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流浪之歌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季節限定】霞喀羅賞楓全攻略

流浪之歌
·
·
有賞楓經驗的人都知道,在臺灣要觀賞到滿山楓紅的景色,必須選在秋冬交替,氣候由暖乍寒,日夜溫差超過 15 度以上,頭兩波寒流來襲後的三、四天,正是楓葉轉紅的好時機,但這兩波寒流間隔最好約二到三週時間,若間隔太近,樹葉還來不及轉紅;若間隔太長,在第二波寒流到來之前,就已落葉歸根。所以需要氣溫的充分配合,也就是要些許的運氣,必須在天時與地利的配合下,才能演出一個完美的賞楓行程。
馬鞍駐在所楓林區

步道簡介

霞喀羅古道又稱石鹿古道,位在新竹縣南端被稱為後山的區域,蜿蜓在霞喀羅大山北端的林間谷地中,橫跨新竹縣五峰鄉的清泉與尖石鄉的秀巒之間,是昔日兩地泰雅族人往來的一條社路。古道於大正9年(1920)間正式開鑿,是由霞喀羅警備道路與薩克亞金警備道路兩條古道所組成,據今已有百年歷史,其間歷經了理蕃、伐木造林、及登山健行等不同階段的發展,擁有豐富的歷史及人文內涵,同時也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尤其是每年深秋時候,更以楓紅聞名,吸引無數山友前往賞楓。今日的霞喀羅國家步道只是其中石鹿到養老段,約22.5公里,共經過田村台、松下、楢山、朝日、柘楠、白石、見返、馬鞍、武神、栗園等10座駐在所。現僅保留田村台、楢山、朝日、白石、武神、馬鞍、栗園等遺址。

白石吊橋

1997年一位20出頭的清大登山社女山友雪山飛狐,在颱風過後,獨自揹著25公斤的重裝,走訪霞喀羅古道。從清泉到秀巒,走了三天三夜,更為這條古道增添些許浪漫的傳奇色彩。

3K石鹿大山登山口

行程規劃

霞喀羅步道總長22公里,登山口分別在養老及石鹿二端,筆者依照攀登難易,將步道規劃分為賞楓健行進階及挑戰等四種不同等級之行程:

  1. 單純賞楓行程:由養老登山口至17K處馬鞍駐在所楓林區,單程約6公里,步程約1個半小時,或由石鹿登山口至6K楢山駐山所後之楓紅區,單程亦約6公里,是最輕鬆的單純賞景行程。
  2. 賞楓健走行程:以12K白石駐在所為中點,由兩邊之登山口進入,步行時間約4~5時,路程平均約12公里,可兼顧賞景及健行之需求,為一般登山遊客選擇之方案。
  3. 進階行程(一日全段單攻):全程22公里,需時約9個半小時,加以由平地至登山口交通時間需時較久,建議提前一天先行入住清泉地區的民宿,較能從容的完成全段行程。
  4. 挑戰行程(重裝二日深度旅遊):背負帳篷及二日糧食,於朝日駐在所(離水源最近)或白石駐在所紮營,細細品味霞喀羅深秋的味道。
古道地圖

交通資訊

  • 霞喀羅古道目前無大眾交通工具可抵達,步道有兩個登山口,若A進B出(清泉進、養老出)想全程都走完,建議找接駁服務。
  • 若A進A出,建議以養老端為主,因為路況較佳且較好停車,可將google導航設定「霞喀羅古道養老登山口停車場」。自行開車由北二高竹林交流道下,接120縣道往內灣。過內灣後,續行120縣道至尖石,右轉尖石二號橋,接竹60鄉道往秀巒, 途經那羅,錦屏一號橋左轉,續往秀巒。遇新光岔路口(約竹60鄉道33.5K,左往司馬庫司),取右往養老,續行約7.7公里(秀錦道路), 即可抵達霞喀羅古道養老段登山口。
  • 若欲由石鹿端進入,則由下竹林交流道經竹東接竹122縣道直行,經清泉接石鹿林道後過石鹿派出所至登山口抵達,惟因登山口腹地狹窄,停車不易,且清石道路多處毀損,路面鋼筋外露,如非高底盤及四輪騶動車輛,極度不建議自行開車前往。
清石道路路況不佳,雨後泥濘容易打滑

