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人間鬼故事第七天 送禮
關於有指導關係要不要送禮這件事,我和朋友討論了很久,我認為人際關係不需以禮物建立,更何況送禮大多都是食物,吃進去又拉出來,這有什麼意義?朋友認為送禮是社會化的必經過程,即便不是真心都要送禮假裝,透過實際行動讓對方感覺你有感謝他。
我說,如果對方是很虛假的人,那我一定會送成全他。
朋友說,要我好好想想,她不想說教,我怎麼這麼固執?
這個對話就結束了。
這個哲學問題源自大一下期末,某堂課的教授邀請幾個修課同學(包括我),去寫國科會大專生計畫,她可以指導,經過暑假、大二上、寒假,終於生出一份研究計畫,中間我們大多以電子郵件聯絡,有時能將整串對話弄成即時通訊軟體。
大二上只實際見面meeting 2次,主要談的內容就是研究計畫要如何修正,她有特別提到我的寫作風格很特別,段落間有點跳躍,即便是學者也要引導。雖然我們會互相句點對方,但還能開啟新話題,講半小時至一小時,實在非常神奇。
這個指導方式讓另一位也在寫的同學感到驚訝,同學說都會要求一個月meeting一次,我說教授感覺很忙,隨緣就好。
實際原因是,我和任何人講話超過3-5分鐘,我會恍神記不住對方在講什麼,又要假裝有在聽很尷尬,不如留下文字訊息,比較方便記憶。
後來,這份計畫在大二寒假過年前投出去了,就暫時擱置一旁,等六月公布結果,當時就有一種不會通過的預感。果然,六月底公布未獲通過,審查等第是7C1A,唯一A的是文獻回顧,我便寄信和指導教授報告此事,也詢問隔年是否可以再投,得到指導名額已滿的回覆(規定只能指導2個學生),看得出她已經盡力安慰,就不為難她。最後,在信中感謝她這段期間的指導。
由於本來就有考慮轉學或轉系,但因為轉系卡到大專生計畫結果公告時間,怕如果當時申請下學期轉系,如果大專生過了要繼續寫結案對她不好意思,後來畢製實在撐不過,又延一個學期才申請。
這也導致後來遇到她很尷尬,一次是在畢製期末總評展覽,當時正在考慮轉系,她有來參加開幕茶會(尷尬原因:計畫沒過)。另一次是寒假在校外百貨公司,像老鼠遇到貓,瞄到立刻從2樓躲到3樓,從3樓坐電梯下來,剛好門開她正面走來,幸好沒進電梯,看來是在找廁所(尷尬原因:她是新的系主任可能知道轉系的事)。
(和首段同一位)朋友聽完這個故事,說註定是要送禮了,才會一直遇到,說不定那位教授是我的貴人,要我主動去詢問有沒有TA(助教)或RA(研究助理)的機會。
我說,當時沒送,過這麼久之後補送不是更奇怪?而且有了之前打工經驗,通常工作剛開始有興趣,到後面就感到無聊,出包機率超高,轉系要補學分沒時間工作。
這件事的發展到後面變成神秘的命運故事,如果還有下次,就要看著辦。
不是只有送禮才能表達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