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崇拜再临:当代中国社会的成功学大师和“平等之神”
文|李厚尘
原文发布时间|01/09/2025
一个幽灵,毛泽东的幽灵,在中国游荡。当然这个幽灵没有遭遇过围剿,而是神圣的抬升,为了这个抬升,中国的势力联合起来了,不管是传统的毛左、亲建制的媒体平台观察者网、年轻人的长视频平台B站,还是无数的中国自媒体从业者,都又开始大规模的引用与号召学习毛泽东。
在Bilibili,与毛泽东相关的众多“二创”视频,将毛泽东一些影视剧中的片段剪辑后配上年轻人认为激昂的音乐和激情的字幕,超过百万播放的不计其数,最高的一段,甚至达到1700万的播放。年轻人纷纷表示对他的怀念,并认为自己在继承他未尽的事业。
除了毛泽东的形象外,他的著作更是火爆。在我成长的千禧年左右,《毛选》被当作意识形态化的空泛作品,大学时必须修习的“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从老师到学生都是走个过场,没有人会有动机阅读《毛选》,只当其是已经过时的历史陈旧之物。没想到十几年过后,这部书又成为最炙手可热的书籍,他的《实践论》在微信读书的“神作榜”排行第三,在豆瓣网图书TOP250榜单中,已经排到前一百。在我对我自己受众的简单调查中,有接近一半的人曾经主动阅读过《毛选》,就算你在以消费主义、女性用户位主导的小红书上搜索“毛选”,竟然也能找到数不胜数的将毛选与个人生活、企业管理、思维模式等挂钩的无数内容。倒退15年,这几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
从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后,毛泽东至少文化大革命被定性为“晚年严重错误”,对他的神话和崇拜渐渐走入低潮。随着改开与经济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主轴,毛泽东以“阶级斗争”和“革命”作为核心气质的思想渐渐边缘化。虽然在那之后,毛左依然是网上一股显眼的力量,但已经被主流民众当作“遗老遗少”看待。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和我一样,早认为毛泽东已经进入了历史的故纸堆。从改开后,毛泽东研究不设禁区,且历史资料极为丰富,很多关键历史事件的研究甚至已经精确到天,且大多都是体制内学者研究地最为透彻。他的荒唐、情绪化、多疑、残忍、治国如儿戏,甚至荒淫的生活早已不是秘密。在2010年左右,袁腾飞也在其流传度甚广的课程上对毛泽东生平进行辛辣讽刺。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居然还能在中国再次流行,实在是个不易理解的现象。
这颗巨大的红心与他的野心,仍然不安地照耀在中国大地上。
虚假的毛泽东乌托邦
理解这种突然的狂热不会是容易的,不过只要多看几个视频,你能发现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这场网络崇拜运动的轻率。在我能找到的B站播放量最高的视频中,截取了一段古月饰演的毛泽东影视剧内容,其中特别荒诞地展现了毛泽东为了响应人民瞻仰他的热情,在一户向居民楼的窗口不顾工作人员的阻拦,向山呼海啸群众致意的情节。
在这段虚构情节中,面对为了安全考虑阻拦他的工作人员,毛泽东对工作人员说:“我们不能对群众的热情泼冷水啊”。看到这句话我心里一惊。要知道这句话的真实出处是在大跃进的高潮,面对钱学森亩产4万斤的论证文章,党内已经怨声载道。建国初期的干部中大量出生于农村,对于农业亩产心知肚明,就在越来越多人要希望诚实揭开亩产骗局时。毛泽东却认为这些“放卫星”的举动虽然不真实,但也能促使亩产快速上涨,他压住揭露真相的冲动,理由就是“对人民的热情行动,不能泼冷水。”