行程介紹

因每年年底為霞喀羅賞楓旺季,為免因人潮影響行進速度,建議由石鹿端進,養老端出,悠閒自在的漫步在色彩繽紛的秀巒山區,欣賞大自然的調色盤及充滿靈性薩克亞金溪,信步慢遊這條深具歷史人文色彩的古道。

清石道路沿途的美景
冬季才有的雲海大景
石鹿登口
起登時的濃霧,讓這次山行充滿著迷幻的神奇色彩。

田村台駐在所,設置於大正11年(1922年),駐在所西側小山丘設有四門大砲,附近霞喀羅群四社都在砲火射程範圍內。由此地出發,另有一條「鹿場連嶺警備道路」(根本古道),因此,田村台 駐在所為一戰略要地。當年的基址面積達1800坪,如今則是周遭柳杉林立,大部份的基址已隱沒於荒堙漫草。

古道上第一個駐在所(1.3K處)
2K處開始首次看見楓紅
由2.2K崩塌處離開古道,開始此行第一個高繞路段。
高繞上稜後,2.7K處有一觀景點,展望極佳。
崩塌路段有架繩,地上也有指標示指引方向。
回到古道,續行至3K石鹿大山登山口休息
回到古道,續行至3K石鹿大山登山口休息片刻。木尸木尸
由3K登山口攀登石鹿大山
經過一顆巨大神木,姑且稱之為石鹿名樹。
約40分鐘登頂石鹿大山
折返3K登山口
折返古道

楢山(青山)駐在所,設於大正11年(1922年),因此地盛產椎茸,故地名為「椎山」,卻誤植為「楢山」。 日本人曾在此地增設醫療所,是警備道上的重要據點之一。

6K6K楢山(青山)駐在所
7K崩場地,巧遇泰雅族獵人。
楢山駐在所後,抵達朝日駐在所前,另有二段楓紅區,為石鹿端賞楓景點。
經一處造型獨特的單索吊橋,接著遇此行最大崩塌處,需下切至河床。
再往上回到古道
來到朝日駐在所,已有一隊山友在此紮營(此處離水源最近,是白石駐在所之外最好的營地)
續行經過一處崩塌處要下切至河床,再接回古道。
霞喀羅吊橋(前因風災毀損現已重新整修完竣)
距離白石駐在所最近的水源地(離駐在所約30分路程)

白石駐在所,舊稱「薩克亞金駐在所」,薩克亞金(Sakayachin)是泰雅族語,意指「可用做磨利刀峰的亮白石頭」。 台灣光復後,薩克亞金駐在所改名為「白石派出所」,並於民國58年(1969)年改建成今日的模規。 民國78年(1989),最後一名員警撤走後,白石駐在所才告廢棄。

位於古道11.8K處之白石駐在所,為古道之中點。
離開白石駐在所後是一連串約1.5K的之字型陡下坡,來到白石吊橋

白石吊橋建於日本大正十年(1921),距今將進百年(98年)的歷史,橋長145公尺,落差90公尺,橫跨薩克亞金溪,每當楓紅季節,河岸整片夢幻又浪漫的紅、橘、黃景色,令人陶醉。

薩克亞金溪為泰雅語之譯音,漢名白石溪,源起於中霸尖山為大漢溪上游,水量大、水質清澈見底,向北流至秀巒,與大漢溪的最遠源流塔克金溪(泰岡溪)會合,成為大漢溪的直接源流馬里闊丸溪(玉峰溪)。

續行經過一段下切、二段高繞處後,來到武神駐在所。
來到片竹林就表示馬鞍駐在所快到了
馬鞍駐在所(17K處),一大片楓林區已有九成轉為紅葉。
來到粟園駐在所(18.5K)的孟宗竹林
踏著夕陽抵達養老端停車場,完成精彩的霞喀羅全段行

 航跡及水源資訊參考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