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影子 | 電影〈聽見歌 再唱〉觀後感(有劇透)
年假的最後一天,以這部電影作結。故事溫馨感人,夜深了仍有好多情緒,無法入眠。
在玉山山頂唱拍手歌這幕,在電影〈看見台灣〉上映後便成為一個傳奇。從各方面來說,這都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創舉。初見時,只覺得這群原住民小朋友實在太狂啦!臺灣最高峰玉山欸,並不是想上去就能上去的地方,然而,他們看起來如履平地,彷彿已經做過無數次。清亮的歌聲與雲霧繚繞,很令人感動。
之後,大金空調有支廣告,也用了部分的片段,於是,這首歌的旋律,時不時就能自電視上聽見,某種程度來說也算耳熟能詳。不過,關於這首歌背後的故事,則是直到看過〈聽見歌 再唱〉才真的稍微了解。
〈聽見歌 再唱〉其實就是這支合唱團與馬彼得校長的故事改編而來。
這裡引用威秀影城的簡介:
〈聽見歌 再唱〉的故事雖是虛構,但許多情節是馬彼得校長的親身經歷。該片是48歳的新鋭導演楊智麟的處女作,他曾於2009年以馬彼得校長為主角的紀錄片唱歌吧!獲得該年金穗獎首獎,引起大眾銀行注意,將該片改編成大眾銀行形象廣告,引起全國矚目。2013年的賣座電影〈看見台灣〉結尾馬彼得校長率領原聲童聲合唱團站在玉山頂合唱拍手歌更是感動了千千萬萬的台灣人!
〈聽見歌 再唱〉獲得馬彼得校長授權改編,並率領原聲童聲合唱團演出片中合合唱歌曲,導演楊智麟希望籍由聼見歌 再唱通俗感人的電影內容,將馬彼得校長用掌聲擦亮孩子自信的音樂教育理念傳遞下去!
臺灣是一個移民之島。大部分的人,甚至是所謂的「台語」都是外來,差別只在來了多久。而真正的島的主人,反而在移民進入的過程中逐漸凋零。他們被迫按照移民的生活方式、被迫以自己的弱項與移民競爭、被迫說移民的話、唱移民的歌。
即便我們試圖共情,也很容易流於表面的同情,而對於問題沒有任何幫助。像在片裡的黃老師,她人很親切,也很努力想和大家打成一片,然而,當她意識到自己吃到是真正的飛鼠(而不是早餐店老闆之前說的會飛的都是指雞肉)時,她還是吐了。我們以為感同身受很容易,然而,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語言不同、種族不同,依然可以成為夥伴,為共同的目標而並肩作戰。
從小學開始就加入合唱團的我,對於小朋友的練唱,感到既懷念又陌生。發音練習的做法大致是差不多的,不過,在練習讀譜和讀詞上面差別就大得多。
合唱比賽基本上都是背譜,直到今日,我還記得小學時代唱的自選曲。因為隸屬二部,所以一、二部的旋律都有記憶。合唱曲非常多是宗教歌曲。當整團目標相同,同聲而唱,歌聲就像是發出光芒一樣,就像是神靈降臨一樣。
無論你的神是誰。
唱歌是非常有感染性的,一起笑,一起哭。
就和這部電影一樣。
裡面有讓人哈哈大笑的段落。例如,張惠春(張惠妹的妹妹)所飾演的角色對男主角說:「你知道我和阿妹有親戚關係吧!」
也有讓人不禁落淚的地方。
例如,當小學廢校確定,男主角躺在床上耍廢,卻被孩子們叫醒,邀請一起上山去學校。
例如,當因為土石流阻斷道路,用怪手勉強將小朋友送出去,家長與耆老雖無法同行,卻用歌聲送他們出發。
而人生不也是如此嗎?有笑有淚。隨著時間沉澱,造就自己人生的醍醐味。
至今我偶爾還會在浴室裡唱歌,領受著音樂滋養靈魂。
片中小朋友完成表演的開心,正是我很久以前,幾乎遺忘的青春。
小時候,我們得到成就感的事情很簡單,長大以後,變得很難。
無法滿足父母的期待。
無法滿足老闆的期待。
而最糟的是,無法滿足自己的期待。
然而,卻怎樣也無法區分哪些是別人的期待?哪些是自己的期待?
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即便生活像是烏雲密布的天空,片裡小朋友的生活艱難,我們在當社畜,還是有個角落,有個時間,我們可以為自己而唱。
最後,讓我們聽聽拍手歌,擁抱自己,擁抱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