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緬甸,如何解讀
早前在緬甸,軍政府將昂山素姬革職軟禁,引發全國出現大規模遊行示威,再演變成衝突,軍方以高壓手段對付,造成死傷無數。事件引起國際關注,卻只有口頭上的支援,大家都好像無計可施。不久之前,一個名為《看見緬甸》的電影節舉行,五部電影,是否能夠令人更認識緬甸的歷史脈絡,肯定見仁見智了。
主辦方也明言,五部電影,只有一部是本土製作,其餘都是外國製作。當中兩部劇情片,都以僧侶為題,也顯示外人對緬甸的基本印象。《金玉其外(Golden Kingdom) 》說住在北部偏遠小鎮的四名小僧侶的遭遇,寺廟的主持因事要到城市,丟下小僧侶四人。原本有個善信每日送飯來,但突然失蹤,其中一個年紀較大的小僧,便獨自岀外求助。這期間便見到附近偏僻山區,也因戰亂,只有很少人口的村落已人去樓空,居民明顯受到影響,當然,這位於偏遠的寺廟,看似與世無爭,也受影響。
《玄來,僧的走不了(The Monk)》以一個少年僧侶為主角,他自小被小鎮高僧收養,在廟宇長大,現正青春期,也會貪玩,聽流行音樂,化緣時會跟心儀女生交換紙條,好像很理所當然。同輩的師兄決定離開,去仰光碰運氣,原本一齊同行,但最後一刻,他改變主意。老僧年事高,又有隱病,後來到仰光求診。小僧陪伴照顧,也順道看看這個繁華都市,最後隨老僧回去,老僧去世後,他便當起廟主持。似乎是一種宿命吧,很多緬甸人想改變現狀,無奈是走不岀似是已安排的路。
其餘三部是記錄片。《德昂(Ta’ang)》是中國導演王兵拍攝關於世居緬甸北部果敢地區及中國雲南交界山區的少數民族(德昂族又稱巴朗族),他們是經常蒙受戰爭動盪之苦,當發生衝突時,經常成為緬甸人避難之地。2015年,在此聚了超過十萬難民,當中大部分是老弱婦孺。影片便是記錄了他們的情況,在偏遠山區,資源缺乏,又人數眾多,情況已可想而知,但相對其餘兩部所描述的事情,已算萬幸。
餘下兩部焦點都放在幾次比較嚴重的抗爭暴亂。《緬甸拉登(The Venerable W.)》是關於這位緬甸高僧維拉圖,曾被《時代》雜誌稱為「緬甸拉登」、「佛教恐怖分子」。在國內受萬人景仰,到處發表論述,以宗教民族之名,提岀969運動,要阻止伊斯蘭教人口在緬甸以至亞洲地區增長。他曾因此被拘禁,但岀獄後,反而更受擁戴,挑起更多煽動族群仇恨,大力支持屠殺羅興亞人,激發多場大型暴動。看到那些在佛教徒和伊斯蘭教徒的衝突,往往一言不合便使出致命一擊,動不動便放火燒村。雙方仇恨之深,我們感到悲憤和心痛之餘,是完全沒法明白。
而 《緬甸起義:看不到的真相(Burma VJ: Reporting from a Closed Country)》則是記錄2007年緬甸爆發的反軍政府示威「番紅花革命」,那是由緬甸僧侶帶領的反軍政府運動,「番紅花」正是僧侶穿着的袍的顏色。當時軍政府實行全面資訊封鎖,當地人一旦被發現手持或收藏攝錄機,便會即時被捕。在這個高危情況下,一群民間人士自發組織影像記者,冒著生命危險,四出用迷你DV秘密拍攝,記錄軍政府暴行,再以衛星電話將影像偷運出國,讓歐美媒體知道真實的情況。
可以想像,影片質素不會很好,很多時拍攝者要將攝錄機放在背包中避免軍警發現,所以只有聲音。但在一些危急情況下,我們可以感同身受,如在現場中,非常有壓逼感!那次運動一直是和平示威,軍政府一向不敢向僧侶施暴,但僧侶和民衆聲勢越來越大,軍方最終破戒向靜坐的僧侶開槍驅散!而這些鏡頭自然是最響亮的證據,這班民間記者自然成為眼中釘。在軍方瘋狂掃蕩下,個別成員的人身安全岌岌可危,最後發起人解散團隊,讓各人各自躲藏起來。他自己將最重要的影像傳出國外之外,也讓自己人間蒸發。
這幾套電影都叫人心情沉重,而細看歷史,族群衝突一直纏繞緬甸,歷久不衰。原來在緬甸國內,有超過一百三十個不同族群,各有背景,各有歷史,千絲萬縷,無人能拆解。有些歷史恩怨,城府之深,外人沒法理解。而今次的衝突,有人會認為是一個契機,因為今次大家有一個共同敵人,獨裁殘暴的軍政府。而一些族群是有自己的武裝部隊,如果大家能合作,誰知道會出現甚麼後果。問題是,即使能推翻軍政府,那到時不同族群為了自身的利益和各種歷史傷口,又會演變出甚麼的局面,誰也不知道!
而大家抱怨聯合國或週邊國家沒有做甚麼來協助排解,其實大家心知肚明,各國也有其個別利益考慮,也明白緬甸自身問題的繁複,外人無從入手,只能呼籲雙方克制。如果大家想深入理解一下,最好能先將一些先入為主的想法拋開,不要讓成見左右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