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_一場思維實驗:23歲,該往哪走?
離開工作不到一周,思維又活躍了起來,附上接連不斷的失眠。
我想這正是一個掉入奇異點的好時間。
.
這篇文章是為了總結,也是為了具體的規劃所誕生的思維實驗。
而問句還是老生常談的那句: 接下來想過什麼樣的人生?
.
.
.
如果是一段躺平的人生,FIRE運動會是個不錯的答案,讓生命成為一道簡單的數學問題。或許我會相當疲累、厭惡自我、逐漸麻木這個機械性的過程,也或許我會開始說服自己所做的是「努力奮鬥」。設計系統、明確目的、計算、努力、反饋,這恰恰符合了普世價值,堵住了看不見的嘴。務實、對抗風險、一筆不錯的存款,以及延遲了15年以上的自由。最大的代價,或許正是最廉價的後悔,加贈一點點的人性?
.
如果成為匠人,我得先彌補非體系教育出身的不足,進行一段把拼裝屋拆掉、重蓋高塔的征途。伴隨著的是: 癌症般的環境、爆肝的日常、身心的消耗、看不見盡頭的擁擠。或許在這過程中,我找到了這份工作獨有的價值,堅定了一塊基石,但我也不禁害怕,若是沒有呢?
.
如果成為工人,我便成了M字的左側。我必須隨時懷抱著被技術取代的不安定、無止盡的內卷、不停歇的焦慮,開始習慣表層的胡亂吸收、跑步機式的「學習」。直到為了擺脫這一切的釣竿出現,過程的思想、勞力、精神、機會成本、可能性、認知甚至是底線早已被水逐漸稀釋。漁夫會是帶著殺魚刀、編織好的漁籠,還是精美的水族箱?
.
如果成為求道者,我會開始輕視代價。我開始挖掘一道壽命限制裡無解的問題,讓無限的加乘會帶來更大的無限,直到對於深淵的超譯映射到周邊的每一個角落——健康、思想、行為、金錢、陪伴、愛、關係,或許是誘人的、高昂的、毀滅性的。一個凡人輕視生活,是爬山還是跳崖?
.
.
.
腦袋中的許多細節難以轉化成擅長的文字,似乎白話的生活都帶著難堪。不論那是想像出的幻象還是真實的,我還是會不間斷地做著狂妄且不嚴謹的超驗,試圖回答質疑一切的腦袋帶給我的難題。
.
題外話。這陣子又有老朋友帶著血淋淋的故事回來,三代的世代創傷、不對等資訊的代價、被壓榨的女性、受暴的經歷、反覆的難以掙脫。除了心理防衛機制帶來的共感能力降低,也帶著一點無奈。「這個社會什麼時候要放過一個正常的人?」這樣幼稚的提問似乎是對著空氣揮拳。我一邊無腦地玩著遊戲一邊聽耳機傳來的哭聲,整整六個小時的晚上似乎有些魔幻。最後她告訴我她好好的,很快就會離開那糟糕的環境,我希望一切順利。
.
我愛那些還惦記著我的人們,不論是陪著我不分時機思考的朋友們、給我實際支持的家人們、陪著我的她和貓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