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背向宇宙
主宰人類睡眠時間數個世紀的響鬧聲震動著耳膜,逼使被窩中的我睜開眼。電子窗簾和照明系統都沒有連上網絡,因此沒有被強行打開,房間內依舊一片漆黑,只有一串綠色的數字在閃爍。
電子鐘不單有報時功能,也連接了政府的廣播頻道,準時發佈官方消息:
「各位早晨。現在是地球協調世界時間早上六點,以下是氣象局關於第四十區未來十八小時的天氣預報。日照時間為十二小時五分鐘,從早上六點至晚上六點零五分,全日最高風速為每小時二十公里。氣象局安排了兩個驟雨時段,分別是早上十點十五分至四十五分以及下午一點二十六分至四十分,戶外工作的人在以上時段請做好防滑和擋雨措施。祝大家有愉快的一天。」
廣播完畢,房間恢復寧靜。我沒有坐起身,繼續躺下。
據說,地球時代的氣象局是把大自然作為觀察、診斷、分析、預測的對象的部門,負責將預測結果用各種可視化的方法發佈出去。大自然脾性難以捉摸,需要不斷更新觀測工具、改善收集數據的方法、重寫模擬程式。
現在,大自然早已不存在,天氣是人工的,太陽是位於正中央的燈光。氣象局每天會進行亮燈儀式,並精確地決定每天的風速、風向、降雨量等等。氣候不是現象,而是政策,是計劃,是管理項目,一種機械操作。
自地球時代某一天開始,旱災、海嘯、寒潮、酷熱、頻密地震等等接蹱而來。人類為了保護自己,在都市的外圍用納米材質興建巨型穹頂,躲在裡面苟延殘存。可是漸漸地,連穹頂也開始無法抵擋大自然這頭猛獸。
於是,人類遭到驅逐,離開這顆殘破不堪的行星,在虛空中建設一個個巨大的宇宙殖民地。由於建造的國家、企業、設計師不同,殖民地外型五花八門,有完美的圓柱體,也有環形、球形和各種複雜形狀。它們的共通點在於內部完全封閉,並可以用自轉製造模擬重力。
我的世界是個採用了奧尼爾設計的圓柱體殖民地,直徑三公里,全長六公里,香港製造。
我是圓柱體內出生的漂流世代,從未見過天空。聽說那玩意叫作「大氣層」,是一片受引力影響而停留在星球表面的薄膜。它因為散射現象而呈藍色,並混進些許從外太空天體發射過來的光點。這些光點好像會被分類成星光、月光和陽光三種,稱呼都很有美感,相關的神話故事也很精彩,我非常佩服古人的文化想像力。
根據某些資料,大氣層遇然會有雲朵和彩虹等水的集合體;還有熱帶氣旋、龍捲風之類的空氣流動現象,如果風刮得夠大,人們甚至會替它們起名字。當然,我從未目睹過,前者只看過以技術模擬出來的贗品,後者太危險了,氣象局才不會製造出來。人類已不是居住在球體表面,而是一個氣罐的裡面。人們正站立在厚厚的氣罐內壁上,它絕不能被破壞。
地球時代的宇宙在天上,漂流時代的宇宙在腳下。
太陽是盞燈;海洋是池塘;森林是花園;氣流由風扇刮起;雨滴來自灑水器……這是徹底人工化的「世界」。人將自己困在大自然的複製品當中,隔離外面的死亡空間。生命沒有真正的自由,一生只能活在牢籠內。當然,即使在地球時代所謂的「全球化」日子,人類的活動範圍也只有五億平方公里。
殖民地的資源不足以永久運作,它只是個暫時居所,同時也是一艘巨大的太空船。它的尾部裝有衝壓推進器,目前正朝著一個人類可居住的星系航行。殖民地會在前方用磁力收集網不斷採集游離的氫和氦同位素粒子作為推進器的燃料。如前方的粒子太稀薄,也會派出「礦工」駕駛採集機六圍(上、下、左、右、前、後)搜集。
究竟這艘方舟在前往何方,我其實並不知道。雖然我聽過那星系的名字,也看過它的立體模型,但它實在遙不可及,在有生之年也不會親眼見得到。我甚至懷疑過它是否實際存在。絕大部分地球時代的天文數據由政府管理,目前進行觀測的人也是總督旗下的官方機構。或許,殖民政府捏造了這片迦南之地,為大家提供最後的生存意義。
人沒有意義就活不下去,如果所有人都失去目標,「人類」就終結了。現在資源有限,地球時代那種追求未知的拓荒者狂熱已不復存在。人只能默默地工作,努力維持殖民地的運作,然後經歷無數世代的生老病死,直至它抵達目的地。就算目標是假的,人們也只能裝作它是真的,繼續存活。
不過,好累啊。
官方的睡眠時間已經結束,我必須起床工作。不過,這份工作、這生活規律、這生存空間、甚至人類整體的目標都是人造物。只有跟「死亡」無限接近的睡眠,才是從地球帶過來、經歷了四十六億年演化、祖先適應了故鄕的晝夜之後出現的生物特徵。唯有它,是自然的產物。
我蓋上被子,重新進入夢鄉。在下一次被強行弄醒之前,我仍然堅定地背向宇宙。
(原刊於《Sample》第十三期「今日天氣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