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特色的「學術自由」
最近新加坡「假新聞」特選委員會召開公聽會的新聞頻頻,裡面「最有意思」的當屬在牛津大學服務的歷史學者覃炳鑫,他在公聽會直接挑釁「庭上」(因為他們的公聽會長得太像法庭了,政府官員在上面坐一排像法官,出席的各界代表像被告一樣在下面陳述),覃炳鑫直接挑明的說李光耀就是假新聞的製造業元祖,當年若非李光耀製造假新聞,將異己打為共產分子,加以逮捕,冷藏行動怎麼會發生且被當局合理化?
我對冷藏行動這段歷史不太熟,但我想著重的是隨後內政部長尚穆根對覃炳鑫做的連續六小時「訊問」,尚穆根不斷引述歷史檔案的某一句話、某一個人說過什麼,然後問覃炳鑫是不是讀過這段話、是不是當初做研究時有考慮這段檔案資料,而且要覃炳鑫只能回答是/否,我想任何一個人,可能連自己早餐吃什麼都會忘記,更不用提歷史學者怎麼可能記得每一份檔案裡的每一句話、每一個人,尚穆根用這種看起來很自由辯駁的對等方式來「拷問」覃炳鑫,無非就是想削弱他的學術正當性,更別提後來星國主要媒體紛紛「披露」覃炳鑫「只是」牛津大學的助理研究員,「不是正式職員」,又被特選委員會主席在公開聲明中再此引述這件事,要讓社會大眾覺得:啊原來只是一個「假學者」在放「假消息」來汙衊李光耀。
當然各國學術界有超過一百三十位學者真的是看不下去,簽了連署書對新加坡用國家霸凌一個學者的方式來恫嚇星國持反對意見的學者,即便是像覃炳鑫這樣已經在英國的學者也不放過,魏月萍在當代評論的文章對這個事件有很好的評論,我就不再贅述。
我是想在這裡稍微提一下我在新加坡讀書期間,看見新加坡政府在學術自由中的角色,或者說「新加坡特色的學術自由」,讓我每次都覺得新加坡政府用超級高的薪資來聘請外國人執教鞭,本地人聘超少,讓人感覺很像是砸大錢衝高高教排行,但希望你不要把國外那套批判政府的做學問方式帶進來,所以用錢堵住你的嘴,畢竟人在異國,保住金飯碗還是比較重要(?)。
像是左派的地理學者大衛哈維,就曾被新加坡的大學邀請去做演講,然後在機場被拒絕入境,這種到了今天還對星國政府認為是帶有左派思想的學者,予以拒絕入境,印象中不鮮見,也不用太驚訝。
日常一點的,像是我聽過那裡社工/社會系的同學要做愛滋病患者的社會支持網絡研究,申請國家經費,結果計畫送出去後,得到的審查回復是要求計劃執行者在研究執行期間,向經費提供部門揭露他們知道的同性戀者資訊,說好聽話是國家要做後續的防治工作追蹤,但是新加坡基本上是一個會去「騷擾」同性戀者的國家(光是不取消刑法對男性間性行為的入罪就夠騷擾了),作為一個研究者,怎麼可能向政府去做這種違反學術倫理的事情,所以後來他們就直接撤案,不做這個研究,反過來說,很少看見新加坡人文社會學術界做性少數的研究,並不是學界態度保守,而是因為他們在要經費的時候會遇到這種不合理的要求,索性不做。特別的點是,這個經驗分享是在一個中國學者來作客座演講時,提到她在國內做研究遇到的自我審查的心理困境,台下的新加坡同學提出來的反饋,換言之,他們不是沒有意識到在新加坡做特定主題的人文社會科學,是存在侷限性。
其實像我認識的老師,目前構想將李光耀在世時每次大選時的群眾大會演說,做一個歷時性的比對(因為有人做過英國女王的聖誕節演說,發現她非常會與時俱進調整發音),想知道李光耀的華語口音、華語能力怎麼隨著他執政歷程與國家基本華語政策的演變而改變,就連這種稀鬆平常的題目,老師都會開玩笑說,這個應該可以做吧?畢竟會提到李光耀的華語是愈來愈好的(比兩個讚、燦笑 XD)
最近也有聽到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同學說,最近一次的國際學生歡迎會,新上任的學務長還是國際事務長跟台下學生說,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最新政策是,在學生不能批評新加坡政府,否則學校有權利予以退學,但我去的時候還沒有聽過這種話,一開始還想說會不會是那位同學聽錯,但她非常堅持,而且說也有其他人聽到。畢竟無從證實,大家當都市傳說聽一聽就好了。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更多關於這方面與新加坡學術界互動的經驗或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