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二三事|把團體當產品經營01:從研究使用者到假設
今年初創建了100人的線上交流會,也擔任該群組的領導,對我來說甚是新奇,接觸不同想法的人,該群組也成為落實產品思維的實戰。
其中有蠻多從未接觸過的產業,如何凝聚大家的意見,讓團隊保持熱絡,促成正向流動,擬出一些心得與大家分享。
從去年中到現在,帶了三場自願性質的群組(組員皆自願加入,無索取費用)
1.組員一開始很熱絡,後來就冷掉了,要不成為廣告看板
2.辦活動-萬人響應一人到場,成效不彰
3.資訊雜亂不易統整,主題跳來跳去
4.組員不想付出,一堆藉口推託,最後只剩下自己在做
就把群組當作是一個小的商業模式,使用「商業模式地圖」列出群組的「使用者」、「價值主張」、「關鍵資源」、「獲利」等等
1.使用者:分成活絡、普通、潛水三種
2.價值主張:創造一個讓大家在學習過程中拓展更多可能性的平台
3.關鍵資源:每X週產業線上訪談、不同產業人才 know-how
4.獲利:維持群組熱絡度、增加參加活動人數、至少每天都有X篇PO文造成X則以上的回覆
完成商業地圖之後,就可明暸群組現在的狀況,進行資源的控管與使用者研究,擬出使用者為什麼要參加活動的假設,對他們使用不同的溝通手段。執行手段後再觀察獲利的狀況,是否有達到關鍵成果,之後再進行檢討。
順便一提:「設立假設跟驗證」是產品經理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這與經驗綁在一起,越了解一件事情,假設就會越真實。為什麼要假設?就像漫無目的在黑暗中行走,如果先有道光出現,你會更容易聚焦跟找到目標,這道光就是假設。
群組熱絡度減少、活動少人參加的問題:
我們每兩週會邀請不同產業的組員線上分享,有1/5人報名,但實際出現的的剩一半,也就是萬人響應,一人到場,讓團隊很氣餒。
事後在討論是否要把「活動簡報跟筆記」分享到大群組裡,我就持反對意見。
為什麼呢?
因為這樣就把我們唯一擁有的關鍵資源免費送出去了!當大家知道你在做什麼,這神秘感就消失了,更何況他們什麼都沒做。
筆記、活動、講座都需要有時間人力去做,長期下來如果沒有成效,就會成為消耗戰,不但群組繼續冷清,夥伴的努力也得不到回報。
每遇到困難,去問問使用者總會有答案,真是屢試不爽。
以舉辦活動的使用者來說,為了方便假設,貼標籤是必要的(就是幫大家分類)。
我總結出三種人
1.會參加活動的人:為什麼要參加群組舉辦的活動?要認識參加的人、對不同產業樣貌感到好奇。
2.對那些原本不想花時間參加的人,更不會花更多時間閱讀筆記。他們只想要「摘要跟重點」,所以無論怎樣精彩的文章,總只按讚沒回應。(因為都沒看,這種伸手牌之後也會踢除)
3.有興趣卻錯過的人:我們鎖定的就是這種人。不能光靠詳細筆記就滿足那個痛點,我們的目的是讓他覺得可惜、產生參加的動力。
所以最後的解決方案:在大群組只提供摘要,參加的人才有詳細筆記跟精美簡報,不只可以滿足「沒時間的人」,也可以滿足「錯過的人」。
然後根據這個解決方案運行,看下一次參加人數會不會增加,驗證我的假說是否正確,再來進行活動檢討(覆盤)。
另外也跟大家分享這段時間身為領導者的心得
1.要有擔當,經得起組員質疑,出事情要有全權負責的覺悟。
2.每場活動要預想幾種可能,隨時掌握狀況,狀況發生先穩住組員情緒,再想解決方案。
3.不要抱持著做公益服務的想法。(連慈善團體都有利益考量,這真的遇多了)每場活動我都有預設自己的目標&群組的目的,並找出對雙方都好的解決方案。
4.必須要有原則,在一開始加入就要講好群組規範,讓他們認為這裡有組織跟規則,會較慎重看待。
5.要會辨識組員的能力。承認自己與他們的差距,並謙遜的請他們幫忙(前提對方要有熱情)還需辨識哪個職位適合哪位組員。
最近試著建立自己的團隊,思考該選擇誰與權力的分配,皆考驗著自己識別人才的能力,有空再來分享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