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會議
早上參加線上會議時,發現沒有其他人為會議提前進辦公室,甚至連在家用電腦或在外使用手機形式上登入證明有參與都懶得做。
過去這類會議老闆都會要求都必須實體參與,甚至會偷看現場誰沒到。後來因為疫情改成線上後,大家也覺得方便就讓線上會議變成一種常態。結果就是大部分的人(包含我),通常就是意思性的戴上耳機聽內容,除非主題跟自己的研究工作直接相關,不然就只是聽過去,大部分時間繼續處理自己的事。
後來個人倒是改變了想法,即便內容與自身工作主題無關、即便內容興致缺缺、即便講者只是順著簡報照稿念,不如嘗試認真的聽到的最後。這種感覺就像國高中時,課表滿滿不同的科目,但是不見得每科自己都感興趣,但是為了拿到好成績還是強迫自己預習、認真聽課和複習。
實際嘗試幾次後發現真的有差。將近1個小時多的會議,有時候會聽到有趣的個案、有時候會產生會議內容延伸的想法,有時候會在研究方法上產生新的構想。這讓我想到網路上時常看到一句話是:「你無法賺到你認知以外的錢」。面對知識與資訊也是類似的道理,如果沒有那個機會去經驗不曾經驗過的事,那麼人就只能不斷的用既有的框架和習慣來思考。
某方面來說,個人覺得學術工作的好處是別人付錢請你讀書。除了不斷在自己的主題領域培養更深入的知識研究,也時常有機會接觸到跨領域的知識,並且需要時常關注眼下各種時事的新主題與社會議題。從這點回頭反思的話,或許不該在參加這類線上會議時,選擇不參加,或者即便參加卻是在做工作上面的事情。因為這也是一個機會,就當這1小時也是工作的義務或專業職責,認真地聽完或許會有意外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