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4東港王船祭送王

cyc3529
·
·
IPFS
·

181103-04

【東港送王】

沒有去上禮拜的迎王,只能這禮拜來送王。

2015年,三年前的東港迎王,那時本來要去一場烤肉,聽說他們那天烤肉完有一起衝東港的迎王,當時還殘念了一番,暑假環島時環到東港,才知道原來迎王是三年一科,那時就念念不忘著。

§

再次來到東港,第一站一定要來到之前很喜愛的有情書,一樓空間兼做書店及小bar,二樓則是背包客棧,書、酒、背包客棧,這對於自己來說真是情何以堪的組合哪(笑)。

沒有訂住宿,老闆姐姐仍很好心的幫我們介紹了一輪東港當地的美食、迎王的禁忌習俗等,甚至還給我們一人一個護身符(忘了自備,實在是不太專業…)。

老闆姐姐叮嚀那護身符在祭典前要先去過爐,祭典期間隨身帶在身上,還有送王過程不可以嬉鬧、不可以回頭、不可以開閃光燈等等小細節。

一位朋友正忙著拍門前的供品桌,老闆姐姐也補充說那桌上的香在這整整八天的迎王期間是不能斷的,隔壁阿婆甚至還要她多準備一支香放在旁邊,怕一燒完,她可以隨時幫忙再點香。

我們驚呼著有趣的人情味,老闆姐姐又說王爺經過要放鞭炮這件事她一開始也不知道,「我自己東港人都不知道,也是隔壁鄰居跟我說的。」想想也難怪朋友說她在地的個案會說迎王是整個東港的事,那不只自己家的香不能斷的人情味,離去時還不忘回頭多看看幾眼這八天都沒有斷的香。

朋友們說有些餓了,於是我們先行去其他地方覓食晃晃,再走回來時已經快十一點,各自點了些小酌。

也因著美麗的誤會,不小心獲得<掛號>一枚。>////<

十二點多,準備動身前往東隆宮,離去前仍舊忍不住又買了一本書,很久之前就想買的《緬甸歲月》,老闆姐姐還受寵若驚說是今天賣出的第一本書、這禮拜第二個買書的人。XD


§

東港迎王這一系列的祭典,用大白話講,就是三年一次會請到王爺來這裡幫忙清掉一些髒東西、保佑整個東港平安順利,所以那一整個禮拜有依照習俗一定的一系列儀式,而最後我們普遍說的「燒王船」,其實只是迎王祭典的最後一個小部分「送王」,也就是祈求完之後,要把王爺請回去,這時也會在精美的王船上擺放各種供品金紙等,代表莊重的感謝,所以其實就我的理解,嚴格來說並不是什麼歡慶的祭典。

以上有什麼缺漏再請也有去過或當地人補充了(0.0)。

在東港街頭走著,途徑埔仔角的棚子。這一次的大千歲是埔仔角,迎王的七角頭的職務分配等是經過一連串抽籤及甄選的過程才抵定的。

我們先去過爐,在代天府的側爐,代天府就是代天巡狩千歲爺的王府所在地,其實就是利用東隆宮臨時設置的場地,朋友還亂聊時說如果要跟不是在這宗教語境裡的人解釋代天府時,可以形容是「天國駐地表臨時辦事處」XD。

而此時廣場已經群聚了許多人,看到了傳說中金箔做的(聽說耗資千萬新建)牌樓,還有王府戲台等。這時廣場上會先進行和瘟押煞的儀式,再宴王,最後才是準備出發到海邊的鎮海宮送王。

因為還想回有情書喝一杯,所以瞥了幾眼宴王,過完爐便先離開了。XD


§

朋友說他朋友有推薦一間冰店,我們順路繞去,不過趕到時其實已過了原定打烊時間,但是老闆人也是很好仍舊幫我們做了。> <

因為已超過原定營業時間,裡頭已經開始收拾,我們索性直接坐在店外吃,和一位一樣在店外吃著冰的老闆的朋友寒暄,像種期間限定的打招呼方式,以「你們也是來看王船的?從哪裡特地來的?」為起手式,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同行友人還問要不要等等一起去喝,害我們懷疑她未喝先醉xd。

晚上十點多東港的街頭依舊多人,我們邊弔詭著今夜的海邊怎麼如此無風,邊在店外滿足大口吃著冰以撫慰走路走了整晚的疲憊,邊看著店貓在附近到處探險<3,遠邊還依稀傳來人行道涼亭裡,人們邊喝著便利商店啤酒邊漫天亂聊的魔性笑聲。

§

這夜,東港不夜。

經過入夜後的共和新村,還覺怎麼那麼安靜,結果一拐彎,便是擠滿了人潮的街巷,路邊攤販們仍舊高聲叫賣,絲毫沒有因為一點多的這時間而漸歇。

穿過人群,考驗臉皮厚度與穿梭能耐,我們擠進了廣場邊緣,一張張草帽塞滿廣場中央,各角頭又各有代表色,黃、紅、黑、綠、紫灰、白、藍等色,於是眼前不只蜂擁著華麗的座轎,還有七彩的服裝等。

