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鄭立明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巴迪歐的戲劇筆記

鄭立明
·
·
從青年時就投身戲劇並創作劇本的巴迪歐,這位哲學家的關於戲劇的對話出版在《戲劇頌》一書。思考靈光展現尤其在論及在舞蹈─戲劇─(圖像)電影藝術「之間」的思索,從柏拉圖到尼采論及戲劇與哲學「之間」的悖論,而論及真是深獲啟迪。靈光總是在「之間」竄跳著。


從青年時就投身戲劇並創作劇本的巴迪歐,這位哲學家的關於戲劇的對話出版在《戲劇頌》一書。思考靈光展現尤其在論及在舞蹈─戲劇─(圖像)電影藝術「之間」的思索,從柏拉圖到尼采論及戲劇與哲學「之間」的悖論,而論及真是深獲啟迪。靈光總是在「之間」竄跳著。

「舞蹈是身體的內在性,也就是說,身體通過自身運動的內涵來顯現,與之相反,圖像是一種明晰的超驗性(luminous transcendence),是一種外在性,體現了施加在身體上的權力,今天尤為如此,我們發現專業的技術手段過度增強了圖像的力量。

我喜歡將戲劇定在舞蹈和圖像之間,或者在舞蹈和電影之間,我們如果今天理解的"電影"是當代影像的權力的最大化。我堅持在這個個「之間」,這代表著將兩者交織起來─舞蹈─音樂和影像─文本─但這並不是二者的混淆。……」

然後另一個「之間」是手邊正在讀John Berger的傳記,同樣一個左派知識份子,(Berger生於1926,而 Badiou生於1937),也是畫家出身而投入藝術評論,對藝術與大眾之間的關係有一種堅持,而Berger 顯然更普羅一點藝術不是協助沒受過教育的人去爭論。而是幫他們為自己發聲,而Badiou則比較菁英些,強調區分,這區分當然不是階級而是藝術與娛樂,一是遠離主流的新形式創造,一是主流宣傳的一個碎片。不過,這樣理解雙B區別可能有失準確,兩人論點同樣啟人心智,值得繼續做一個交互參閱。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