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在太平洋岸 | 红木国家公园:世界最高物种下的一次湿身

如果说我现在误入了冒险大片的世界,那么是完全合理的。毕竟《侏罗纪公园》本尊也是在这里拍的。
在峡谷顶部,茂密的红杉林遮挡了日光,鸟叫声遥远而模糊,好像连风声也透不进来。潮湿的崖壁上,疯长的蕨类植物把峡谷包裹在一片翠绿的毛毯中,顺着流水潺潺地律动着。溪水冷冽,枯萎的红杉枝干无序地倒在谷底,在水道中挡出大大小小的漩涡。啊,确实是很史前大片的环境。
而和大部分电影主角一样,我也刚刚经历了足以用几个慢镜头面部特写再放点BGM来展现的意外。迎面走来一家人,看起来原本是要问路的。不过当他们走近,开口的第一句话就变成了:
“噢老兄,你还好吧!”
欢迎来到系列的第三篇故事。离开迷失的海岸线后,在Eureka吸了个越南粉,之后我便一直行进在参天的红杉林中。我现在位于弗恩溪谷(Fern Canyon)的深处,凉风阵阵,情况有点尴尬。





Redwood NSP: 科普时间
在加州北部海岸,红杉是景观和生态系统的绝对主角。在开始徒步之前,先硬植入一段科普:
海岸红杉(Sequoia sempervirens)作为已知世界上最高的植物,栖息在从南俄勒冈到中加利福尼亚的狭长沿海地区。海岸红杉厚实的树皮天然抗昆虫、真菌和火灾,也让它们在漫长岁月中不断续命,随随便便都能活到2000岁。它们的生长需要丰富的水分补给,尤其是在干燥的夏季, 50%的水分都来自于海岸山脉靠海侧蒸腾的雾气。它们甚至可以通过叶子捕捉雾气,来实现“树工降雨”。也因如此,一旦进入内陆就无法找到适合它们生存的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
虽然和内华达山脉的近亲,同样拥有一个国家公园的巨杉(Sequoiadendron giganteum)同属红杉亚科(Sequoioideae),但海岸红杉的体型更纤长苗条,平均高度也更高。不过在日常生活里,Giant Sequoia这个简称倒是让给了这位巨人亲戚,而海岸红杉更通常被称作Coast Redwood。
壮的是巨杉Sequoia,高的是红杉Redwood,它们同属红杉亚科Sequoioideae,在英文中是很好区分的两种树。不过在中文语境里,自从“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这个词汇出现,译名就彻底混乱了(虽然“巨杉资本”听起来确实有点邪恶……)。
在各大自媒体平台输入“红杉国家公园”,你将能同时看到Sequoia和Redwood这两个隔了几百公里的国家公园的游记,以及营销号东拼西凑的瞎写一通。我特意发邮件问了加州旅游局,得到的答案是他们将Redwood译作“红杉国家及州立公园”,Sequoia则是“美洲红杉国家公园”。
对此,我只有这六点可说……
我接受唔到呢个译法,改编不是乱编,巨杉不是红杉,这样蓄意让人分不清公园,性质极其恶劣,责任全在美方(打住!)。
因此在本文中,我将首先以英文名为准,译名则参照繁中维基的译法:Redwood =“红木国家及州立公园”;Sequoia =“巨杉国家公园”。这样首先避免了叫错物种的科学性错误,而虽说“红木”在中文里的含义并不等同于红杉,但Redwood一词太容易望文生义,因此直译也算贴合主流习惯。
写个文还要做一回老学究我容易嘛我……

在聊到迷失的海岸线和加州伐木业的兴衰时就已经提过,海岸红杉历史上曾一度遭到大规模砍伐,加州6000平方公里的海岸森林锐减至485平方公里。直到1918年由NPS首任局长Steven Mather(就是大峡谷最经典观景台Mather Point所纪念的那位)动用私人关系,让其好友们建立了半官方背书性质的NGO拯救红杉联盟(Save the Redwoods League),才逐渐止住了无序砍伐的势头。
拯救红杉运动是国家公园体系刚建立时打出的漂亮一仗,也成了全美自然保护运动的标杆。百年前第一代环保先驱的奔走相告和不懈努力,最终成就了20年代设立的三个州立公园和60年代设立的国家公园。目前这四个公园保护着幸免于砍伐的海岸红杉林的45%,并在行政上统一管理,合称红木国家及州立公园(Redwood National and State Parks)。


Fern Canyon: 蕨类天堂的湿身诱惑
弗恩溪谷(Fern Canyon)是Redwood NSP中一个特别的存在。这里是流水冲刷出的一个小峡谷,潺湲溪水不断带来水汽,峡谷顶部的红杉林又遮挡了阳光,让崖壁成了蕨类植物生长的天堂。行走谷底,放眼望去都铺满了丝绒感的绿色,好像通往森林精灵的隐居地,又好像人类出现前自由而散漫的地球。
既然是溪谷,那么自然是要涉水前行的。要涉水的步道本不稀奇,从犹他州锡安的The Narrows,到俄勒冈哥伦比亚河谷的一众瀑布,大家都知道如何看装备下饭:有水鞋的就放心大胆地走,没有的贴着崖壁走也不会太艰难。只要不跑到河道中间去,那顶多就是湿个鞋子的事。

