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功?先突破這 5 道關卡!》
世界上,真的有人能夠用他的話直接地打進你的胸膛,可以讓你感覺到你對這世界來說是多麼的重要,你可以為這世界做多少的事、帶來多少的美好,甚至讓你感受到,當你找到了那件事,並且願意投入畢生心力去做時,這世界缺你不可。
到底是誰說的話如此有力量?
答案就是我從幾個月前知道他開始就一直很喜歡的大師 Robin Sharma, 他曾經創作了好幾本有名的書籍包含了《和尚賣了法拉利系列》、《死時誰為你哭泣:101則以終為始的人生智慧》等。
這篇文章中,我想要和你分享的內容,是我在聽完他的這部影片「為什麼很多好人尚未成功?"The Real Reasons Good People Fail"」,影片中,他分享了 5 個為什麼很多明明很有實力的人,一直還沒有成功的原因,針對每個原因,我適時地補充了一些自己的觀點,整理如下與你分享。
在開始講這 5 個原因之前,Robin 先分享了他對於天才(Genius)的看法, 他認為所謂的天才,大多並不是來自於一個人的基因,而是取決於他們的日常習慣;他也分享了一個美國心理學家 James Flynn 發現:最厲害的拳擊手、嘻哈舞者、畫家、企業家並不是最有天賦的, 他們只是相較於同領域的同儕,開發出更多的潛能;Robin 認為, 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 BIW (Best In the World),在我們各自擅長的領域,問題是我們有沒有準備好我們的思維、打造好我們的日常習慣,要來完成我們的「傑作」?
因此,這部影片中,Robin 就要和我們分享,為什麼有些有天賦、有機會完成大事的人,至今尚未成功的 5 大原因,如果你也有興趣了解,歡迎繼續看下去!
#1 他們的恐懼大過於他們的信念
Their fears are larger than their faith.
No one will believe in you until you believe in you.
「沒有人會相信你,除非你先相信你自己」這句話我想很多人應該都聽過,但每當到重要關頭,是否還會記得就不一定了!
當你需要先相信你自己,才有辦法去接下一個新交辦的任務;當你需要先相信你自己,才能自信的去接見一個新的客戶;當你需要先相信你自己,才能大膽地去跟主管提你認為對公司有幫助的案子,這些時刻,這句話,比任何事還重要。
Robin 提到,人類的大腦被設定為追求穩定,這點我在之前的幾篇文章也有提到,我們的大腦演化的速度遠遠不及我們的科技發展,對我們生活在大草原的遠古祖先們來說,大腦最重要的用途就是讓他們可以活下去,必須要有風險意識,因為草原上充滿危險,一不注意就可能會喪失生命。
因此,很多人做很多事會被心中的恐懼所綁住,而不敢「冒風險」。比如說,延續前面的例子,當你想到接下這個任務後,對未來在公司的升遷與發展有相當大的幫助;當你想到,見了這個客戶後,可能會對業績有多麼大的增長;當你想到,提了這個案子後,公司的營業額可能會增長百分之幾;當你想到種種想法,可以讓你從現在所處的位置、成就,再往上抬升幾個台階時,常常,那個聲音就出來了...
什麼聲音?恐懼的聲音。
為什麼,因為我們習慣活在舒適圈,在舒適圈裡生活、做事,雖然不刺激、鮮少成就感,但少掉了很多擔心。
這觀念同樣出現在《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裡的財富檔案 #16 :「有錢人就算恐懼也會採取行動;窮人則是讓恐懼擋住了他們的行動」在那個章節中有一句話我相當喜歡,我也時常提醒自己,「如果你只願意做輕鬆的事,人生就會困難重重;但如果你願意做困難的事,那麼人生就會變得輕鬆。」舒服的狀態會讓我們覺得溫暖、模糊而安全,但他不會讓我們成長;我們唯一能成長的時機,就在踏出我們的舒適圈之後。
Robin 提到, 那些真正的英雄、真正有卓越成就的人並不是無所畏懼,他們只是練習走進他們的恐懼,並且在不舒適中找到他們可以立足的一塊角落。
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借鏡,並不是要去「避免」恐懼,而是練習去「習慣不確定」,習慣在害怕時仍然持續行動,就如同一個傑出的運動員,即便不確定他是否能贏下一場比賽,他仍然每天練習;一個專業的創作者,即便不確定他下一篇內容是否會爆紅,他依然每天創作。
那我們可以如何培養我們的信念?
