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的蒙昧计划 | 4K120帧的中华文明史
罗振宇的蒙昧计划 | 4K120帧的中华文明
文/耶律律
罗振宇真的,真的是……
罗振宇重干长视频,打算讲历史。从公元1000年讲到到1912年。完事还想补齐前一千年,从公元前221年开始。前221年秦横扫六国,小国寡民走向大一统。此后同一个剧本,一番接一番,演了两千多年。直到1912年清帝退位,中国建立东亚第一个共和国,这才重新燃起希望的曙光。他,居然给这个系列起名叫“文明”。先不提内容如何,单从这几个年份和区间看,他要么不理解文明,要么不理解历史。但他,很懂中国。
那么文明究竟是什么?今天这期节目,我们就来 聊聊,一直被误解的「文明」。
1、罗振宇在干什么?
罗振宇给他的“文明”,搞了个Slogan叫:经历过,解决过。他模仿迟暮老人的口吻说,我们这个文明啊,几千年历史不曾间断,一句话,我们中国人什么没有见过?BGM随着他的嗓音一起升高,民族自信心和几千年苦难,就这样浪漫地变成了台下的掌声。
哇,我好羡慕他呀,找到这么安全的一碗饭,还能一口气吃20年。
中国人吃过见过。这是典型的大字报口吻,此话一出,天然带有一种自豪,创造一种尊卑有别的语境,好跟全世界平起平坐。言下之意是说,中华文明自古领先全球,我们只是近代被赶超,都怪老朱家闭关锁国。
这种话一出,罗振宇大概要说什么,已经能猜个七七八八了。他确实对文明有误解,也不想讲正常的历史。
知识是进步的阶梯,更是罗振宇的扶手。知识付费搞了许多年,搞得罗振宇风生水起,搞得付费观众节节败退,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他不知道知识应该开放和包容吗?他不知道历史浪漫化贻害无穷吗?他全都知道。在一个向下的年代,选择确定的事情,证明他很有远见;选择长视频修史这件事,也证明他懂历史,懂真正的历史。可明知错得离谱,他还是这么做了,因为知识的增长,并不能弥补良知。
一个正常的文明,不需要证明先进性,只要你保持先进,别人巴不得跟你学,因为不学就会落后,不学就没法生活。一个求真的文明,不需要资治通鉴、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文章上的先进性就像吹牛逼,只能证明我们华而不实。
不过,罗振宇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宋神宗需要资治通鉴,知道永乐帝需要永乐大典,知道乾隆帝需要四库全书。他号召人们从历史中找答案,自己却不在历史中找答案,忽略了修史的危险性。换句话说,一旦开始修四库全书这种东西,就说明陨落开始了。正好他总是想做时间的朋友,可他这一举动,恰恰就是在说,留给中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资治通鉴300万字,永乐大典3亿7千万字,四库全书9亿9千万字,我希望罗振宇可以再创辉煌,接下来二十年,争取超过四库全书,把中华文明史修破10亿大关。千百年后的中国课本,司马迁和司马光之后,接着就是罗振宇。
但是,把资治通鉴修成4K120帧,又能怎么样,还不是像四库全书一样,删除了错误的集体记忆。相比4K120帧的资治通鉴,我们更需要的,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需要达芬奇、马丁路德和米开朗基罗。我们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是踩着高跷,和巨人比身高。文明的成长与创造,从来不是比谁沉淀多,而是求新求变求真,在荒芜时间里,开垦一个光明的未来。就好像一个人学问好,并不一定读书最多,而是他能通过知识洞察线索,为共同而深远的价值服务,顺道拯救自己。
至于罗振宇那个发布计划,是真牛逼,学问不够,毅力来凑。可这并不能改变“屎上雕花”的事实。
2、罗振宇的全球化
罗振宇说,大家知道为啥从公元1000开始讲吗?因为公元1000年啊,是学术界公认的全球化起点。我一听惊呆了,全球化的起点不应该是大航海时代吗?怎么变成公元1000年了。要知道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在1522年回到西班牙,人类才首次完成环球航行。说句泄气话,人类此前都不敢拍着胸脯说,地球它是圆的。怎么罗振宇一提学术界,全球化直接提前了500多年。
全球化是一个近现代概念(20世纪中叶),公认的全球化开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站在中国人的视角,就是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政府紧锁的国门。
如此明显的逻辑错误,百度多度两次就能看穿,罗振宇为什么睁着眼睛瞎说呢?我能很清晰的感觉到,他想重新讲一套全球化概念,从而强调中华文明的贡献,包括但不限于,四大发明、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等等这些东西。一看他做的宣传片,还真让我猜对了。
罗振宇所谓的文明,恐怕跟中学课本差不多,除了四大发明、抵御外敌,就是写诗写文章,然后把来龙去脉讲个头头是道,带着观众一起惊叹,哇,原来中华文明如此璀璨,殊不知他在摧残文明这个概念。
