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Vanessa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拆解議題 07|寫小學生能看懂的句子,且仍然聰明

Vanessa
·
·

即便做了概已經長達一年,我還是習慣每次初稿完成差不多,在給同事一起審稿前,先給第一次得知題目的朋友讀看看,他們有最誠實,也有我最需要的——「讀者的眼睛」。

在兩年前寫的這篇,我歸納了自己改稿的一些小原則:

1. 抽離自己一段時間再改稿
2. 用耳朵改稿:注意標點符號的正確與恰當使用
3. 檢視文章結構與緊密度

沒寫作天賦,那就靠改稿能力自我突破吧


這次面對的不是自己寫的散文或報導了,而是要解釋給讀者看的時事或社會議題。讀者的期待很多種——要白話、要清楚、要有趣、要客觀、深度一點。

起初的我會以為深度最重要,結果塞了太龐雜資訊,反而有看沒有懂,後來以為力求文句清楚,卻差點忘了「有趣」、「讓人感到有收穫」、「希望能對日常有啟發」也是讀者訂閱的重要需求。

以下我從和實習生多次討論、從旁觀察她的寫作成果,歸納一些或許有幫助的思考點。也感謝她的努力。

  1. 開頭就要點出為何值得往下讀的理由、拉近與讀者的關聯。
  2. 每個句子都要具體表達,通常不夠具體的最好破解點就是往下追問、換句話說。例如與其寫「全新的運算方式」,不如寫改變了什麼、有什麼效果?
  3. 讀者不需要知道所有資訊才有助理解議題,抓住最重要的脈絡轉折點,並探索恰當的鋪陳順序。
  4. 有時也不需要專有名詞才能解釋清楚,放到具體場景舉例、和熟悉的情境對照更能幫助理解。
  5. 涉及跨長時間的事件,多次列出年份可能像在看教科書會有點疲乏,試著用人物的動作延續,或劇情的反轉帶出下一個事件。
  6. 因果邏輯非常重要,每段解釋都有立場,但要避免武斷、過度推論的描述(這類常會先扣假設再講結論,而讓人忽視還有其他背景原因)
  7. 避免陳腔濫調,找出比較少人想過的視角,試著站在自己不習慣的反方思考為什麼他會這樣想,然後找更多資料佐證。
  8. 所有的事件轉折都不是突然發生,點出主角的動機或引爆事件的某個轉捩點,才能看出意義。
  9. 上下文銜接要緊密扣連,避免寫到一半就突然岔題,要帶著指南針陪著讀者一起讀懂,航向能夠解答開頭問題的目標。
  10. 我認為拓展深度的方式並非列出很多細節,而是嘗試在宏觀的視角建立脈絡,在微觀的視角能同理立場。具體方法是為主題找到可以比較的基礎,像是追問:有哪些相似處境的國家(他們之間又有什麼差異性)?歷史與今日有何不同?(為何有這些改變或不變)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