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推荐黄页#1:Same Paper
SAME PAPER是上海的一家书店和艺术书自出版机构。
很长一段时间,这都是小鹏和他朋友的个人项目。翻same 的微博,惊讶13年到现在已经7年了,最开始只是在微博分享喜欢的摄影书。但从非常一开始做微博时就在做严肃的艺术书和摄影书推荐和分享,基本可以做到日更。每日分享一本自己喜欢的摄影书,一条简评配上图片展示。更像是给自己在做一个素材库的积累,自修国内外优秀的独立摄影自出版物。我想他们最初做这事儿动机就是:喜欢 & 分享。不要小看持续分享的力量。
一天一篇介绍,把介绍的切片做得很小,一般是某位摄影师的其中一个项目,或者是一本书的策划。我喜欢翻这些微博,是因为,不同摄影师记录着各种背景下生活的人 其实是对不同人的生存状态投入关注。而不同的摄影系列对比,可以看见不同镜头的表现力,不同眼光和视角的记录。在介绍摄影师的时候,SAME会用「喜欢摄影师XXX」的标题。个人项目就是这点好,带有个人趣味的偏见又何如。“而随着袁小鹏自己的“阅读量”不断增长,他想要表达的主题也日渐清晰。”
总体来说,分享的内容包括:独立摄影师 / 国外独立摄影杂志 / 摄影书店… 基本都做成了每个独立细分领域的cragslist。一开始做的是搬运信息差和搬运渠道的工作: 把国内少见国外独立摄影书的信息介绍给朋友,不只是介绍,介绍完后又让它可获得,在国外买到货拿到国内卖。(一整套自产自销的过程)
举例他们在做的大番薯计划:
大番薯 Translation Club 是 Same Paper为广大外语阅读障碍群体推出的文字栏目。将不定期地翻译并分享国外出版物中我们喜欢的采访和文章,除了内部编辑翻译,我们还将把这个平台开放给对翻译摄影评论/艺术家访谈感兴趣的朋友们,希望通过投稿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的网络翻译社区。
SAME PAPER除了做全球独立出版发现计划,做分享和翻译的工作外,这两年逐渐获得口碑的还是自出版这块。只做倒手的中介终究影响力有限,自出版的创作带着他们打入各类国内外艺术书展,SAME 出版了小鹏自己和朋友们的摄影作品,让他们可以有更多机会去跟喜欢的其他独立出版工作室交流、邀请约稿、采访等等。
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联结。通过翻译把热爱国外出版物的翻译者攒到大番薯俱乐部,甚至连购买杂志的人也因爱好和审美相同被蹿到一起做成了买家俱乐部。Same Paper还做过中国摄影师交友计划,在摄影师之间互相介绍彼此,创造各种联结的可能性。
对我个人而言有启发的几点:
- 一个东西做成了细分领域的cragslist, 就有非常多联结的可能性。我认为黄页是一个领域最底层的信息需求,就有各种交叉交互的可能性。围绕这个 craglist, 聚集的就非常有针对性的读者,创作者,行业,机构都全都串联起来了。
- 因为人群的相似性和针对性,聚集成一个社区的路径更清晰。不过我在 SAME 身上看到的还是,他们为社区凝聚提供了明确的参与路径,把每一步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完可以得到的奖励机制都设计好了,很方便其他人参与进来,这是好奇心俱乐部一直还没想好怎么做的:如何设计让大家参与进来的路径。但这依然跟人群定位和你想做什么密切相关。举例:想加入 Translation Club 的“番薯们”请e-mail联系我们报名,我们会提供几篇英文摄影评论或艺术家访谈以供选择,你可以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翻译投稿。当然如果你有其他喜欢的摄影采访也可以提案投稿。最终入选 “大番薯”栏目中的“翻友”们还可以收到CC周边
- 关于造轮子这件事,不能直接访谈就先翻译访谈,还不能采访最喜欢的摄影师,就先分享他/她的作品。一切都是从手边可以开始做起的事情来开始做,一切都是利用已有的轮子还是做。可是用已有的轮子一样可以做出自己的风格,因为挑选和眼光和呈现的方式依然可以做到与众不同。直到做出第一本自己的摄影书,直到第一本摄影书打入国际独立杂志展览,直到自己的分享和储备慢慢被更多人关注,直到可以以真正对等的去跟偶像合作摄影杂志。一直在关注领域的做事,从身边能做的事情开始做,时间久了自然积累到可以做想做的事情。
我很羡慕小鹏,他的关注就是很明确,以上的一切项目都是对独立出版领域持续关注的不同表现。但是阿坤说,我想关注这个,这更多是一个决定,而不一定与最开始的能力有关。我妈说,不是你有能力了才去做某件事。而是你去做某件事,做着做着就有这种能力了。
以上。
--------------------
因为做好奇心俱乐部,【 how to start a project】 在一段时间内变成了我观察的主题。我把喜欢的的私人叙事收集起来,重新看见独立个体生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