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ie Dornan兩部電影給我的啟示
一連在Netflix看了兩部電影:A Private War及The Siege of Jadotville。兩部電影均和戰爭有關。
前者是關於已故著名戰地記者Marie Colvin在最後十年間在戰地工作的經歷,後者是記述1961年愛爾蘭軍隊在Jadotville圍城戰中以極少裝備和資源的情況下全隊軍隊如何力抗和全身而退的事跡。
選看這兩部電影,原本純粹個人在最近喜歡上了Fifty Shades系列男主角Christian Grey的演員Jamie Dornan,並沒想過最後會被故事內容觸動。
小時候,也幻想過自己長大後會成為戰地記者或醫生,總覺得這兩項職業都很有挑戰、很刺激,亦很有意義,是真的幫助到真正有需要的人。然而,在戰地工作亦意味著隨時隨地會失去生命,所以,現實中的我並沒有那麼大的勇氣真的走上前線,雖然我也是新聞系畢業的,但畢業後我並沒有當記者,而是選擇了自己更喜歡的出版工作。
過去一年,在我城發生的事,令我重新亦從心對記者感到尊重。眾所周知,在我城作為一個記者,薪酬和待遇可謂不一般的差,同為大學畢業和受過專業訓練的,與其他學系的畢業生相比,薪酬低了何止一半,跑突發的還要經常日曬雨淋,若不是一份信念,其實很難捱下去。一般而言,在我的那個年代,不少師兄姐弟妹當了幾年記者後,大都會轉去做一些市場公關或行政之類的行業,以尋求更好的待遇和更穩定的生活。
曾經有段時間,對於本地傳媒,我是抱著不屑一顧的態度。在我畢業的那個年代,許多傳媒已由一本正經地報導真相轉為作故事或狗仔式追蹤揭人私隱 (主要是藝人),整個行業為了求存,都選擇譁眾取寵、作大浮誇,新聞報導彷彿只是娛樂的一種。令我慶幸自己並沒有置身此一行列之中。
然而,數年前時任日月報總編被斬一事及過去一年我城的經歷,令我重新敬重記者這個行業。按照外國不同組織的統計發現,每年世界各地死於他殺或戰地的記者人數不少。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 在2018年的報導,該年全球最少有95名記者在工作中遇事身故或被他殺,CNN去年12月的一篇文章報導顯示於2019年的記者遇害數字為49人(這數字並不包括在戰地中喪生的記者),有57個記者被挾持為人質、389人被囚在獄中。
我想,到底是什麼因素驅使這些人,明知自己的工作會遇上危險仍然要去做?當然,或許有個別人其實並沒想過自己會因為工作的原故而遭遇不測。
我很敬佩這些為了報導真相,不惜與強權角力,或像Marie Colvin明知戰地非常危險仍然挺身走上前線的人。記得,劇中她曾經和親友說明她為什麼堅持去戰地進行採訪的原因,大意是既然知道了背後的真相,她不可以無視、不可以拋下那些人。如果沒有人把真相報導出去,世界便不會知道這事,他們整整一代人都會就此沒了。
這一幕令我對她由衷感到敬佩。我不禁想起,過去一年,我城的記者們如何在每一次的活動中,冒著被警棍打頭、被無理拘捕、被噴胡椒噴霧、被射水炮、被贈送催淚放題的危險,也要與抗爭者一同走上前線,與抗爭者共同進退,守護真相,記下一幕又一幕當權者的暴行,讓全世界都看見。我要在這兒向你們致敬!
另一套電影The Siege of Jadotville,主要講述的是愛爾蘭軍隊被聯合國差派去參與剛果維和行動。當一隊雄心勃勃但卻沒有上陣經驗的軍人去到當地後,因為聯合國和某些國家的個別人士與當地政權之間的一些利益輸送關係而得不到任何支援,甚至差點在當地掌權者的軍隊多次突襲下枉死在戰場上的一段事跡。
不論是A Private War還是The Siege of Jadotville,兩套電影都帶出了一個事實:不要相信政客,政客之所以為政客,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最關注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他們個人的名譽和好處,其他人的生與死對他們來說並不算一回事。
Jamie Dornan在The Siege of Jadotville中飾演的指揮官Pat Quinlan在洞悉真相之後作出投降的決定,令所有部下和自己能全身而退返回家鄉,後來在各方面都整頓和調整後,再度出發並協助維和部隊完成使命。這件事告訴我一個道理:別讓自己為政客所利用,獻上自己的性命。除了勇氣,更需要智慧。適當時候要懂得放手,整裝待發待時機到便捲土重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