这个“高贵的谎言”就这样继续,然后在人民公社化最高潮的时候,国家发生惨死4000万人左右的大饥荒。
如果崇拜毛泽东的年轻人们知道这句话的出处,会对这段虚构的影视剧视频做何感想呢?甚至他们是否应该怀疑古月所出演的那个影视剧涉嫌一种恶意影射毛泽东劣迹的“高级黑”?显然这超出了他们对毛泽东的了解。
综观B站上这些毛泽东的视频,里面很少出现毛泽东本人,你看到的更多是古月、王霙、唐国强、刘烨。他们都是曾经扮演过毛泽东的演员,这些视频中毛泽东挥斥方裘、侃侃而谈、平易近人、大公无私。只可惜都是假的。这是一个影视剧构成的毛泽东乌托邦,真相并不重要,年轻人需要的是一个与残酷现实相对的“理想”,毛泽东一半是一个崇拜的传统符号,一半是他们内心的投射,甚至是一多半。
这部分投射构成一种奇特的现象,或者说奇特的猜忌,年轻人开始将他们喜欢的符号强行与毛泽东连接,通过对影视甚至游戏的“阐释”,将更多符号拉入到这个“毛泽东乌托邦”。其中最有典型意义的就是被认为饱含政治隐喻的电影《让子弹飞》,在本就拥挤的《让子弹飞》阐释市场上,横空出世了一种毛泽东阐释,即把电影主人公“张牧之”阐释为就是影射毛泽东,而里面师爷的角色就是周恩来。这样一种阐释已经被广泛接纳,在B站拥有287万粉丝的一位创作者一个关联让子弹飞与毛泽东的视频播放量160万。而国内知名的毛左创作者“大浪淘沙“也有大量文章,直接将这两个元素合并阐释。而去年国内大火的游戏《黑神话•悟空》,也出现了将游戏中的”类孙悟空“形象解读为毛泽东,题为“当人民群众再受压迫,会有一位手拿“金箍棒”的神从天而降”,以及把游戏表达主题解读为毛泽东思想的阐释方向。
以上一切,从选择性的事实,到影视剧的虚构伟人形象,到将其他文艺游戏作品强行与毛泽东符号连接。这个完全基于虚构的毛泽东乌托邦就慢慢成形了。
毛选与现代生活的“成功之道”
正如上面所讲,毛泽东崇拜中有大量”一厢情愿“的部分,虽然作为共产党不愿抛弃的伟大人物,习近平也在执政早期有意跳过邓小平及之后的中共领导人,直接将自己与毛泽东连接。但官方宣传部门并未太多着墨在塑造一个标准的毛泽东形象,近年的毛崇拜,大多属于民间自发构造。
这个崇拜完全脱离史实,甚至建构于影视剧和更泛化的文化阐释。在整个崇拜系统中,恐怕与毛泽东本人关系最近的就是其作品毛选。如最开始所讲,毛选在中国的火热已经成为一种公开的”文化现象“。就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我才发现在豆瓣网上,我的一位朋友,很倾向于自由主义价值观的,竟然也对毛选有很高的评价,他写道:“实践论我认为全篇背诵都没有问题!!印象是认识的第一阶段,通过反复有了一定的概念,再通过探索矛盾和规律之后才是真正的‘认识’。以及关于本本主义的部分,都值得反复学习。”
为避免大家产生误解,我可以以《实践论》为例,简单介绍毛选。毛选是大量不同时期毛泽东文章、演讲构成的一本合集,内容经过不同时代各个编辑班子的反复润色和修改,考据其中原创性意义已经不大。选集中文章包含毛泽东对抗日战争、建国、农业建设等大量话题的观点。在互联网上最被神话和津津乐道的是《实践论》、《矛盾论》和《论持久战》三篇,尤其前两篇,被认为有高超的哲学价值。
当然这些都是误解。这个现象很奇特,毛选中包含了他自1920年代到1970年代横跨半世纪的近230篇内容。但被大家津津乐道的这三篇,却写成于1937年7月到1938年5月不到一年时间之内。因此对这三篇文章的关注并非由阅读者自主判断得出。而是来源于陈云,据称陈云对阅读毛选有他的见解,建议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读起。这”三篇“其实是典型的权力塑造知识,那为何陈云独独选出37年到38年的文章呢?与其文章的思想性无关,其实是时间的特殊性。这两年毛泽东遭遇他政治生涯中最大的挑战,即王明从苏联归国并在”第二中央“,即在武汉的“长江局”与中共中央分庭抗礼的时期。因此这三篇文章的重要性恰恰来自于权斗。
