風波而被徹底從神壇拉下等等。

紀錄片裡這些每一個點滴都很尖銳,刺著那些當時人們的矛盾的糾結。

剛看完的當下,有太多裡面的東西衝擊著我,即便都是經歷過運動的人可以想像得出的內心糾葛,導演卻實實在在把它們都拍出來了、都說出來了,像直接砸往你的臉上一般,無法言語。

後來恰巧看到一位臉友也是看同一場高雄的巡迴場,稍微在留言裡討論了一下,喜歡她說的,「最後導演哭著說不知道怎麼結局,兩個主角分別說出各自的看法,那個段落,他們的變動、無法被定義的當下,都被如實記錄下來,非常真誠⋯⋯就覺得不是為了主題而強作解釋的結尾,反而意外地觸動人。」

甚至到後半段,導演問主角之一陳為廷的一連串問題,有些問題連觀眾都捏了把冷汗,也感受得出他在閃躲這些問題、不太想仔細認真爬梳自己去回答。若就一個所謂紀錄片拍攝者與被拍攝者的關係,拍攝者如何客觀卻不強求或消費、剝削的角度來看,幾度想把導演抓出來大喊停了就停在這邊吧,整個「走莖」去了,他根本只是在閃躲問題了啊,故事失去依託,且像走著懸崖越走越偏了。

但當故事終於失了焦,最末段連導演都哭了、連導演都承認跟原本的設定主軸差得十萬八千里時,沒有了主要敘事者,前面那些種種才忽然好像又活了過來。

「故事裡的人也不會是原本的模樣了。」

故事也沒有了主軸,因為當軸線是追索著蔡博藝、陳為廷這兩人的青春時,前者後來徹底低調了、後者甚至去了美國,跟原先兩岸三地的民主根本構不上邊。

六年,時間,人,總是迂迴,走過好多年再回頭看,導演、兩位主角,三個人都發現一切都不一樣了,但都不一樣了又如何?

故事裡沒有神,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是。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cyc3529做枚蒼涼而淒美的枯葉,要倔強而敏銳。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