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真正擊垮自己的,是「放棄」這件事。
中學時期我自覺是個長遠計算樂觀的人。我們的計劃不一定能實現、我們所認定的好事也不一定會發生,但從我學會反思以來我就相信不論人生以什麼包裝送到我們面前,只要我們捱得過,生命就會送給我們一課。也許從那時候我就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會視這些體驗為禮物。畢竟這些體驗有時候還真讓人不解又難受。
到今天我也相信這是對的,不同的是我學懂了原來自己有捱不過的可能。Adyashanti曾說成長本身就是一個傷害的過程。我為自己從低谷爬起來感到驕傲,但「曾經想放棄」這件事卻成為了一個無聲的威脅。成長的過程中我沒有了來自無知的無畏,而這曾經想放棄的念頭形成了一把藏於腦後的聲音——「有過一次,就可以有第二次。」
所以,在自我治癒的路上我每年都為自己的進步許一個願望。許願的那一年,我就只要求自己在那方面有一點點的進步。
有一年,我想要重新相信。
有過被自己背叛的經歷,才會了解到信念的力量。想得到這份力量,想要信,所以容許自己去信。人類是種奇怪的生物,我們彷彿總是在等待別人給我們批准,即使是快樂。但成年人要從哪裏找這種原始的批准?就只能自己給了。或者應該說,其實自己才是最能夠了解自己的人,也是最應該了解自己的人。自己的快樂和信念,要定期記得批准自己擁有。隨之,基礎的信念慢慢補上了。然而疑的種子畢竟還是種下了。像是從抑鬱的低谷爬出來的人,即使能重建自信也不能保證自己不會再墮下去。失去一次信用所遺下的痕跡到底該如何抹滅?
那一年是對當時的自我認知的全盤否定。那體驗是來自生命的一份慈悲,叫我破我執的一份大禮。不是說我由樂觀的人變成另一種人了,而是當時的自我定義消失了。開始覺知到自我無常,隨之卻也失去了相應的自信。一路走,正視著自己動搖的心,感謝著令我有繼續找尋的、也許來自善報的力量,直至我遇到了楊寧老師的答案。
「真正擊垮自己的,是放棄這件事。」「人類是不會被擊垮的,我們的潜能是無限的。真正擊垮了自己的,是自己放棄。」
通往改變和進步的最快的道路是改變我們的認知角度。感謝一切讓我今生遇上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