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利波特的世界裡聊哲學-靈魂篇(序、1-1)
接下來的幾集會向各位介紹一本我看了很久的書叫<<麻瓜的霍格華茲 哈利波特的終極哲學觀>>,會看很久的原因不是因為這本書很枯燥或是晦澀難懂,而是因為他談的每個章節都很發人省思,所以每看完一章都要合起書本想一想我剛剛到底看了什麼,有些點會想要先停下來好好的把他想明白,才可以翻開下一章繼續閱讀,所以這本書讓我收穫非常多,也進行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思考,是一本超級燒腦但讀起來很充實的一本書。
哈利波特這個 系列是我到目前為止最喜歡的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少數我有把他從頭到尾看完的一部作品,跟其他同類型的作品相比,像是<<納尼亞傳奇>>、<<魔界>>或是<<波西傑克森>>這樣的青少年奇幻小說,哈利波特所描述的世界觀更大,故事構成的元素也更為複雜,所以能討論的東西可以更多,儘管他現在已經完結很久了,但是只要我在網路上看到相關的文章還是會點開來看,去看看其他人是不是對這部作品有新的想法,或是演員的最新動態等等,簡單來說我就是一個腦粉,所以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幾乎是下意識的就決定他買下來,哈利波特跟哲學,兩個我很喜歡的主題結合,哪有不買的道理。 先來簡單的介紹一下這本書的架構,這本書不是由單一的作者完成的,他是由一群教授等級的學者聯合編寫而成的。每個人針對不同的主題從哲學的角度出發來頗析哈利波特這本小說,當中的主題分五個部分:第一部是講物質的分靈體:命運、本體和靈魂,第二部是世上最強大的魔法,講的是跟愛有關的部分,第三部講的是自由跟政治,第四部叫萬應室,把一些比較雜不知道怎麼分類的就放在這個主題下面,第五部是揭開神秘的面紗:死亡、希望和意義,接下來我打算每一集談論其中一個部分,除了書中的內容之外,另外還會補充一些跟主題相關的資料。
第一部分:物質的分靈體:命運、本體和靈魂
這部分的第一小節是有關在哈利波特的世界裡靈魂的定位是什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人的靈魂有21公克這種說法,我一開始聽到的時候不是很能理解,我就在想靈魂既然是沒有形體的怎麼會有重量?即便是有形體,那它存在的形式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我是不是就可以用某種方式去捕獲靈魂,用塑膠袋把靈魂裝起來之類的,諸如此類天馬行空的想法就不斷的從我的腦海裡跑出來,其實這個說法是來自於一個實驗,他是美國麻省醫師鄧肯.麥克道高在1907年發表在「美國醫學」雜誌上的研究,實驗的方法是將一個即將過世的人放置於一個非常靈敏的秤床上,一邊看著他即將斷氣,一邊記錄著他的重量,聽起來並不是很人道,但當然這是病人在生前就同意進行實驗的。這個實驗一共進行了六次,而這個21公克的說法是來自於第一個病人,麥克道高醫師總共觀察他三個小時又40 分鐘,在這之中病人其實是有不斷地減輕重量的,但是以一個非常緩慢而且穩定的速度,麥克道高醫生估計是因為體液的蒸發所導致的,在病人死亡的那一瞬間,重量突然減輕了21公克,這個現象就被麥克道高醫生認定為靈魂跑掉了所以重量才變輕了一點,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之後其他的病人並沒有重複這個結果,可能是因為死亡的時間太突然或是技術上的問題所以結論的可信度還滿令人存疑的。不論如何,我認為這是目前爲止科學跟宗教最靠近的一刻,畢竟,只要能用科學的方式證明靈魂存在,宗教就可以不只是信仰,一瞬間就躍升為真理了,人們就可以認真的來研究死後靈魂的去處,還有天堂地獄是否存在的議題,也許到時候世界會更和平一點也說不定。
在哲學的範疇裡對靈魂的看法其實有分很多種,不同流派間因為看待世界的角度不一樣,便會對靈魂有不一樣的看法,書中提到了五種派別,分別是:生命源頭說、感知說、笛卡爾觀點、唯物論跟善感論,接下來我們就逐一的進行介紹:
