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写出成长轨迹 · 第二天

七日書05 Day 2| 「陳韻如」與「黃雨萱」

小象
·
·
IPFS
·

有沒有某一個面向的自己,是以前你不願意讓他人知道,但現在覺得無所謂的?轉變是如何發生的?寫寫轉變發生的那個時刻或過程。

2019年年末,我看了一部叫做《想見你》的台劇,在這部劇中,柯佳嬿一人分飾兩角,扮演了一名來自2019年開朗、自信的職場白領「黃雨萱」和一名1998年內斂、自卑的女高中生「陳韻如」。劇集播出實時討論的時候,大多數觀眾都表示和男主角一樣更喜歡率性陽光的黃雨萱,而非沉默寡言的陳韻如,即使自己也能夠與陳韻如這個角色共情。

在故事裡,一個人身上呈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和狀態是因為時空錯亂,一個人的靈魂不小心跑到了另一個人的身上。錯亂的靈魂即使擁有同樣的外貌,模仿偽造另一個人的性格也會被愛的人識破。有沒有可能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在某一個時間點前後呈現出完全不一樣的狀態呢?我的經驗是有的。

追劇的當時看到黃雨萱的靈魂佔有陳韻如的身體時,我和朋友說:「我會不會也和她一樣,被某個全新的靈魂在某個不知情的時刻進入到身體裡啦?」之所以會這麼想,是因為回想起來高二分科後的我和分科前的自己很不一樣。小時候很長一段時間,我的自我投射都是劇裡陳韻如的樣子。有弟弟所以對於父母的一些選擇認為是「重男輕女」,獨立地讀書、住校、上下學,不能感知到家人給予我的關愛,因為沒有感知所以也沒有學習到如何表達。文科成績很好,偏科很嚴重,但分科之前加上理綜的課程排名就很一般,老師們更關心的是綜合排名前列的優等生以及成績掉末尾的淘氣包。我讀書的年紀比同齡人都小,喜歡看書和上網,不好動,體育、文藝方面都不擅長,因此學校裡班級集體活動常常是排除在外的角色(例如:小學的時候班級組織女生的舞蹈節目只有我和另一個短髮女生沒有參加、從來沒有參加任何一次班級跳長繩比賽也沒有在運動會上拿到什麼單人榮譽),那時候的我,覺得自己是一個處在集體中很邊緣、透明的人,和從小照顧自己的奶奶分開,每次和弟弟、父母吵架難過的時候就會想到死、離家出走的念頭,但想到奶奶,就覺得自己必須要多撐一下。

其實我不知道性情大變發生具體轉機的事情是什麼,只是可以大概定位到那個時間段。高二的時候我順理成章地升到了文科班。第一次月考成績出來後我竟然排到了班級第六名,年級二三十名。那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事情(現在想想其實是因為周圍同學水平太差烘托出來的),老師們都開始把注意力放在我的身上。優勢的科目老師喜歡上課點我回答問題做示例,劣勢的數學科目老師也著重培養我,希望我可以彌補這個短板,考上更好的大學。(盡管老師終究還是錯付了......)一些同學下課來請教我問題,借我的筆記複印。我收到了很多很多的鼓勵,也似乎因為這些鼓勵而信心增長成績更加耀眼。高三再次分班後,我就一直穩居班級前三名了,高考成績出來後,得知自己是班級裸分的第一名。懷揣著這樣的自信,開啟了大學乃至人生的新篇章。(其實大學同學能在一個班文化分是不會有很大差距的,但那個時候的自己靠著盲目自信勇敢地去做了很多行動,不斷的嘗試收穫了正向反饋,會繼續鼓舞再循環)

文化成績的提升是變得自信的一個方面,另外一方面應該是來自於知識面的廣度以及個人風格的確立。我是走讀的學生,相比較封閉式住校的同學們,每天中午、下午、晚上放學回家都可以上網高速衝浪,也有相對更多的自由時間可以去學校附近的書城、報刊亭閒逛。因此很早就接觸到了日本的流行文化,看日本電影和電視劇,追起了日本偶像,購買起了文具、服裝同款,很早就穿起了那時還不火熱的JK制服(有時會穿校服裡)、lolita服裝(週末拍照發QQ空間),挑戰起了學校裡還不流行的狗啃劉海,特別的風格和審美會被更多人關注。我有豐盛的好奇心,也願意去了解不同的人和知識,因此和不同的人都有話題可聊,等到高三晚自習放學回家時,會有來自不同班級互不相識、不同性別的朋友與我一起放學回家,即使我們可以共同走的路很短很短。

現在想來,我覺得不是被愛讓人改變,而是能感知到自己被愛才會讓自己改變。愛上自己就會獲得他人的愛。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小象不管做什麼工作理想是可以輔助締造聯結,讓更多的人與人彼此看見、溝通、嘗試去理解。【2024我想成為雜誌編輯!】 喜歡小島🏝️以及紙質印刷品。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