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T.H.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讀書心得] Connectography: Mapping the Future of Global Civilization

T.H.
·
·

將近10年前在 Mio 負責台灣和俄羅斯地圖時鍛鍊出細看全球路網和疆界的經歷,著實幫上不少忙。這幾年走過超過一百個城市,又讓看這本書時心有戚戚。尤其是剛離開以「#整廠輸出」和「#土開民參」兩個核心概念的台北市智慧城市委員會。這本書談得很細的「連結性」,不知道何時才有機會讓台灣的城市擘畫者多一點了解。

* 全世界24歲人口以下佔了全球人口的1/4,意即沒有經過冷戰和殖民地經驗者的人口遠遠大於此。歷史所帶來的世代記憶,常常是塑造「連結性」的最主要力量。(所以網路的使用經驗也會對不同世代有高度的影響)

*全世界只有1/4的貿易是直接在國家和國家之間的國界進行,意即貿易和跨地緣的連結性,其依賴關係實則密不可分

* 地圖只顯現疆界和政治國界是非常誤導的,以人口流動和經濟行為的疆界所繪製的作品,能更正確的在地圖上現象隱藏的連結性

* 打造全球貿易是一種超主權的技術(當然這年頭怎麼讓連結性透過網路互連達到高度連結性的確保也是超越一般政府和電信業者的能耐,詳見台灣五大電信業者總字輩昨日發言)

* 供應鏈是最早的全球連網網絡(這個鍊不只是指電子業)

* 美國在二戰之後放棄了教授地理課程後,之後再也沒有贏過一次戰爭

* 知道如何量測「連結性」會有助於平衡直接以面積來定論影響力的錯視

* 當我駕駛過俄羅斯的公路之後,我知道俄羅斯的公路比政治地圖能顯現出更多的秘密(這個我同意,也感同身受)

* 城市是人類最主要和穩定的社會組織,存在的歷史遠遠超過任何的帝國。

* 全世界有150個國家的總人口低於1000萬人

* 馬賽族有2/3的人口在肯亞,1/3在坦尚尼亞,Anyi 族則是60%居住於迦納,40%在象牙海岸

* 肯亞、烏干達和盧安達如果有良好的廊帶 (corridor) 等級的運輸網絡,那麼有機會成為非洲的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

* 現代城市真實韌性 (resilience) 會體現在提供各種機會能讓人口在面臨技術所帶來的衝擊時,整體人口可以上一個檔次切換因應,例如提供新的就業機會,讓市民能夠往價值鏈的上游移動(而非被迫離開城市,我們在台灣各都看到的就是這樣,高雄之於台北,台北之於上海或新加坡或東南亞其他城市)

原發布日:2017/11/16
資訊來源:Khanna, Parag. Connectography: Mapping the Future of Global Civilization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