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是你嗎?!》:細味老導演對三代人情的領略
文|陳衍誥
山田洋次今年已經 92 歲了,依然孜孜不倦地創作,保持一年一部作品的驚人毅力。每年我也會期待他的新作,但也愈看愈擔心,希望下一年可以繼續看到他的電影。92 歲的高齡,實在無法不認老吧。
看山田洋次的近作,不難發現每部都背負著重重的包袱,每次創作都像是發自內心的真誠告白,想要回應和傳承歷史。首先是對電影的回顧,如《電影之神》或《男人之苦:寅次郎返嚟啦!》(系列的「第 50 作」)。更重要的當然是對戰爭的反省,像《給兒子的安魂曲》回望二戰和原爆。另一邊廂,他又能保持輕鬆幽默,以《嫲煩家族》系列記錄一個家庭的日常生活與糾紛。看《媽,是你嗎?!》後的第一印象,覺得這部電影是集合兩種路線的大成之作,既以超然的態度笑看人生,又在生活之中保留對歷史的尊重和傳承。電影的運鏡調度都準確亮麗得無話可說,而最難得的始終是老導演對人物的包容、對人情味的領略。
電影與其說是關於母親,其實更多是三代人的故事。母親福江是一個分趾襪匠人的妻子,丈夫早已離世,但她仍然謹守職責延續夫業,更不忘為社區效力,參與關懷露宿者的慈善工作。前舖後居的老家也是讓社區聯誼的慈善小組基地,鏡頭中,不時見到高聳嶄新的東京晴空塔,隱藏在低矮老舊的民房背後。人手編織的分趾襪是面臨淘汰的傳統手藝,這個在隅田川旁的小社區也被大都市發展所掩蓋,幸好仍有街坊鄰里互相守望相助。母親老來也想得到她的第二春,和戇直的牧師展開關係,維持自身尊嚴的同時,她也放膽去追求自己的慾望。只可惜牧師不領情,感情無疾而終。
無獨有偶,兒子昭夫的感情生活也是一塌糊塗。昭夫和妻子分居多月,又捲入了公司的人事紛爭。看他那個佈滿垃圾的凌亂單位,跟細小但井井有條的舊家簡直差天共地。昭夫是人事部主管,固然要心狠手辣處理裁員,但他也出盡辦法想保住老朋友兼同事,結果連累自己的事業,更考驗了自己的良心。這是個典型的中年危機故事吧。人到中年,逐漸被生活的重擔麻醉,過去的理想一一被忘掉。因為連串的事故,昭夫得以重新檢視自己的價值觀,重拾對生命的熱誠。
兩代人各自有其難以開口的困難與哀愁,難得的是兒子始終有母親依靠,母親也得到兒子和孫女的陪伴和關懷。在爭吵之中,昭夫像個小孩子一樣,在媽媽面前躺在沙發撒嬌。和朋友衝突時,更躲在母親背後,將她當人肉擋箭牌。失戀的母親也有鬧情緒的時候,但兒子樂於開解母親。這種母子的互相關懷不用特別說出口,但從日常的談天說地,共進晚餐,到種種無微不至的照顧,都能體現出母子情深。
令我念茲在茲的始終是日常生活滲透的沉重回憶。例如那位瘋瘋癲癲的拾荒老人,幼時經歷過二戰的東京大轟炸,至今仍然忘不掉這段痛苦往事。他倖存後,沒有放棄生命,仍願意一直走到今天,努力為生計而奮鬥。歷史的傷痛固然悲壯慘烈,但生活和感情的重擔又何嘗不是生命的難處?所謂見微知著,那些微小的 gestures 總是最能表現虛無飄渺的情感和回憶。電影兩個最動人的段落都和腳有關。電影從來沒有正面拍過昭夫的妻子,但從母親的口述之中,閃過妻子穿上高貴的高踭鞋,從老家匆匆離去的片段。那時母親就知道兒子感情離異的真相了。母親向孫女敘述當年亡夫如何和她求婚,細心地把手放在孫女腳上輕按,重現丈夫為她量度造襪尺寸的情景。手的觸碰使年輕孫女尷尬,但也是透過雙手的溫度,將舊日記憶傳承下去。作為襪匠家庭的兒子,昭夫離家生活多年,但仍是對鞋有一種執著(這是孫女對父親的理解)。慈母繼續一針一線編織,兒子未必再會穿上母親親手編製的分趾襪。但這種工藝精神,和背後的情意,一直烙印在下一代。
說起孫女這個角色,她是多麼的乖巧呀!當然她有反叛的一面,離家出走逃到外婆家裡。但她非常孝順,願意主理家務,總是在替父親洗碗。她本來和母親同住,母親卻要她到大公司工作,或是嫁一個在大公司工作的人,女兒當然不肯重複爸爸的舊路了。我也是年青人(雖然愈來愈老),會特別關注導演對年青人的態度。在山田洋次的近作裡,年青人們實在完美得近乎無瑕吧,他們或許有各自的嗜好和職業(例如今次的勤奮外賣仔小角,或《電影之神》裡的宅男孫兒),但他們都會細心照顧長輩,對家庭、對傳統維持著恭敬的心,所有年輕人的困難總是輕輕帶過。這是老導演對年輕人一廂情願的片面想法?還是導演對下一代寄予厚望,希望他們別再承受這麼多痛苦?當這群年輕人都成年,甚至成為長輩後,不知道他們又會有甚麼故事了。
(標題為編者所擬,原題為《慈母手中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