比如讲活字印刷,罗振宇肯定是这么个思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经由丝绸之路传到德国,在四百多年后,启发了一个叫古滕贝格的德国人,令其发明出铅字活字印刷术,直接推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科学革命这一系列变革,从此彻底改变世界进程。
且不说沈括记载的活字印刷,能不能用,用了多久,有没有流传或出土的确凿证据,单从文明的发展和扩散来说,时隔四百年的启发,本就是文明传导的正常现象啊。要照他的逻辑,20万年前人类走出非洲,就已经完成全球化了。只不过大家各自奔忙,忘了散落在地球各处的兄弟姐妹。
还有我们熟知的殷商文明,跟公元前4500年的苏美尔文明,也有诸多类似的东西。而且殷商成长在苏美尔的尾巴上,两者都用象形文字,都有青铜铸造技术。你能说殷商就是苏美尔的后裔吗?显然不能,一来证据不够,二来忽略了殷商文明的成长。当然,主要还是会伤害华夏民族的自信心。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率西征大军返回蒙古”。这个年份事件错得离谱,我猜大概是编辑看词条看串行了。1206年确实发生了大事,但此时蒙古西征还未开始。这一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并被上尊号“成吉思汗”,正式登基成为蒙古大汗(大蒙古国皇帝)。此后20年间,成吉思汗率领哲别、速不台等人,西征花拉子模、基辅罗斯等国,一路打到黑海边上,于1223年挥师东归。三年后他最后一次亲征西夏,生命走到尽头。
年份错乱是技术性错误,咱们不必深究,聊聊罗振宇的罗技思维吧:13世纪,蒙古军就打到黑海边上,几乎征服整个穆斯林世界,还说这不是全球化?还有,成吉思汗作为元太祖,曾经为中国贡献了最大版图,甚至连俄罗斯都把他当偶像。
我记得鲁迅他老人家,曾在《朝花夕拾》里写道: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欧洲,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到二十五岁,才知道所谓这“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其实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国,我们做了奴才……倒是俄国人被奴的资格比我们老,应该他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国,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
还曾有人提出问题,成吉思汗和拿破仑,谁比较伟大?袁腾飞是这么回答的,拿破仑给人类留下了基本大法,成吉思汗只留下了白骨堆和骷髅塔。其实成吉思汗也曾颁布法典,是一套以贵族民主为基础的,共和政体制度。比较诡异的是,成吉思汗的精神继承人,如今又一次西征“基辅罗斯”,但听说不怎么顺利。
再说说马可波罗和郑和吧。马可波罗这个大嘴巴,大字不识一个,告诉欧洲人东亚遍地黄金,唯独没有提到我们吃饭使筷子。他来没来过中国,只有上帝知道。
《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意思是说,给海外小邦看看,我们大明多么富强,你要是像朝鲜一样去朝圣,我们重重有赏。古话讲,攘外必先安内,其实郑和船队的作用,是攘外旨在安内。靖难之变期间,朝廷下旨南粮北运,招募大量海军,事办完人还在,临时工失业是要搞事情的。于是永乐帝灵机一动说,三宝你是不是姓马,要不要去麦加拜一拜先知穆罕什么德。
这两个例子,一定是罗振宇的杀手锏,他将以此证明,世界从来离不开中国,早在黑暗的中世纪,欧洲就有伟大中国的传说,郑和绘制了世界最早的航海图,当属大航海时代的起点。自此,《文明》成为比肩《资治通鉴》的文化工程,罗振宇提出“一个全球化,各自表达”,一跃成为学术泰斗。
3、文明的标准
在罗振宇的概念里,由于华夏文明的点播,西方人才接连发明彩色印刷、丝网印刷、点阵打印、热敏打印、激光打印、喷墨打印,还有新兴的3D打印。中华文明果真这么先进吗?像个世外高人一样,只负责点播,不负责创造。显然不是,罗振宇不过是想混淆标准,让人生活在虚妄的民族自信心里。他绝不会告诉观众,这些成果,实际上跟中国没啥关系。
文明是否先进,有两个判断标准。
第一,真正领先的文明,具有不可替代性,会迅速被其他文明学习。如果一个文明的文化成果,有其他解决方案,轻而易举被替代,人家肯定会绕开,压根不会多看一眼。这种文明,显然算不得领先。
科学方面,迟迟发明不出钉子,一扭头说,你看我这榫卯技术,是不是很像艺术;文化方面,画画发展不出透视,无法展示地面和天空,一扭头说,你看我这意境,主要讲究留白;医疗方面,上千年求长生而不得,一扭头说,我再去翻翻黄帝内经,一定是还没读明白。制度方面,迟迟走不出王朝周期律,一扭头说,我们上下五千年没断过,哪怕当个草民我也骄傲。
第二,该文明对世界全局的认识,要领先于其他文明,也就是知道其他文明是啥样。上期聊彩礼,我提过一个观点,世界观能窥探一个人和民族的整体特性,不是没观过世界,就没有世界观,而是不愿意观世界,所以才没有世界观。
