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TakTHHO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逆向誘拐》:改變世界的新世代?

TakTHHO
·
·
《逆向誘拐》電影宣傳

對於今天成長於數碼及網絡科技的新世代,我們是否相信他們可以改變未來?或許這是電影《逆向誘拐》(2018)嘗試帶出的信息。

Napping Kid = Kidnapping ?
電影的英文名稱是「Napping Kid」,巧合地將「Kidnapping」重組而成,完全配合「逆向誘拐」的主題。改編自作家文善的同名推理小說,故事講述一宗發生在投資銀行的「網絡綁架案」:網絡黑客盜取了銀行一份重要文件,並向銀行勒索19萬。銀行的老闆、中層管理人員、幾名年輕的職員、甚至是銀行客戶的財務總監及軟件創辦人,各人似乎均有嫌疑,結果發現煙幕背後卻是一次更精心部署的計劃。

明顯導演非常著跡地說出故事細節的「馬腳」,甚至有點「畫公仔畫出腸」,然而電影的賣點似乎不是推理故事的佈局,卻是強調世代之爭:讓我們重新思考對年輕一代的解讀。

世代的矛盾
電影中突顯出中年人與年輕人生活及處事作風的差異:上一代不理解年輕人的溝通模式、價值觀及看法,反之卻視他們是不求上進的「廢青」。當中不少中年大叔的「蝦碌」情節既為故事帶來點綴,同時也諷刺上一代人當面對真正問題時卻又大出洋相。而導演也將他對年輕人的希望寄託於故事的結局中:中年幹探捉錯用神而失敗了,但另一方的年輕人卻成功達到他們的真正目標。看似是有點兒戲和不可能,不過他們卻做到了。當中值得我們思考的是:中年人需要選擇繼續堅持自己的一套,還是需要重新認識新的作事模式?

今天年輕人成長於資訊急速的網絡世界,他們的「轉數極快」,令到上一代覺得他們太快而無法明白,卻不知道自己早已脫節,甚至跟不上社會的變遷。然而這個也是人生的必經階段:今天年輕一代也會老去,將來他們也會成為他們下一代的「過氣大叔」。

網絡科技的危機
另一方面,電影中犯案者的動機同樣值得深思:當世界發展的趨勢為人類帶來了不能逆轉的危機,甚至我們對此感到無力時,故事中無權無勢的犯案者便以出乎意料之外的方式,以網絡綁架作煙幕,背後卻成就著一些他們相信可以扭轉敗局、甚至阻止危機出現的大事。

這套電影肯定了大數據的分析、網絡世界的動員及影響力,也深深影響著年輕一代的未來。不過電影同樣談及現代網絡科技的危機:隨時成為當權者操控所有人的工具,甚至是港虎的維穩系統。現在北方帝國已利用強大的面容辨識系統記錄國民大大小小的行為,從而成為「維護國家安全」及資源分配準則的工具。而電影中的年輕人不甘於網絡分析的科技被當權者支配而發動這次扭轉敗局的「逆向誘拐」。

囧世代衝擊2.0
藉此提及過去曾經介紹過的一本書:唐.泰普史考特(Don Tapscott)在2009年出版的《囧世代衝擊2.0:掌握新經濟.了解八十後》(Grown Up Digital: How the Net Generation is Changing Your World),這是根據一個美帝的研究計劃而寫成的著作。研究對象來自歐美的年輕新世代(Net Generation):他們享受網上生活、愛自由、喜歡自行探索、愛玩樂、愛協作和分享、富正義感、主動参與、追求創新和生活品味、慣常同步使用多媒體(Media Multitasking)。另一方面,他們反權威、反財團、反霸權、具全球化和環保意識、關注社會公義及貧窮問題、抗拒被「洗腦」。

Don Tapscott在書中整理出八個「常模」(Norms)來突顯這些新世代有別於其他年代的獨特之處:(1) 自由(Freedom)、(2) 度身打造(Customization)、(3) 查證(Scrutiny)、(4) 誠信(Integrity)、(5) 協同工作(Collaboration)、(6) 娛樂(Entertainment)、(7) 速度(Speed)及(8) 創新(Innovation)。

今天很多人對於新一代的年輕人提出不少批評,卻不理解他們從小開始已經接觸數碼科技及網絡世界:他們成長於充斥著電腦、遊戲機、數碼影音攝錄產品、手機等數碼科技的環境中,因而產生出獨特的語言、文化、溝通模式、應用技術、思考方法、價值觀、意識形態、以至社會及政治上的取向。

Don Tapscott肯定這些網絡新世代將會是改變社會的重要動力,並在不同範疇帶來劃時代的改變:從學習的模式、職場的工作形態、市場產品的演化、甚至是社會及政治的意識形態也會帶來天翻地覆的改變。

感到無力中的微小盼望
或許這部本土電影仍然及不上那些資本雄厚的大製作,除了幾個主要角色,大部分的演員也以客串方式參與(本來看見蔣祖曼參與演出而有點期待,不過她的出場實在太少了),而他們的分鏡安排、拍攝場地的設定局限也看出電影製作的資金十分有限,甚至電影的細節仍有改進空間,但是我卻理解導演在創作上的誠意。

坦言故事背後的計劃似是有點離地,抑或其實離地的是我--對年輕新世化的無知,但電影的結局也令到目前充滿無力感的香港人對於我們的未來,甚至是下一代仍有一點點的希望。

與電影同名的原著小說

(寫於2018年11月8日)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