《实践论》这样一个表面强调“实事求是”的文章,其实就是用强调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战争的实际经验,来抗衡王明等留苏派所占据的马克思理论权威位置。通过强调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阶级斗争之实践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据此与王明展开斗争。即便以19世纪哲学的标准来看,这篇文章对“经验”、“概念”等词汇的阐释缺乏最基础的哲学素养,其哲学性或思想性只能是读者的臆想。
不过对广泛的读者而言,他们需要的也不是严谨的学术阅读。在小红书、知乎等地,毛选总是与“顶级思维方式”这个概念关联。这个概念曾经与马斯克的所谓“第一性原理”等思维方式联系。说明读者的预期依然是一种成功人士的“成功之道”。抛开毛泽东的政治功过不谈,很多人还是功利主义的相信他的成就来自他拥有独特的、可模仿的思维方式。
当然这个预期可以更庸俗,在知乎问题“最治愈的一句话是什么?”之下,最高赞的回答赞同数2.7万,竟然是来自毛选的8句风马牛不相及的摘抄。这个答案最高赞的评价是“毛选是哲学思想,是方法论,通读后几乎所有领域都可以应对!”
可见人们的需要没有变化,他们需要成功学,需要庸俗人生哲学,需要心灵鸡汤。只是过去这些不同的需要被不同的书籍满足,他们读读余秋雨,读读周国平讲的尼采,读读叔本华,读读Peter Thiel,读读达里奥的《原则》,读乔布斯和Elon Musk的传记。只不过现在所有这些需要都可以从毛选中得到满足。这些阅读冲动庸俗,却是一个不该被忽视的力量,一本书被认为可以同时完成这些所有的需要,代表对作者一种超越一般层次的认可和崇拜。作为一个文化现象,这个崇拜显然存在圈层,像上述我的那位朋友,他不可能对毛主义产生认可,但可能在周围人营造的普遍认可中,不知不觉被卷入,像是一种社交压力般的开始阅读。
毛泽东崇拜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交货币”,代表其到达了一种极大数量级的流行,这种流行应当有个更广泛的动机。
作为宗教的毛泽东
虽然毛选已经流行,但回到B站,关于毛选的视频点击量并不出色。流量最大的视频都是那些几十秒,一两分钟的混剪视频。这些毫无营养的视频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播放量,且都有大量的评论和弹幕。
当你看得足够多,有两句反复出现的话就会抓住你的注意力。一个条是“明明没有亲眼见过,明明没有在那个时代生活过,但却如此想念他”,有时也被表述为“我明白为什么姜维一辈子没看见过刘备,还要匡扶汉室了。”另一句则是:“小时候,在电视机前崇拜你。年轻时,被敌人蛊惑而误解你。长大了,在探索世界后怀念你。”
可见,当代的毛泽东崇拜已经与文革及此前的毛泽东崇拜拉开了差距。在那之前,毛泽东崇拜与斯大林崇拜类似,是一种典型的“政治宗教化”,打造领袖——政党——国家的三合一关系。且以毛泽东画像等为基础,采取一种祖先崇拜的基本样式,毛泽东更像是一个“父亲”的角色。让世俗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产生神圣化的效果。
在那之后,毛泽东一度去政治化,成为生活中“符咒化”的祈福对象,就像早年流行的汽车上的毛泽东挂牌等装饰品,就是这样一种象征。