方法很簡單:去做我們害怕做的事。記住,這是一種練習。
針對這一點,Robin 希望我們可以做一個練習:每天做一件想到就會讓我們緊張、不自在、手掌會出汗的事。
(寫到這邊,我也立馬把這一點加到我每天的日常習慣清單中,來提醒自己。)
最後,以這句話作為這點的結尾:
你現在認為簡單的事,曾經,你都覺得他很難。
Everything you now find easy, you once found hard.
對還在學怎麼爬的我們來說,走路很難;對剛學會走路的我們來說,騎腳踏車很難;對剛學會水母漂的我們來說,游 25 公尺很難;對剛開始上學的我們來說,上台簡報很難;對剛開始跑步的我們來說,跑完 5 公里很難;每一件我們現在認為簡單的事,曾經,他對我們來說都是一件難事。
但無論是因為任何原因,我們一次次的練習,最終,讓它「感覺」變簡單;一樣是走路、騎腳踏車,一樣是游 25 公尺,一樣是上台簡報,一樣是跑完 5 公里,我們要達成的目標沒有改變,但我們自己,變強了。
練習走進恐懼,擁抱不確定,走出舒適圈,因為,那是我們唯一能持續成長的地方!
#2 他們抱怨外在環境,而不是將其視為成長的機會
They blame their outer conditions vs seeing it as an opportunity to grow themselves.
如果你曾經研究過那些創造出偉大成就的名人,舉凡南非第一個民選總統曼德拉或者是印度的聖雄甘地,你就會發現,他們大部分都比一般人有過更悲慘的遭遇,Robin 想要告訴我們的是,只要想要,痛苦可以被轉化成力量!
大部分的人沒有成功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當他們遇到人生中的挫折時,他們感到挫敗、他們倒下、感到沮喪跟心碎,而這一切導致的後果是,他們停止前進。
Robin 也分享了一個親身的例子,在他的求學階段,他非常的「一般 Average」,甚至還曾經被一位老師說過無法完成高中學業,在他剛自費出版第一本書《和尚賣了法拉利》”The Monk Who Sold His Ferrari” 時,他到芝加哥參加美國書商大會(American Bookseller Conference)宣傳他自己的書,脖子上戴著它書的封面,跟每一位從手扶梯上來的書商握手,當時,他也會去每間書店,走進去問店員受否可以讓他放 3 本書在這邊,他會親自簽名在上面,但他常常受到無禮的對待,甚至被嘲笑;因此,Robin 說,雖然說他現在看起來已經站在勝利的山巔,但他曾經獨自走過黑暗的峽谷。
Rumi,一位 13世紀詩人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You have to keep breaking your heart until it opens. ,Robin 希望我們記住一句話:「所有成功的人都曾經遍體鱗傷 All great heroes have been broken」,想想曼德拉,被反反覆覆監禁了 20 幾年;想想聖雄甘地,為了印度的獨立,不斷地進行絕食非暴力抗議運動,也被當時的英國殖民政府多次逮捕;但他們最終都成功地將它們所受的苦難,轉化為力量,將他們的悲劇,轉化為勝利。
當然,這概念說來容易, 但做起來可不簡單,Robin的建議是:
我們可以先問問自己,我們現在抱怨哪些外在的環境?抱怨我的生活還有哪邊不夠好?抱怨體力不足?抱怨生活中太少開心或值得滿足的事?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假設一件事,Robin 稱它 A.P.R.: Absolute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為自己的人生負起所有的責任,Robin 說他真正「長大」的一天,就是他告訴自己「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起所有責任」的那一天,不抱怨外在的環境,不抱怨能量吸血鬼(Energy vampire: 通常指的是,跟這種人相處後,你會耗盡所有的能量),不抱怨自己的過去,相反地,開始告訴自己,如何把絆腳石變成墊腳石 (turn a stumbling block into a stepping stone),把危機視為轉機、視為成長的機會。
一般人之所以停滯不前,因為他們抱怨外在的環境,而不是把遇到的每一件事,當作是成長的機會。
再來 Robin 講了一段我覺得很經典的話:
前 5% 的那些人玩的是傳奇 (The top 5% play the game of legends),他們認為人生的目的是成長、是不斷地提升自己、是不斷地強健自己的心智,是培養勇敢、真誠、謙虛、誠實、正直的品德以及服務這個世界。
無論你的職業、身分是什麼,是一個一般的上班族?是一個工程師?是一個工廠工人?是一個業務員?還是一個老師?Robin 認為,我們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有一個偉大的使命(mighty mission)!