一、生命源頭說
這個學派的看法很簡單,只要是活的東西都有靈魂,非生物跟生物間最根本的差別就在於有沒有靈魂,也就是說連植物或是像單細胞生物草履蟲都是有靈魂的。雖然他的定義十分的簡單明嘹,但也變相地帶出另一層面的問題,就是「什麼才叫做活的」,在這個醫學技術非常進步的年代,腎臟的功能可以被機器取代,肺臟的功能也可以被機器取代,甚至連心臟的功能都可以被葉克膜取代,當我的身體被外接了這麼多機器之後我還算不算活著?是不是只有被宣判腦死之後,才算是真正的死亡,但那些腦部逐漸萎縮的病人呢?他們便是走在死亡的路上嗎?這真的是一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還有一點就是植物即使離開土地,但在之後持續給他養分他還是可以繼續生長,那這樣算回魂嗎?但話說回來,已經很少人認同這項對靈魂的想法了,可以算是比較過時的概念吧。
二、感知說
所謂「感知」的意思就是生物或是任何有機體感受周遭事物的能力,也就是透過身體的各個受器來接收外界刺激,例如用眼睛看書、用嘴巴品嚐食物,這邊眼睛就是受器,書或是食物就是外界的刺激,但這樣的過程還不算完整的感知程序,完整的感知程序最後還要連結到大腦,大腦要知道說你有接收的這樣的刺激才算是完整的感知程序,所以像是「有聽沒有到」或是發呆放空的時候接收到的刺激都不算感知到。「感知說」顧名思義就是舉凡有感知能力的生命體都具有靈魂,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植物是沒有靈魂的,不過有趣的一點是,哈利波特裡有些神奇的植物某個方面來說其實是具有感知能力的,像是在第二集那棵把波特跟榮恩打得東倒西歪的柳樹,他在這個派別的定義之下,應該就算是有靈魂的。這邊有一個很弔詭的地方在於,即便在這個普通的世界,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植物其實是有感知能力的,英國BBC中文網再2017年曾刊出了一篇報導,標題是植物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神奇能力」,裡面就有提到了一個實驗,研究的是植物的聽覺,研究的結果就發現當他們播放毛蟲啃噬葉子的聲音的時候,會引起植物的葉子上分泌出大量的化學防禦劑,也就是說植物是聽得到聲音而且會做出相對應的反應的,這樣看起來,在這個派別也沒有辦法把植物是有靈魂這個選項劃掉。
三、笛卡爾的觀點
笛卡爾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哲學家,就算沒有聽過他的名字,一定有聽過他說過的一句話叫「我思故我在」,這句話表面上聽起來好像是在說,人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思考,老師好像也是都這樣教的,但其實笛卡爾再得出這個結論前的思考路徑是這樣的,首先他就想「我沒有辦法懷疑我作為一個正在思考的意識是不存在的」,畢竟他現在就正在做思考的動作嘛,接下來他又想,但是我可以懷疑我的身體是不存在的,疑?身體明明看得到摸得到啊,怎麼會說不存在?簡單來說,就像駭客任務裡演的那樣,母體透過刺激人類的大腦創造了一個世界,但這個世界只存在於人們的腦中,所以在這個世界裡即便可以感受到身體的存在,在現實生活中一樣是不存在的,最後笛卡爾就得出了一個結論:身體跟意識是分開的,也演變成為後來的「心物二元論」,所以並不是要表達活著的目的就是思考這件事。這邊的意識跟靈魂是同一個概念,但在笛卡爾的觀點裡,靈魂做的是更高級的認知活動,並不是我們前面說的感知而已,所謂的高級認知活動就像是信仰、慾望甚至是語言的能力都在這個範疇裡面,也就是說凡是不能進行這種高級認知活動的生物,都是沒有靈魂的,所以對笛卡爾來說只要是非人類的生物都沒有靈魂。
四、唯物論