然而,这个旗子立得真是妙。不到一英里的短短步道,我一开始跟着前人在边上走,倒是轻松。可晚春时节,水量充沛,走到最深最窄的溪谷中部,水位突然变得颇高,似乎聚成了一个小池塘。走在我前面的老夫妻好像没有找到路,几经纠结,决定折返。
怎么这么没有探索精神呢?我觉得自己不能如此软弱。而且看了好几篇攻略,个个都说这条步道是有人行桥的,说不定就是在这附近了。因此我又往前探了一点路,四处搜索了一阵。当我看到一根横跨溪流的红木,第一反应就是赞叹NPS的专业:这座桥既能让我过河,又和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实在是高!官方的路线肯定就是跨到河的另一边继续走!
结果……当然是自作多情了。刚走上去两步,这座“桥”就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响声,随即在我的脚下开始翻滚,我用仓鼠的姿势坚持跑动了三秒钟,也难逃光荣落水的命运。
这下够亲水了。我就掉在小溪的正中央,水位一直到我的腰。赶紧跑回岸边弄清楚状况。鞋子倒是说water resistant,但估计研发团队也考虑不到这种极端情况,现在每走一步就像在地上煎牛扒,嘎吱出汁。裤子的麻烦更大一点,吸满了水,又重又沉,鼓成一块一块,好像自己给自己来了个负重训练。衣服也湿了一半,背包和相机反而一点事都没有。要命的是,这条步道人不少,我好像也不能公众场合耍流氓。只能回到车里再说了。
这时后面来了一个人,他用一种复杂的眼神看了我一眼,就在我走上这座“人行桥”的地方,选择了另一条岔路。他紧贴着崖壁,从地势稍高的地方取道,踩着大的岩石,用手拨开挡路的蕨类,再跨过几根木头,轻松、愉快、干爽地越到了我前面去。

我管你的呢!湿身的不怕穿鞋的,我反正都这样了,干脆就在水里走好了。别说,这水温还挺舒适的。红杉林挡住了风,溪谷里相当闷热,要是忽略我是在用全套登山系的装备在玩溯溪这充满矛盾美的事实,在水里走反而更舒服。
只可惜刚转个弯,溪谷就豁然变得开阔,水位也降下去了。正所谓大潮退去,才知道谁掉坑里了……在水里别人看不到下半身,说不定还以为我是专业玩家,回到陆地上看得清楚了,就好像属实有点凄惨。
果然,我马上就和反方向走的一大家子迎面碰上,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我没什么不好的,不过是裤子还在滴水,走到哪里,哪里就流出一条支流。我倒是跟他们说前面的路都不难走,只要小心走边上,就不会沦落至此,顶多鞋子要湿一点。可谁会信呢?
好不容易离开溪谷,我在步道口碰到来巡查的ranger。听到我的问题,她瞪大了眼睛:“人行桥是啥玩意?”


Tall Trees Grove: 在亥伯龙的天空下
经历了旅途到目前为止的最大意外(一听这个定语就知道后面还有故事),但好在全副身家都在车上,衣物是最不缺的。我回到营地洗了个澡,把鞋子放到车顶上让它享受一会阳光,再吃掉昨天买好的干粮,就又可以出发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显然更扣这个国家公园的题——看树。Redwood NSP是海岸红杉林的精华,而一天只限50辆车进入的高树森林步道(Tall Tree Grove Trail),显然就是国家公园的精华了。
伴着两旁无尽的红杉林,盘山上升40分钟,才能到达上了密码锁的步道口,用许可证解锁这个关卡。116米高的亥伯龙(Hyberion),世界上最高的树,就藏在这片森林里,公园却从未对外公布具体位置。当你仰望天空的时候,也许就正在凝视地面生命所能到达的顶端。
比起Fern Canyon的家庭友好(和容易倒霉)画风,Tall Tree Grove长达4.5英里,难度更高,回报也更高。虽然重点都是看树,可随着地势的变化,景观的层次却非常多样。刚刚进入步道的时候海拔较高,密集的红杉林中间杂着其他较为矮小的乔木;而下降到底部的河滩时,环境逐渐变得潮湿闷热,地面冒出了蕨类和桫椤,红杉树干上罩满了苔藓的绿衣,氛围神秘而原始,又仿佛是侏罗纪世界,上个纪元的生物依然隐居在某处。
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海岸红杉的高度。纤幼的树干,却完全接得住“拔地而起”这个词,不横生枝叶,笔挺地朝着天空指去。一直到遥远的百米高空才松一口气,将叶片舒展开,正对最靠近阳光的地方。


高耸的树冠占尽阳光,阴暗的地面就成了喜阴动植物的家园,一棵树就养育一个生态系统。红杉树懂得捕获雾气的特性,更是让地面终年弥漫着一层朦胧薄雾,滋养了无数叫得出叫不出名字的小型植物。深深浅浅的绿,映在天空中透下来的绿色光晕里。除了仰望高得脖子都可以扭断的红杉,也不能错过低头处的惊喜。
惊喜之一是,在无人的树林里,我刚把脚架摆好,准备来个我与红杉的自拍,就又遇到了早上被我劝退的那家人,并非常正常而尴尬地又打了一次招呼。




离开红杉林,Redwood NSP的北方边界是新月城(Crescent City)。这已经是加州北端最后一个小镇,再往北走就是俄勒冈了。



下集预告
终于要进入心心念念的俄勒冈,为了免税,我硬是死撑着不加油,把车开到了只剩10英里的油。虽然地理上紧邻,但俄勒冈的海岸线完全呈现了不一样的风格。怪石嶙峋的沙滩,阴郁多雨的天气,海雾中的渔港似乎能远远看到鲸鱼的水柱。这是属于俄勒冈101号公路的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