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连载 | 当我谈论读书时,我谈些什么(7)
许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很大的阅读量。即便是最忙的时候,每个月也都会抽空读两三本书。近两年却觉得读不动了,甚至有意地少读书。超过一定阈值后,读的越多,读书好处越不明显。见多识广导致日益挑剔,很少有书能打动我了,读书得到的乐趣越来越少。我自己的想法成熟了,也趋向固定了,靠读一本书来改变自己是天方夜谭。我还怕自己变成博学的无知之人。我年纪还不大,我知道的东西都是看来的、听来的,很少是自己体验来的。书海无涯,假若沉溺其中,反倒把真实的人生遗弃了。
工作之后,我深感缺少动力和精力在书籍中肆意驰骋。我考虑过少量精读,钻研经典,又觉得这样会重蹈覆辙,犯下功利心太强的错误。读一本书之前还要瞻前顾后,反复思量值不值得,实在是败兴。
经过长久的思考,我得出的结论是:顺其自然。「自然」这两个字,是多么简单,又是多么深奥,人生的道理都在里面了。
去年我读川端康成的《古都》,就是一次自然的体验。我坐火车从法国南部北上,路上无事就找了篇长度适宜的小说来读。从小到大,川端康成的书我一直都有读。按说他的小说文字优美,情节简单,篇幅也不长,并没有什么阅读上的障碍。我却一直觉得抓不住要旨,欣赏不来。我初中时就读过《古都》,当时只觉得故事无头无尾,精神消极,不懂要表达什么。这次机缘巧合重读《古都》,意外地被深深感动了。书中对美好传统的歌颂,尤其是对这份美好终将消逝所表达的遗憾,远离祖国、身在异国文化中的我感受格外强烈。我所曾经认为的消极,其实是典型的佛教精神,看破人生的无常,与《红楼梦》的主题是相通的。那种无头无尾,反情节反戏剧的故事安排,乃是如同绘画、抒情诗一样的手法。曾经含糊不清的地方,一下子融会贯通,豁然开朗。
与川端康成的重逢,可以说是缘分使然,也可以说是必然的结果。正如卡尔维诺所说,经典即是反复重读的作品。在青年时代埋下种子,即使遗忘了也成为性格、潜意识的一部分,在人生经验酝酿成熟时开花结果。这种不去刻意追求,却水到渠成的感觉,就是「自然」。
所以,将来要如何读书,我并没有明确的想法。随心所欲,顺应自我,读书应该是单纯的、快乐的事。自然而然所得到的结果,就是我想要的结果。
(首发于我的Blog闲人LIFE)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