說到心物二元論,當然就會有另一派的人支持相反觀點,但這派不叫一元論而是所謂的唯物主義。唯物主義的核心精神就是相信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都是僅僅由物質跟力所構成的,並不存在其他要素,也就是說沒有靈魂、沒有死後世界,意識的形成就只是大腦運作下的結果。這方面還可以聊的東西有很多,但今天的重點是靈魂,所以這邊就先點到為止。
五、善感論
善感論其實並不能算是哲學的一個學派,他比較算是另一種人們運用「靈魂」這個詞的方式。在我們日常對話裡常會說一件作品或是一個人行為已經失去靈魂了,這個意思並不是說這個東西或人沒有認知能力了,而是指他已經失去了它原有的精髓。還有另一個狀況是,當我們說我找到了我的靈魂伴侶,並不是在說這個人的靈魂跟我的靈魂很合,而是在說我們之間的情感連結很深,覺得十分的情投意合,基本上是跟上面幾個例子的靈魂是有不一樣的意思的。
說完了以上五個學派,我接下來還想補充一個台灣比較常見對靈的看法,就是所謂的泛靈論又被稱作萬物皆有靈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有些廟供奉的不是神像,而是一顆非常大的石頭,在當地稱為石頭公,據說非常的靈驗,又或是祭拜神木的廟也很多。在道家或是一些其他國家的傳說中,都會有一些植物、動物或是無機物,吸收日月精華或是受到一些環境的影響而成精。成精是什麼意思哪?通常就是幻化成人形了,有跟人類一樣的情感,這些其實都是屬於泛靈信仰的一種。世界各地都有民族有崇拜太陽或是月亮的習俗,還有風神、河神、山神,在我看來這是人類對大自然展現敬畏的一種方式,所以賦予他更崇高的地位,認為他們是高我們一級的存在。
回到書的部分,在JK羅琳的筆下,他是怎麼的去定義靈魂的呢?貫穿哈利波特整部小說,可以看到不斷地有已經過世的人以鬼魂的形式存在在那個世界,像是葛來分多的常駐幽靈差點沒頭的尼克跟愛哭鬼麥朵等等,他們都是以死前的一刻看起來的樣子繼續存在在世界上,而且在電影裡還都是以黑白的方式來做呈現。大家可能會好奇說,既然可以死後繼續留在世界上,為什麼有人還會選擇離開?書裡給出來的說法是,因為鬼魂是沒有實體的,既然沒有實體便無法感受,就像我們常說的行屍走肉一般,不會感到飢餓也沒有痛覺,基本上就只能走來走去,偶爾跟人聊聊天而已,所以書中說很少有巫師會選擇這條路。從這個角度去分析,羅琳支持靈魂跟肉體是分開的,死後靈魂是會到另一個世界去的。
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羅琳對靈魂的描寫是體現在佛地魔的部分,在整個故事到最後結尾的地方都聚焦在佛地魔的分靈體上,佛地魔把他的靈魂分成七個部分用來對抗死亡,必須要摧毀所有的分靈體才可以真正的把它消滅,但每一次撕裂靈魂的過程中,靈體就會變得很不穩定,所以佛地魔到後來有形體才會看起來很一般人長得不太一樣。看到這邊我就在想,撕裂靈魂是一個怎麼樣的概念?從故事發展來看,應該不是把靈魂的某個部位切開,比較像是把靈魂變稀薄的感覺,讓每個分靈體都擁有整個靈魂的元素,所以這樣看起來就不是很適用笛卡爾的觀點,畢竟笛卡兒覺得人的靈魂是用來進行高級認知活動的,變稀薄應該多多少少會影響認知能力吧。所以這本書的作者就認為羅琳是採一部分的善感論去描寫靈魂,認為靈魂可能是人的本質精髓的地方,包含道德良知的部分,每撕裂一次靈魂,就越來越不像一個人了。用這兩個角度去分析的結果就會發現說,有一點相互矛盾的地方,還有包括最終哈利跟佛地魔對決得時候,哈利的爸媽有出來幫忙那一段也讓人匪夷所思,但作者也說了,沒有必要這麼認真的去看待一個小說啦,重點是他提起了我們的興趣去思考關於靈魂這個議題,至於故事情節合不合理就不這麼重要了!
以上是我在podcast 的談話內容
歡迎有興趣的人,上去聽聽,將在以下平台播放:
apple podcast | soundon | spotify
感謝支持~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胡蘇亂想/id1526447830?i=1000488516436
Sound on:https://player.soundon.fm/p/b727a3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