但今天的毛泽东显然与当下政治和社会现实拉开了更远的距离,甚至越来越站在世俗的对立面,成为一种理念化的“平等”象征,就像一个很高赞的B站评论写道“他不会叫我小镇做题家,不会叫我社畜,他说我是太阳他说世界是我们的”。说明此种崇拜已经成为非世俗的超然人格的寄托。且毛泽东开始出现一种宗教圣人的“殉道”故事,既从崇拜、到被蛊惑误解、再被重新接纳和怀念的“复活”故事。
这个复活后的毛泽东形象,成为年轻人对现实生活极端绝望下的寄托。在这里,被压抑的“小镇做题家”和“社畜”可以在领袖话语下重新回到“人民”的角色中。就像在多个B站毛泽东视频里,弹幕几乎都被“人民万岁”覆盖。这个人民当家作主的世界,开始具有彼岸的宗教价值。除了激昂的“人民万岁”外,也有不少毛泽东“鸡汤化”的视频,这时弹幕变成了齐刷刷的“想念您了”,作为一种治愈性宗教力量的柔和一面。
毫无疑问,这是在经济下行期,被抛下的年轻人最核心的需要——宗教。在这个佛教被看作封建愚昧,伊斯兰教被鄙夷,基督教被当作西方敌人意识形态的国度。儒教和道家无法回应当代在学校和职场生活的困境。极度缺乏精神资源的年轻人自发造神,将毛泽东从已然“符咒化”的世界中再次复兴,并让其本人和形象“基督教化”。成为一个被打倒、抛弃又复活归来。带来想象中平等与尊严的神。
而这些一分钟不到,从影视剧中混剪的视频,这些整齐划一的“人民万岁”和“想念您了”,成为了远比毛选更吸引人,比真实毛泽东历史更吸引人(如果真看了也许就祛魅了)的仪式。毛泽东已经不再是可以与真实社会议程相关的思想资源,却扁平化成了当代青年的一尊“平等之神”。
这非常可怜,也非常贫瘠。这种贫瘠性同样蔓延到当代青年流行的“左翼”文化上。作为全球左翼文化,其关注的话题是丰富的,包括劳工、女权主义、族裔平权、巴以问题、环保问题、LGBTQ等等的公正话题。而在中国,却几乎缩限到仅仅关注“劳工”或“工作话题”。在崇毛的年轻平台B站,同样流行的话题就是花样翻新的“资本家批判”。而这个现象几乎可以解释这一波崇拜运动的开始。
即2019年3月20日以996.icu的网站(口号为“工作996,生病ICU)为代表的,对加班和职场文化怨恨与批判的高峰。随着其后疫情期间经济下行,劳动环境和就业环境不断恶化,也就是在这一片凄风苦雨中。毛泽东崇拜再次崛起,成为这场自怨自艾社会情感的落脚点。毛左对社会问题大开大合的关怀与勇气,彻底蜕化为对自身处境的顾影自怜,以及背靠毛泽东“政治正确”的网络暴力。
这场贫瘠的造神运动,汇入这个贫瘠的时代,成为这个喧嚣而廉价文化中一块显眼的疮疤。
等待毛泽东的再次祛魅
他本来是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人物,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毛泽东随着整个社会对文革和阶级斗争的拒斥。成为中共过时意识形态的符号隐没于过去。他本来可以就这样慢慢消逝不见。
但谁能想到毛泽东以此种姿态归来,在网上崇拜他的话语中,甚至有一句叫做“他是漫长历史对苦难人民的一次垂怜。”这句话有一种残酷的黑暗意谓,因为毛泽东不仅不是垂怜,他就是漫长历史中最惨烈的苦难,是国民经历的巨煞。但他被翻出,被符号化,被造神。也让其注定再次将在社会正常化时经历祛魅。
届时,他的荒淫、无知、残忍、软弱,他对国民的历史级的罪行也要被再次揭示。我想下一次也不再会有邓小平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的“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其兜底。惺惺作态地给他一个“三七开”的评价。希望经历再次对他的祛魅,我们与后代将不必再经历过再一次崇毛的荒唐。
民族历史将是一场漫长的揭露与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