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貓眼看世界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成績好可能好敲門,但出了社會就~~~

貓眼看世界
·
·
當我看到"覺得自己能力平凡不出眾?",我就點下了這個podcast,確實裡面學習到一些方法,也產生了些想法

聽到了一個podcast 大人學-EP403 覺得自己能力平凡不出眾?用「25%法則」重新定義自己的專長、找出職涯優勢!

會吸引我進去聽的是因為看到它的標題 覺得自己能力平凡不出眾,後面的25%法則,手機上螢幕小,點下去聽之前並沒有注意到這段字。

聽完後,推薦大家花點時間聽聽

值得一聽的podcast

我聽到有印象的重點與我的引申如下:

1.自我介紹FAB流程,也是探索自己是誰的一種方法!

Function功能,你會什麼;

Advantage你的優勢在那,強在哪?;

Benefit (to others)對於別人(或是未來的老闆)你可以提供什麼好處?

覺得自己能力平凡,可以朝這三個項目思考條列,不急著一天之內想出來,持續想,總能夠想出個名堂。


2. 學校分數成績不是唯一,多維度疊加,創造新的競爭優勢。多領域的前25%,疊加出個人特殊的定位,或是無可匹敵的優勢。

常跟小孩說,進入好大學,只是代表你頭上的信號燈比別人亮,被看到的機會相對高,但不代表未來就能平步青雲! 學校的成績,終歸是種群體管理下的獎勵制度,社會方便用來群分人群,學校為了方便管理而設計出來的。

bing生成

人,無法被簡單的數字(成績)給定義的

學校的成績好,只代表你對於學校教授的內容吸收的好,然而,出了社會好成績並沒有用,有用的是你發現問題、判斷問題與解決問題,外加溝通協調與指揮的能力。這些在台灣重視成績、重視名校的升學制度下,是不會加以訓練(當然有些私立實驗中學有特殊訓練也說不定),到了大學可能才開始訓練,而訓練的方向又不見得是企業要用的,因此無法學以致用。

學校成績好不好並不是絕對重要,重要的是前述的能力(發現問題、判斷問題與解決問題,外加溝通協調與指揮的能力)是否有配得上那個成績,否則成績好反而是個職場累贅。像是會聽到,阿~~~那個Standford(史丹佛)畢業的"高材生",也沒甚麼了不起嘛!! 類似的話。

成績好是件好事,他是個敲門磚,但能力得要能配得上學位


3.沒有一個領域達前25%,也可以更多領域達前50%(中間或中上)組合起來,重點是你有想辦法把各領域所具有的優勢揉擰在一起。

這就是李笑來在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裡講的多維競爭能力。一個方向做得到極致(前1%),要能收獲名利是相對簡單,但那個前1%需要不斷磨練,就像針尖或是刀鋒一樣,不斷的砥礪才能成就。

但在多個領域達到前25%,可能相對容易,把那些前25%組合起來,開創出一個新形態的事務,就能成就難以挑戰的優勢。說起來容易,坐起來其實也有難度。

難度在於,要先在幾個領域內有耕耘,要到前25%雖然不如1%困難,但也是肯定需要花時間的,沒有耕哪有收。

更難的在於,當你把某幾個領域耕耘到前25%後,要如何想出他們之間的合體技?創造出自己獨有的組合之外,更需要有市場需求(或是能創造出市場需求),因此,在耕耘各領域的期間,可以常思考是否這些領域具有組合或疊加的機會,如果有,那就值得持續耕耘。 如果沒有,盡早休耕,換塊地耕種吧!

組合技 Bing產生圖片

4. 各領域都沒有優勢,就別在浪費時間,趕快培養優勢。

讀書不行就寫書、寫書不行就畫畫、畫畫不行就打球、打球不行就...... (排序過程沒有任何優劣或貶意),總之,盤點起來老是找不出優勢,與其怨天尤人,不如盡早回頭是岸,在某個方向用點力,積累起來。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