夾在人潮中,我們大約一點二十分到廣場,而約莫兩點,王船出發。

好笑的是,因為前頭全是人,我們怎樣都看不到王船,於是最後還是看直播裡的出發。XD

頭頂上四五架空拍機嗡嗡作響,我們在下面看王船喬正位置、出發。

更好笑的是,出發時我們一開始還是莫名被人潮帶進隊伍裡的,本來還在猶豫要不要先繞其他路去海邊先卡比較好的位置坐等看燒王船,此時我們面面相覷,看來由不得我們選了。

承認這是自己第一次真的走進繞境隊伍裡參與,雖然從小到大不管搬幾次家都恰巧住在廟的附近,但仍舊跟傳統的祭典文化很疏離,甚至朋友他們一開始說什麼角頭、合境之類的術語,竟然發現自己不在這語境脈絡裡、幾乎完全聽不懂,不斷追問才搞懂一些。

而此時,吹著樂器的隊伍、扛著轎子的在地人、拿著香的老老少少,全都擠到了身邊,LED刺眼但有趣地一閃一爍,香灰不斷燻著前方的視線,充斥鼻腔,甚至一個個鞭炮就在我身邊沖天而去,嚇到好多次都甚至差點來不及摀著耳朵,視覺上的、聽覺上的、嗅覺上的,興奮地睜大眼睛不願意錯過任何一刻的衝擊。

整段路的兩旁也是充滿著拿著手機開直播的香腸攤販,或全家都出動拿著香拜拜、燒金紙的家家戶戶,迎王到送王,整整八天的不夜,是全東港的盛事。


§

約莫走了半個多小時的繞境,便抵達了鎮海宮附近的鎮海公園,踩在沙地上,我們越過已先行在卡位的人群們,一路小心別踩到自備野餐墊或小板凳坐著的人們。XD

鑽過人潮,莫名我們竟然來到了前排,「天啊我們何德何能可以站在這麼前面啊?」朋友驚呼。

兩點半多,船一定妥,開始許多步驟,工作人員們在上頭跑上跑下、搬物資、搬供品等,甚是忙碌。

首先把一袋袋的金紙疊在王船旁,再豎立王船桅,共三根船桅,每一根一順利豎成,人們便歡呼一陣,像祈求著接下來的步驟順利,畢竟這些活兒其實都不輕鬆,接下來升帥燈到主船桅,再來是張王船帆,今年不曉得為什麼這步驟一直不太順利,升升降降、前幾次卡住多次,時間竟然已來到近四點,司儀忍不住催促著,往年差不多這時間就該開始燒了。船帆升好後,是一一請千歲爺王令上傳,乩童在前,後頭跟著一個人幫忙,一一上船後,乩童各個一下船就氣脫委頓。再來才是起錨,點火啟航。

此時已五點,人群有些躁動,擔心天亮前燒不完全部,深怕不吉利。

看著王船上頭的人們忙著上上下下,有種難以言喻的感動,宗教文化之於我,一直都是文化理解的重要一環。不管是在印度看到他們的恆河的朝聖,或台灣在地的廟宇慶典文化,每一次祭典、每一個儀式、每一日節慶,都是根植深紥進當地人的日常生活裡,有些人可能會自命無神論而鄙視傳統宗教文化,有些人甚至因為自己將文化劃分了優劣而認為這低俗,但之於我,這些傳統文化不只有趣,更有其存在的意義,了解這些信仰就像嘗試與他們呼吸同一片氣息一般,像理解一個人的肌理一般。

((但這前提是建立於理解在地的文化脈絡,以及每一儀式的文化意義。

像東港的送王,比較像懷著感恩的心莊重地送走王爺,這不是狂歡,但其實像這次我們就看到一個外國人在燒王船時脫掉上衣在王船前跳舞自拍,坦白講很想自己小小murmur一下,他以為這是什麼party嗎= =覺得這樣很南島風情嗎…,對於台灣傳統文化身體感的漠視,及對於東港迎王祭典的文化意義的不理解,讓我還蠻詫異的。))


§

燒王船。

本來以為是從船底點火燃燒,朋友還大言不慚在開始前說,「至少不會有鞭炮什麼的,很安全啦。」結果開始竟然就是以一大串的鞭炮聲、鞭炮煙硝與熱氣開場。

好幾度我們莫名又擠到第一排,但溫度真的太高,只能往後退,可怕的是有時候還退不了,因為後頭的人不斷又想擠往前拍照。

§

五點燒到六點半左右,今年算晚的,按照習俗其實是要待完全程的,等到主船桅燒完才能走,要看船桅倒向陸地還是海邊方向,前者會不順,後者才是吉利。所幸,海的方向。

天漸光。

有種錯覺,後半段的燃燒才像種儀式,沒有耐心的遊客散去大半,留下來的人們靈星席沙地而坐。

好險凌晨三點時漸起了海風,但熱氣依舊,火焰艷麗,額頭皮膚不自覺被熱氣燻到皺縮。

大家就這麼靜靜看著火光,誰都沒有說話,就只是這麼看著眼前的火光。

「好像我們六年的青春哪。」其中兩個朋友相識六年,一位低聲喃喃。

天亮了,最後一根主船桅在人們的呼聲中倒下。

人群沒有回頭,不能回頭,相約三年後再見,火終究是燒著不會停,終究是燒盡了每一吋,管你是餘灰,抑或過去啊,時間哪。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cyc3529做枚蒼涼而淒美的枯葉,要倔強而敏銳。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