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蒟蒻魚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兼容的抗拒

蒟蒻魚
·
·
我就是心裡有一點點不舒服......

内地普通話和台灣國語在分類上都屬於中文,承認也好,不承認也好,這兩款中文隔著台灣海峽已經各自發展成中文的不同分枝,某些方面甚至是不相連的狀態。

我口中的不相連,從厨房為起點已可見一斑。例如:洗碗用的清潔液,内地叫洗潔精,台灣叫洗碗精;刷餐具鍋子的布是百潔布 vs.菜瓜布;Broccoli是西蘭花 vs. 青花椰;Yogurt是酸奶 vs. 優格,隨便指一指我厨房裏的用具或食物就已經有著諸多的不一樣。坦白講,很多東西的稱呼和粵語也是不一樣的,以至於搬到台灣以後,爲了跟上國語的習慣,我用了頗多的時間去認識很多的不同,我在這裏生活當然應該按照在地的用語習慣,我總不能叫所有和我打交道的台灣人都學習香港的叫法來遷就我吧?

到了今天我還在努力學習所有的不一樣並用心劃分好。去年在街市發生了一個小插曲,事情是這樣的,我和一位打扮頗精緻的阿姨同時站在菜檔前,兩個人都在猶豫不知道買什麽菜好,賣菜的阿伯指著洋芋對我們說,「今天的土豆不錯啊!」阿姨撇了一下嘴,嗆說,「土豆不是大陸的説法嗎?我們台灣叫馬鈴薯,你幹嘛學大陸!」然後就生氣的走了。阿伯訕訕的對我說,「都是一樣的東西,怎麽叫有什麽關係。」當時覺得這個事情挺有意思的,我還特地和二弟分享討論了一下,我記得自己當時的想法是,語言是用來溝通的,只要說的人能清楚表達,聽的人能明白,其實用哪裏的説法或者怎麽說倒不是最重要的。

雖然我在日常很注意區分,盡量不給與我溝通的中港台三地不同人士帶來困擾,但是我很清楚自己在書寫的時候是相當混亂的。我閲讀過的簡體中文書和台灣的繁體書,兩者是等量的,我既接受了簡體中文敘述的浸染,也受著台灣繁體中文用法的薰陶,同時無法也不樂意擺脫粵語是我母語的那種驕傲,英文則是我的另外一層虛僞,結果顯而易見,我的書寫是很災難性的,而我好像也沒想要改過來的意願,反正我自己明白就夠了。日常溝通我都努力不給你困擾了,想到啥就寫啥這件事上,就不要強求我努力了。

換一種説法,可以説我並不抗拒語言之間的互相感染,在互聯網橫行的這些年,不同語言間的影響是沒有辦法抗拒的,我偏向讓語言順其自然發展,但這種發展應該是兼容并蓄為前提。

我一直以爲自己是這樣立場的,結果上星期發生的一件事,我覺得有需要重新檢視自己的立場。話説我在7/11等自家孩子來碰頭,旁邊的桌子坐了4個穿著國中校服裙的女生,她們正圍坐著看小影片,用普通話說就是抖音上的小視頻,影片傳出擾人的聲浪,忽然從不同女生口中接連爆出「我操」和「我靠」,我聽著就覺得刺耳非常,終於在她們再爆出一句「牛逼」之後,我默默端著咖啡移坐到曬死人的戶外位置上。我忍不住要問自己爲什麽受不了?因爲講粗話的是小女生嗎?那我自己這般大的時候不也因爲叛逆,無數次背著師長講各種粵語粗話嗎?還是因爲小女生們説的是大陸的粗話呢?我衡量了一下,覺得後面的答案可能性稍高。台灣自己的粗話不香嗎,幹嘛要學大陸的粗話呢?不説我還以爲自己在大陸的便利店坐著。

我在工作時就有注意到,午飯時間,年輕的台灣同事很喜歡一邊看小影片一邊吃便當。除了抖音本身,抖音的小影片已經充斥FB和IG。受這些影片影響,再加上看陸劇,台灣年輕一代似乎把大陸的潮語和粗話都學得十成的足,張口就能來。按照我一直以來的立場我應該是抱著不抗拒的態度看待語言的發展的,一旦語言是受抖音影響的,我總是心裡有點不舒服。

忍不住想到,現在的韓流不單侵襲港台,更是擴展到全亞洲全世界,文化輸出已經成為韓國政府大力支持的一項產業。對此,我有不舒服過嗎?從來沒有。為什麼面對抖音我就不舒服呢?我不哈韓,不喜歡看韓劇,韓國的明星在我眼裡都長著一副臉孔,反正BLACKPINk那幾個女生我就從來沒分清過。所以說抖音是哪裡得罪我了呢?因為我歧視中國嗎?可我喜歡在大陸旅行和吃喝,也有很多交心的大陸朋友。

我一直想,為什麼?為什麼呢?就我曾經看過的一堆抖音影片來說,真是包羅萬有,唱歌跳舞,吃喝旅遊,或者是一些裝漫不經心其實是照劇本拍的影片,都不好看嗎?也不是,有些關於旅遊的影片還拍得很用心的。我會看這些影片單純只是因為外國勢力一直叫囂抖音是來洗你腦的,是大外宣的工具,我要看看是還是不是。

說到洗腦,有,看抖音真的不需要用腦,內容都是淺白的,畢竟才幾分鐘時間,能給你灌輸什麼深刻道理呢?就算你想深刻也沒有時間思考,因為下一條影片接著就來了。看過的東西水過無痕,大腦始終保持空白狀態。可我們又老說自己壓力大,能放空大腦是壞事嗎?好像不是的,我想關鍵應該在於有沒有整日整夜的放空,腦子還有沒有思辨的功能。

說到大外宣,那是必然的,有明顯的,也有遮遮掩掩的。例如我特別討厭看到其中的一款是,嫁了外國人的女網紅們,帶著國外的家人回國,回到祖國的懷抱真是千萬種好啊,而她們的家人一個個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似的,紛紛露出驚「呆」的表情。每次看到,我都想說,回來了就別回去了,祖國可需要你們了!

想到這裡,被爆曬著的我忍不住笑起來,透過落地玻璃看著裡面那群聚精會神看影片的小女生,我也隱約想明白了些什麼,韓國輸出文化,但是韓國從來沒有野心勃勃地跳出來說要武統全世界,可抖音背後的野心呢,細思就很那個了。台灣年輕人是否應該成為台灣的年輕人,還是成為對岸希望的樣子塑造出來的年輕人呢?我想這個問題還是交給年輕人自己來思考好了。我忽然就覺得為「土豆」兩個字生氣的阿姨好「有型」,也想對幾個小女生說,抖音再好看,可它不會教你在公眾場合要控制音量和注意言行。

「Hello,媽咪,今日響summer camp我抽到好犀利嘅對手!」忽然身後傳來孩子興奮的聲音。還記著用「犀利」來形容對手厲害,而不是「牛逼」,這挺好的!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