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十色筆臨摹日式繪畫【一】
自己最想學習的一項技能便是繪畫。發現繪畫不僅能抒展心情,也很有療癒效果;尤其是臨摹日式繪畫更有令心緒平靜的效果。
下面一幅是臨摹「Before Tarō Inari Shrine at the Asakusa Ricefields, by Kobayashi Kiyochika (1847-1915)」,但有所發展,自然也是由於繪畫工具的欠缺。

我的臨摹失去了太多細節。


發現其實臨摹優劣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筆通過指尖流到白紙上的感受。
自己最想學習的一項技能便是繪畫。發現繪畫不僅能抒展心情,也很有療癒效果;尤其是臨摹日式繪畫更有令心緒平靜的效果。
下面一幅是臨摹「Before Tarō Inari Shrine at the Asakusa Ricefields, by Kobayashi Kiyochika (1847-1915)」,但有所發展,自然也是由於繪畫工具的欠缺。
我的臨摹失去了太多細節。
發現其實臨摹優劣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筆通過指尖流到白紙上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