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生活记录#”自由之夏“冲击下,撕裂隐现
整个六月过去,生活在大陆不翻墙的大多数人,没人知道香港发生了什么。直到7月1日之后,宣传机器开始运作。八月上旬将近结束,大陆主流社交网络里,听到的声音一片浓稠的鲜红。八月中旬,精彩上演明星道歉潮,之后机场出事了。
我自己的心态变化极大。刚开始时,多多少少有一些羡慕香港的年轻人,羡慕他们有机会跟自己想法一样的人一起创造历史,羡慕他们有机会对下一代说,我们为你们抗争过了。随着事态逐步升级,我因为没有切身参与政治生活对游行的浪漫想象逐渐破碎。
香港的夏天极热,所以抗争者们极有可能中暑;林郑消极回应,所以前段时间我内心的兴高采烈完全是一厢情愿,天真而傻气;示威者逐步放弃和理非,所以这些绝望的青年们有可能受伤;有人死谏,所以这场抗争的亡国悲壮感在年轻一代参与游行的香港人中间蔓延。
在8月初的时候,跟友人说,什么时候能结束呢?会怎么结束呢?大家都精疲力尽了吧。非常精彩地,14号早上起床看到了机场的示威者暴力事件在微博上了好几个热搜。彼时才开始想象,无大台的运动中,仅靠TG和连登参与的年轻人们,如何与其他人达成共识,信任其他人。在无大台的属性同时也被称作泥沙俱下时,早就可能想象得到的情绪激动的行为,竟然在两个月之后才发生。
北京和林郑都等了很久吧。
7月初冲击立法会之后,大陆的宣传机器开始运作。伴随着宣传机器的运作,私人领域的交往开始不可避免地被冲击。从未想象过的撕裂开始发生。
关系很好,一起熬过大夜,当面互相说过彼此缺点的本科同学,在微信群里说,香港怎么还不武统?生气又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回应。6月份因为香港的新闻伤心的时候发了微博,他看到之后认认真真私信安慰。
14号机场事件之后,朋友圈里一篇鲜红,人人都在转发“我支持香港警察,你来打我吧”。双向屏蔽了没什么关联的客户,很早以前只是打过照面的人,研究生期间并不相熟的中国同学…心烦意乱继续刷下去,看到一个高中同学介绍给我的朋友,慷慨陈词废青如何废。一气之下删除好友。然后跑去跟高中同学诉说,很久没有好好聊过天,她的回复是,不管我什么立场都还是好朋友。
回国以来政治入柜自我审查,生怕说错什么话会被人指责“不爱国“,“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被资本主义思想腐蚀掉“,然而社交网络还是忍不住转发时事评论。偷偷在熟悉亲友的言论中猜测他们的政治光谱,心里划分好可以聊政治到避免聊时事的群体。在群体讨论中参照一位老师的发言,明确知道需要重新定义朋友,划分交往界限,可是没办法彻底狠下心来清理朋友圈。甚至举报频发的当下,不熟悉的”热血爱国青年们“都赶紧删掉,因为太担心潜在的风险。对忽略时事政治转发,热情点赞日常的微博朋友们的默契内心偷偷感激。
没有勇气跟熟悉亲友们正面聊这件事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大概可以想象他们眼中,我出国之后就变了。是啊,变化的人是我,他们只是一如既往地在这个热浪翻滚的国家里熟悉地找自己容身之所的人。有机会能接收到更多方面信息的人是我,有空闲时间思考这些事情的人是我。他们应对生活和不断被催化的欲望本身,就已经耗尽了所有精力。在空余时间里跟他们聊这个,并不能让他们更放松。人人自顾不暇。
担心,害怕,不信任,试探,失望,委屈,无奈,无力又愤怒都在小心翼翼的柜子生活里,不停积聚和发酵,变成没办法完全调节的情绪低落。终于在高中同学回复的时候,彻底爆发。紧绷之后的第一口放松呼吸,竟然伴随着爆发的眼泪。
哭好之后,竟然有点怀念大家开开心心浑浑噩噩晒自拍秀恩爱晒包晒美食晒风景的朋友圈,认真生活的烟火气太治愈了。同样的浑浑噩噩,消费主义跟政治刻奇比起来,可爱太多了。
之后还会迎来什么呢?撕裂已经开始,终于在14号之后做好清理微信好友的心理准备。还会听到怎么样的言论呢?寒冬里,没什么勇气但”贼心不死“的我,要如何好好留存自己的这一口气,尽可能完好地度过去?
摘取少女大师姊在微博的一段话来作为结尾。
”我想,就算我们读过许多史书,真的身临其境,也还是很难辨认得出历史的情境,,说不定,还会欢呼着迎来一个时代。因为,现实,是如此生动,鲜活,充满了各种令人着迷,分心的细节。这和已经被归纳过主题、抽象出概念的回忆录是不同的,读回忆录时,我们知道期待看到什么,作者也已准备好要呈现什么。人往往高估自己的判断力,低估业力的效果,尤其是,共业。。。。
我不认为自己有超越历史的判断力。不对自己过度自信,认为自己只有“明哲保身”和“大声疾呼”两种可能。因为,还有一种可能是,“倒行逆施”,只是自己当时不会这么认为,还觉得自己参与了伟大的事业。。。
故而,个人以为,在相对复杂的局势中,至少,锻炼自己的承担能力,关心爱护身边的人,让周围的人烦恼减轻,让人感觉到尊重、可靠、温暖、安全,成为一条小小的,烦恼之火的阻燃带,是比较稳妥的,自利利他的方法。“
希望我们抱团取暖,都能熬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