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者
烏克蘭的東南部馬里烏波爾(Mariupol)正是-6度。 從前此城市是一個以捕魚和希臘人貿易為主的地方。直至19世紀未才發展工業,建造港口和鐵路連接全國,是烏克蘭的港口重鎮。
馬里烏波爾亦因此成為俄軍必要拿下的地方,戰事開展一年以來,馬里烏波爾發生了歷時超過兩個月的圍城戰,城市遭到俄軍斷水斷電斷瓦斯,以及無差別轟炸,令90%全市基礎建設都被炸毀。
烏軍一直𡚒力抵抗,因為只要俄羅斯佔領了港口將會打通克里米亞和頓巴斯之間的陸地走廊,以及完全控制烏克蘭 80% 以上的黑海海岸線, 直接切斷其海上貿易,隔絕烏克蘭與世界的經濟貿易關係。
去年3月13日烏克蘭政府授予馬里烏波爾為烏克蘭英雄城市, 就是因為烏軍守城頑強,佔用了俄軍大量兵力, 以至俄軍未能迅速佔領其他城市。 烏軍越堅守,俄軍就越兇殘,他們用大炮、火箭和導彈日以繼夜地空襲, 切斷電力、供暖、飲用水、食品和醫療用品供應。烏軍不敵,北約又只說不助,就算助也是遠助又乏力,英雄一早已是孤身作戰,終被徹底蹂躪。去年5月20日,俄軍已經完全控制馬里烏波爾。
馬里烏波爾的烏軍其中有一隊叫「亞速旅」的民兵組織。這支民兵包含一些極右翼分子,歷史上此兵也有一些新納粹分子。當俄軍佔領此地之後,設法活捉「亞速旅」的軍人,雖然他們只屬烏軍民兵的一小部分,但是一旦逮著烏軍的新納粹分子,就可以成為莫斯科的強大宜傳工具,合理化俄羅斯侵併烏克蘭的原因是為了消滅鄰國的新納粹。
俄羅斯版本的「拯救烏克蘭」戲碼一早已編製,剩下的就是尋找「被救者」- 馬里烏波爾的兒童。
前天莫斯科就擧行了俄烏戰爭一週年的盛大慶典,歌頌俄軍及效忠俄羅斯的大方向下,有數個馬里烏波爾的兒童被帶上台,他們真意地「多謝」俄軍。 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一個15歲女生名Anna Naumenko, 她說 “Thank you Uncle Yura for saving me, my sister and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children in Mariupol.” Uncle Yura 就是台上的一位俄軍,小孩們擁著軍人,Anna 的妹妹在旁用手掩耳,以免人羣的歡呼聲震耳欲聾。

The Kyiv Independent(基輔英文獨立報)在其Twitter 隨即透露馬里烏波爾已被俄軍炸至全毀,Anna Naumenko和其妹妹的媽媽去年4月在轟炸中身亡, Anna 除了妹妹外,其實還有個弟弟,而她並未提及她弟弟。 他們一家初時為了躲避俄軍的攻擊,匿藏在馬里烏波爾文化中心,中心被襲後就逃到另一座大樓。由於喪親,Anna被分配到一個照料者,妹妹由爸爸照顧,而弟弟由祖母照顧。不知為何2姐妹去了莫斯科。
另一邊廂,英國衛報(The Guardian) 就馬里烏波爾兒童亮相俄羅斯侵烏一週年的盛世大會一事訪問馬里烏波爾人,有人認出此羣兒童,軍人身後的男童就是其鄰居,受訪者說男童叫Kostya, 從前大家住在同一大廈,開戰第一個月也是一同匿藏在馬里烏波爾的左岸區,更憶述他跟男孩的爸爸一起冒着炮彈去麵包廠尋找食物和食水。 「我覺得他們是受邀到莫斯科,可能有些金錢或其他利益作交換。」
另一個受訪者也記得Kostya 的爸爸媽媽,她說:「記憶中他們很好,大家一起在地庫避難,一房40人,麵包廠旁有數具屍體,血在寒風中凝結,沒水沒電,一個炮彈就炸死8個人,永遠不知下個是誰。 Kostya 爸爸會為他們生火,找到食物也會分享,跟許多人一樣, Kostya 一家的住宅已被摧毀,大家都是家不成家,國不成國。」 她不明白為何他們會在莫斯科,然後她說:「可能現在站在俄羅斯方面對他們來說會方便點,日後又可能站在烏克蘭,是適應者吧。」
原籍波蘭的英國文學作家Joseph Conrad 在其經典名著「黑暗之心」 (The Heart of Darkness) 中帶出在戰爭下,不要輕易批判他人,因為在艱難中生存是他們,而每人在人性脆弱之時,也會有自己的選擇,是錯是對都有其因。
台上的兒童及烏克蘭人可能是鄰居口中的適應者,也可能是被洗腦。
去年10月,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已報導俄軍在大肆轟炸馬里烏波爾後,在學校地庫及不同大廈找到一大羣避難的烏克蘭兒童,他們有些是孤兒,在戰火中喪親,有些父母則是被俄軍囚禁,無數烏克蘭兒童就是如此被多架旅行車帶走駛往俄國。
據說有些兒童被送到再教育營,有些則被安排寄養在一些莫斯科家庭。紐約時報當時找到一個14歲的烏克蘭女童,女童說她在沒有被問及意願下被帶走,更為她在莫斯科安排一個監護人,她被帶走時漏帶了一本畫冊𥚃面有其媽媽的電話號碼,如今她只記得頭3個字。 她三番四次告訴記者不要通知其監護人,可想像在莫斯科的生活的她,除了活得戰戰兢兢,也得學習隱藏思想,成為一個雙面人。
去年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副總統賀錦麗首次認定俄國已經犯下「危害人類罪」。前天聯合國大會也以141票贊成並要求俄羅斯立即撤軍。不過,衆國已要求了很多次,和平始終未來。
2月23日,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滿一週年的日子,一群抗議人士就封斷了俄國駐倫敦大使館所屬路段的交通,用了逾300公升的油漆,在路面上繪出面積達500平方公尺的烏克蘭的藍黃色國旗,抗議團體表示此國旗是告訴普京烏克蘭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是一埸不義之戰。

烏克蘭第一夫人歐蓮娜.澤連斯基(Olena Zelenska)懇求道:「不要對我們的痛苦和悲傷習以為常。」
很多人也記得,很多人也同様感到悲痛,可惜世界政治充滿利益,現實是醜陋。同悲同痛的人無權,有權的人只顧著去烏克蘭打咭,所以我討厭政治。
參考資料:
新聞報紙
Andrew Roth, (2023, February 25). “That’s my neighbour’: Mariupol residents’ shock at Putin’s parade line-up. The Guardian. https://amp.theguardian.com/world/2023/feb/25/thats-my-neighbour-mariupol-residents-shock-at-putins-parade-line-up
Emma Bubola, (2022, October 22). “Using Adoptions, Russia Turns Ukrainian Children Into Spoils of War” The New York Times. https://www.nytimes.com/2022/10/22/world/europe/ukraine-children-russia-adoptions.amp.html
The Kyiv Independent News Desk, (2023, January 18). “Official: Russia has abducted almost 14,000 Ukrainian children” The Kyiv Independent. https://kyivindependent.com/uncategorized/official-russia-has-abducted-almost-14-000-ukrainian-child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