不要說自己「只是」一個工程師,「只是」一個工人,「只是」一個業務員,「只是」一個老師,覺得自己又不是曼德拉、又不是甘地、又不是賈伯斯、又不是馬斯克... ,我們只需要活出最好的自己 (Be great in our original way),不用用世俗的眼光來評斷我們的成就,而是用我們如何過好每一天、如何過自己的一生、如何提供我們的服務給我們的顧客,以及如何照顧我們自己的家人來衡量。
針對「A.P.R.:absolute and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為自己的人生負起所有責任 」這一點,讓我想到《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裡面談的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
《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作者史蒂芬·柯維認為,責任感是很重要的觀念,主動積極的人了解這個道理,不會把自己的行為歸咎於環境或他人,他們待人接物是根據本身的處事原則或價值觀,做有意識的選擇,而不是全憑對外在環境的感覺行事。
容易受制於人者,容易被自然環境所左右,在秋高氣爽的時候便興高采烈,在陰雨綿綿、灰暗的日子就變得無精打采;主動積極的人,心中自有一片田地,天氣變化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本身的處事原則、價值觀才是關鍵。
容易受制於人者,也會受到「社會天氣」的影響,如果受到禮遇就愉快積極,反之則退縮逃避,這樣的人,是把自己的心情好壞建立在別人的行為上,讓別人的不成熟成為控制自己的利器。
作者在書中還分享了他妻子一位好朋友的故事,她的名字叫卡蘿,和作者的妻子認識超過 25 年,可惜的是,卡羅得了癌症,不久於人世。
即便如此,她依舊異常的堅強,盡量不吃止痛藥,為了能夠完全控制自己的心智與情緒,為了能夠替子女未來的每個成長階段留下一些概念,儘管當時他十分虛弱,她還是設法對著錄音機,或直接向作者的妻子口述她的一生,每每想起卡羅的不為艱難、勇往直前及愛心,作者永遠忘不了,卡蘿過世的前一天,在她眼中散發的人性光輝。
看到這則故事,不禁讓我反思自己的行為,一直以來,可能是因為工作的環境大都在室內,天氣對我做事的影響不大,但是,有一點對我做事專注的程度影響頗大,就是聲音;另外,還有身體狀況的變化。
過去,我常常因為自己想專注時,旁邊在吵鬧,會在心中埋怨,為什麼大家這麼沒有同理心?卻沒有想到,並不是所有人都對聲音如此敏感,有些人可能成長的背景就是如此,生活總是充滿熱鬧,突然變得太安靜他們反而不習慣。
秉持著主動積極、為自己的人生負起所有責任的原則與態度,面對過去很多會埋怨、抱怨、不開心的事,都能夠用更客觀的態度去面對,英文有一句常用的話 "Don’t take it personally." 中文意思是:「不是針對你,不要往心裏去」。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的作者哈福·艾克也提倡:「所有事情都是中性的,除了你賦予他們的意義之外,所有事情發生都沒有意義。」這句話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創造了我們的現實。
我們如何感受、看待、解讀一件事,決定他在我們心中的現實,這也是為什麼,常常明明針對同一件事、或同一個物品,由不同的人形容起來,好像是在說不同的事物一樣。
針對這一點,我之前有寫過一篇文章,名為《透過這 5 個策略,打造你的成長型思維》,有興趣的話可以點來看看。
#3 他們容易分心,而不是成為顛覆者
They become distracted versus being disruptors.
大部分的人習慣一心多用,而這件事正在摧毁他們他們拼命想要提升的生產力。
Robin 強調,想要得到前 5% 的人的成果,必須願意去做其他 95% 的人不願意去做的事。
大部分人在他們應該要認真工作時,選擇了聽歌、看影片,時不時就看一下手機有沒有新通知、滑一下朋友的動態,因為他們每天都把一天中最精華的時間,花在這些閃亮的「小玩具」上,導致他們的人生最終一無所成。
你的競爭優勢就是和大多數的人做不一樣的事,當他們被許多事物分心,花他們大多的時間在「忙碌」而不是「創造」時,你可以靠著專心一致成為前 5% 的人!
在自己的生活中打造屬於你的專注圈(Tight bubble of total focus)。這點我在之前的這篇文章《不想再對自己失望?請把握好這 4 件事!》也有寫到,Build your tight bubble of total focus 打造你的「專注圈」,有興趣的話可以點過去看看!