所谓领先世界的中华文明,都在我们的文章里,在资治通鉴和永乐大典里。可能有人会说,你这些例子都不对,榫卯和水墨挺厉害的,八大山人和唐伯虎也厉害。问题没人说这些东西本身不厉害,烟花也很厉害,别人用在枪炮上,我们用在过年上;无人机也很厉害,别人用在武装上,我们用在空中舞蹈上。这种自封的领先,不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吗。
如果我们愿意观世界,会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华文明的全部成果,几乎都能被取代,我们现在的文明成果,又几乎全部来自西方。如果吃穿用度所思所想,剥离西方的文化成果,会立马回到愚昧的大清朝。
如果读过世界史就知道,那句“没有间断”,根本不值得一搏。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罗马,其文化可以一路追溯至古希腊,说白了就两部分,民主与科学。前面提到的文艺复兴,复什么兴,就是复古希腊的兴。没有间断固然是个特征,但你不能说守着一亩三分地,日复一日地喊寿与天齐,说这就叫领先世界。
经历过,解决过,这两句就更是无稽之谈了。无非想说,我们当今无论遇上什么难题,都可以去二十四史里翻翻,古人都遇上过,都解决了。罗振宇讲历史的逻辑,弄不好又是第二个于丹,总是将杀伐劫掠尸横遍野浪漫化。如果每一个难题,都由苦难去承担的话,那我们的确解决了不少问题,将来还能接着解决。
可能有朋友问了,欧洲人复兴古希腊文明,就不兴我们上史书找答案吗?你这明显是双标啊。请别忘了,古希腊不光有勾股定理和欧式几何,还有民主制度下的公民概念。我们做个假设,假设勾股定理在某年某月失传了,我们都不知道房子多大面积,假设文艺复兴没兴起来,每个人都将是可有可无的草民。
答案很明了了,中华文明从古至今,都没有先进过,尽管我们在情感上不愿意承认。我知道这很难,但每一个现代人,都要有宽广的胸怀,放下一决雌雄的心态,参与到人类共同的创造中。罗振宇企图用一个20年的计划,证明中华文明就是牛逼,无非想利用排外情绪养活自己,所以他必须把全球化分开,最好一说西方人的成就,大家都原地弹起一尺高。这种心态,本身就在证明,华夏文化的狭隘与病态。
4、起点与差异
最后一个问题,西方文明为什么一直领先世界呢,我们就真没稍微领先个几年吗?好问题。其实领不领先不重要,刚才说了,全球一一盘棋嘛,不过大家确实有相似的起点。大约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世界各地都有革命性的思潮涌现,也就普遍公认的轴心时代。华夏有诸子百家、古希腊有苏格拉底、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两河流域的犹太王国,也正在酝酿后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
宗教起源先放一放,有机会再聊,我们先看古希腊哲学和东亚的儒家,以及他们对后世的影响。前段时间,东方甄选死里逃生,大家都说老俞忽悠董宇辉,然后剪出很多直播片段来证明。其中有一段是樊登做客,教董宇辉拍马屁,说如果有人说你比老俞厉害你要怎么回答?然后去《论语》找答案,说子贡做生意很成功,也曾被人问这个问题,子贡说我老师譬如宫墙。意思是我子贡院墙矮,我老师院墙高,所以你看见的未必真实。这个故事非常有代表性,千百年来把孔子奉为圣人,说什么仲尼不可毁。这在文化和文明发展上,是非常坏的影响,堵死了后人超过前人的可能性。
要知道,人类的智商是均匀分布的,知识和认知也是不断提升的,古人能创造,今人同样能创造。假如牛顿穿越到现在,肯定不如张朝阳;假如柏拉图穿越到现在,也未必当的上哲学教授。
显然,古人就算开创一个领域,也不如现代人水平高。同样是轴心时代的智慧,西方就没有这种障碍,每个人都能站在巨人肩膀上。而这一切,只因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吾爱吾师,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是柏拉图,二人同为古希腊思想家,但亚里士多德不会拍马屁,说柏拉图是万世师表,你们都得按我老师说的做。
这种对真理的求索态度,奠定了质疑权威的基础。它只把前人作为启蒙老师,而老师不能超越真理。也就是说真理高于老师,真理并不掌握在某个人手里。胡适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就是这个意思。
这么分析下来,西方文化从各个角度看,都要比中华文明更先进。至少从公元前221年开始,中华文明就被锁死了,这一年秦扫六合,也是罗振宇们引以为傲的帝国崛起。承认别人先进不丢人,丢人的是没有思维,还想讲逻辑。承认人家先进只是第一步,拥抱先进文明才是正事,才能学会“理性求真”的核心,去突破前人的创造,为后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曾几何时,我们勇敢地剪掉辫子,换上西装带上礼帽,从遥远的西方请进德先生和赛先生。这才刚刚一百年,又觉着自己行了,唐装汉服果断穿起来,还打算上史书里找自信。照这么走下去,离裹脚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