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玄子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观影记】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渣滓浊沫

玄子
·
·

决定对今年看的电影和书做记录。

一是为了练习表达。用多多少少的话,重述所读所看的主要内容和感受,最好有自己的观点,不能停在“卧槽真好看”“卧槽太难看了”的水准。

二是为了积累和练习词汇。因为日常工作需要简洁干净的文笔,所以把复杂的句式和词汇丢开很久了,觉得有必要练习,使用更多、更贴切的词汇表达同一种情绪和观点,尽可能准确应用陌生词汇。“干净简洁”依然是最终方向,但它离不开大量的积累和准确的应用。

以下,依推荐顺序排列。

好看,很好看。是一部不煽情、不矫情,故事讲得很生动的LGBT电影。随着社会进程加快,台湾影视在小清新的腔调之外多了一些稍显深沉的三观输出。音乐也是,十年前的台湾indie很窄很腻,现在则有了更广泛的意象,更多样的表达。

邱泽很迷人,穿各种各样的花衬衫,房子也是花花的,痞里痞气,有张国荣的味道。最喜欢的还是谢盈萱,演得太好了,她身上那种为家庭、为孩子把自己忘光的“妈妈场”强大得让我不禁从心底腾出一股压力。探不明“什么都没做错但全世界都对自己很坏”的怨气从她每一根零落的发丝、过于松垮的上衣、大单肩包、先发制人的叫嚣、歇斯底里的哭声里倾泻出来。金马奖影后实至名归。

这部片子反映的不仅是台湾同性恋的生存状况,还有像刘三莲这样的亚洲妈妈所面对的无从解决的困境。刘三莲是真的什么都没做错,但却承受着最深的伤害。无论这个伤害是不是来自“形婚”,亚洲妈妈们的处境一直不容易。她们的不快乐,她们的恼火,除了她们自己应尝试着放下以外,还需要社会存在让她们放下的空间。

超好看。特别喜欢这种琐碎的家长里短,有点像《红楼梦》里无事的日常,和白开水一样平淡,却是实在的烟火人间。沈小红的脾气像林黛玉,王莲生更是比宝玉还苦闷,但两人就是有断不了的情分。偏巧张爱玲也把原著和《红楼梦》比作了一番,把它从吴语翻译成国语,推荐给大家看。就如《红楼梦》值得读五六七八遍,这《海上花》也可以看几遍,书更是要读的。

片子的豆瓣评分还行,不满意的人有的是因为演员的吴语讲得太差,有的是觉得沉闷无趣。昏暗的室内,一个接一个长镜头,听不懂或听得懂但很别扭的吴语窸窣,不好这口的人觉得沉闷也正常。吴语我听不懂,所以分不出好坏,看的修复版用的还是吴语字幕,思路跟不住,有时倒回重看英文字幕才晓得到底讲什么。

片子讲的是上海长三公寓里的倌人的故事,每个角色个性十足,虽身不由己,却不卑弱,一个个都是胭脂堆里的豪杰,存在感极强。《红楼梦》里宝玉有一句,“凡山川日月之精气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放在这里极为合适。影片拍于1998年,几位主演年轻貌美,羽田美智子惊艳,刘嘉玲精悍,李嘉欣犀利,但我最喜欢的是没几句台词甚至找不到资料的林郁涵,软语尖酸,摆摆手淹然百媚。

缱绻日常、深浅情分,自有无穷韵味。而且这片子背后学识多,有地域背景,也有历史背景,读完了书,看多几篇书评影评,再回头看看,肯定越看越精彩。

《路边野餐》是电影,更像是文本的影像表达,就如很多影评说的,这是一部典型的作者电影。看这类电影通常会引发两种可能,一是看不懂,二是把自己带入影片,用自身经历解读,有无数个私人化的看懂”——豆瓣条目的高低分来源大致在这两方面。

对我来说,我喜欢这电影给我的感觉。少见的贵州山野和方言,湿气重、雾蒙蒙的阴天,诊所里有一搭没一搭的日常对话,40分钟的长镜头里错乱的时空,不时冒出的诗句,有点惊悚的野人意象,缓慢的叙事……我很喜欢这种将生活分解到每个动作、每个表情、每句话、每个空镜头的影像(《海上花》某种程度也是这样的)。它们让我感到熟悉,日子就是这样的,有尴尬,有失语,有恍惚,有走神;它们也满足我的好奇心:彼时、他处、他人的日常有什么不同?他们借以表达某种情绪的用词、动作是怎么样的?

这部片子看完后看了几个影评,加之听了戴锦华讲电影,发现一个人怎么解读一部片子,果然得看他身后的学识。像《路边野餐》这种作者存在感很强的电影,可以通过作者的回答去理解,也可以私人化理解,没什么深浅之分。而《山河故人》这种作者相对抽离,叙事更为宏观的影片,你能看到啥,看到多少、多深,有学识和没学识的立分高下。学识的领域不同,视野就不同,但总归言之有物,像我这等啥也没说,啥也说不了的,最常见。

赵涛演得好,在大量的长镜头里特别自然,就是在第一个故事显得太老,毕竟三人当时是二十五六岁,除了张译勉强可以,赵涛和梁景东都有些突兀。对前两个故事印象深刻一些,因为所在的地域和文化不陌生——虽然不是山西人,但这些场景在第三阶梯小城都差不多。第三个故事,张到乐在澳洲无根的迷失,我可以理解但没多少感觉,这个场景和冲突对我来说就只是戏。

有的人的观后感是觉得什么都没说,有的人则做了多种注解。其中全球化视野的注解帮助我看到了一些我看不见的表达——“时空的压缩和延伸”——“压缩”指的是现代技术压缩了相聚和分离的时间,“延伸”本指现代技术使遥远距离下的亲密关系仍能紧密维系,同时也在掠夺近在咫尺的关系的空间。二者在建立也在瓦解恒定关系,它们使“远离”的抉择得到安慰,不再徘徊,同时扩大了“相遇”的场域,为新的关系提供更多可能。

从这个角度看,关系的撕扯和聚合似是主动,更多是被动——快速的社会变迁让小家庭走向大世界的通道变得坦荡,无限可能的机遇和选择摊开在眼前,不断冲击着几千年来的恒定关系:夫妻、母子、玩伴——生离、死别常态化。

所以,沈涛选择汽车和火车而不是飞机把儿子送走,成了影片最经典的画面。她想主动选择,想用慢抵抗快,想用陪伴抵抗分离,想守护她唯一的恒定关系。只可惜,个体无法抗衡山河分离的力量,她未能如愿。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