打造「專注圈」的重點就是:
在重要的日子、重要的時間,讓自己不要容易被打擾,即便那樣做會讓自己不容易被其他人找到。
每個禮拜都會有幾天是 Robin 自己的「創意日 Creative Days」,在那幾天,他會屏除一切電子設備的干擾,讓自己一個人,大家都不容易找到他,他會到一個地方,那個地方的布置相當的精簡,除了他以外,沒有其他任何人,在那邊他能創造出最好的作品。
因此,第三個很多好人尚未成功的原因是:
他們容易分心,而不是極致的專心一致在幾件能夠讓他們改變這個世界的事。
如果我們看愛迪生、賈伯斯、馬斯克,就會發現,他們都認知到天才的本質中,有一點是獨處,你必須願意而且夠勇敢花很多時間獨自做事,而那些事能夠讓整個世界驚嘆並且顛覆那領域。 One of the essence of genius is solitude. You’ve got to be willing to and brave enough to spend lots of time alone to do work that wows the world and disrupts your field.
針對「專注」這一點,我在另一篇文章《想要成為有錢人,不可不知的 6 大原則!》也有談到,哈福艾克,《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的作者認為,根據他的經驗,要讓一個事業能夠成功「運作起來」,需要相當大的努力 (tons of efforts),特別在一開始!
就像火箭要能夠成功被發射出去,需要相當龐大的能量,往同一個方向釋放一樣;想想,如果火箭發射器的能量往不同的方向釋放會如何?那架火箭應該怎麼樣都無法成功升上天際吧?
因此,他強調:
你因專注而致富!像雷射聚焦在一個小點那樣地專注!
You get rich by being focused! Laser-focused!
Robin 談的是專注在做自己的事,哈福談的是一次只做一件事,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如果能做到,我相信,我們的人生都會變得很不一樣,能夠對這個世界創造出一些改變!
#4 他們的信心不足
They have low confidence.
信心是一個關鍵要素(needle mover)。
如果我們看這些這些商業巨擎、偉大企業的創辦人,像是馬斯克、貝佐斯、賈伯斯,這些偉大的成功人士都有一個明顯的共同點 — 高度的自信心,讓他們想出並實現了 Space X、 亞馬遜以及 iPhone。
即便他們要面臨許多反對者,即便他們遇到撞牆期,但因為他們的自信心,可能是來自於閱讀,可能是來自於一個相信他的導師,也可能是來自於冥想,或是他們心中一個強烈的使命感,他們最終選擇持續前進。
針對「信心」這一點,《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的作者哈福.艾克在書中也提到:「有錢人大於他們的問題,而窮人小於他的問題。」成功的秘訣就是不要逃避問題,不要在問題面前退縮,成功秘訣就在於你要成長,讓自己大於一切的問題!
哈福在書中分享一個練習,雖然乍看之下有點愚蠢,不過我自己試了以後覺得還蠻有效的!(當然你必須先願意誠心去嘗試),這個練習是這樣子的:
每當你因為某個「大」問題而心情低落沮喪的時候,就指著自己說:「我很小,我很小。」然後深呼吸,對自己說:「我可以處理,我比任何問題都強大!」
下次遇到問題,試試看,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5 他們堅持得不夠久
They didn’t stay in the game long enough.
看到這點,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最近在讀的這本書《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的作者 John Lee Dumas ,他連續 2000 天推出 2000集日更 podcast;他在書中提到,實現財務自由和成就的創業家並不比其他人更好、更幸運、或更聰明,他們只是投入在這件事的時間更長。
無論你想要達成的成就是什麼,也許你想要成為你的領域中最厲害的運動員;也許是成為你的產業中,最好的經理人;也許是你的社區中,最好的父親或母親;也許是你的大學裡,成為表現最傑出的那個學生;成功的方程式其中之一就是:長時間持續地投入、持續追求你的目標,投入的時間甚至要超過世人對你的預期。
Robin 說,他不知道我們每個人心中的那把火是關於什麼,但那把火是一個訊息,是一個直覺,源自細胞深處的 DNA 正在告訴我們,我們有這個機會和責任去把這件事給完成!
如果我們選擇不去做它,這個世界會少了點什麼,就因為我們沒有那個勇氣、恆心、毅力、信心、信念去完成它,而正是那些特質,造就出英雄與成功的人。
以上,就是針對這部影片的分享!
希望我的文字,能讓你感受到我心中的感動與收穫!
如果你願意的話,我也希望你可以在底下、或到我的 IG 私訊留言看完後的想法 😊
參考資料
The Real Reasons Good People Fail | Robin Sharma
我是 Dr. J ,你的 #成長實驗室 。
如果想看到更多我的分享,
歡迎追蹤我的 IG: Dr. J 的成長實驗室
有任何問題或想法,也歡迎在底下留言或寄 email 讓我知道!
Email: johnson@growthlab.com.tw
我們下篇文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