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成別人才能成為自己——讀陳栢青《髒東西》
真正的自由只會發生在前往自由的路上。
都說現在是後同婚時代,打開YouTube是香港台灣夫夫或新加坡台灣夫夫,曬恩愛,秀他們跨國婚姻近況,去東京、紐約大遊行,當然還有曼谷潑水節。
《髒東西》開篇〈世界之胃〉就寫曼谷潑水節,極致交融「食色性也」的食與色,本該是同志們最該感到自由的時刻,卻受制於殘酷叢林法則,有人被捧為天菜,就有人成了剩菜,幸而一切只是暫時,小gay們努力吃,也要讓自己變得好吃。皮相是用慾望撐起的,可不也是慾望讓人老去?
時間是最大的敵人,第二篇〈How to Die Young in Toyko〉兩位角色只能唉唉嘆息。男人不想活了,最後願望是跟偶像男優來一發。現實是兩人都老了,最美好的只發生在記憶與想像。一陣搞搞弄弄,竟成功讓慾望起死回生……
接著,作者把時間往回撥,倒回威權與禁忌的年代。〈外出點乩〉回看同性戀與精神疾病皆可免役的時代。同志到哪都在演,為了免役該裝成同志還是瘋人?制度扭曲人心,故事極盡翻轉之能事,藉由歌仔戲與神明附身,華麗演繹「扮演」。下一篇〈羅賓簡史〉超級英雄穿上緊身衣繼續演:
蒙上臉就不是你自己了,所以你反而能做你自己。
《蝙蝠俠》漫畫編輯歐尼爾要來一記強的,讓羅賓生死交由讀者決定。陳栢青巧秒將之連結台灣同志史黑暗的一天──2018年公投。
《髒東西》也要來一記猛的。最暴力的一篇〈晚安,總統先生,晚安〉呈現蔣經國之死,一支由愛滋患者組成的送葬樂隊。權力結構滋長極端暴力,懲罰與愛一體兩面。黑暗國族寓言,驚悚程度如同柯貞年導演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