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 | 無可取代的咖啡廳暢聊,就是要把握當下,沒有什麼事是來不及的
◼︎前言
久違的線下讀書會,終於在台灣疫苗施打率突破60%後,正式登場;又是一次暢快的星期日午後,這次我們辦在,熱鬧的大稻埕老街裡的一家,非常有特色的手沖咖啡廳,特別的地方在於它不只強調喝,還附上一個聞香杯,讓你嘗到鼻子裡。啊!扯遠了,但有好喝的咖啡,也才能聊是非,對吧?
那就讓我們用一杯果酸濃郁的耶加雪霏,進入這次的主題吧!
◼︎<高敏感是種天賦> by Micro:怎麼找到自己與眾不同的特質,並好好利用它。
- 身為設計師的Micro自認為就是高敏感人格;據統計這類人佔所以人五分之一的比例,並且在這1/5當中又有70%是內向的,晚點我們會說,為什麼有另外30%的人變成外向敏感人。
- 首先,我們來聊聊高敏感人的幾大特質,他們通常可以同時吸收很多資訊,但容易累,這也造就他們有極強的想像力,對於周遭的環境,包括:氣味、聲音、色彩......他們能非常敏銳的感知,並且對人或者小動物有高度的同理心。
- 我們可以從談話中觀察你對面的人是不是高敏感人,可以先從,計算他回覆速度開始,通常高敏感人需要沉澱,所以相對來說會比較慢,這時候,他們最需要的是被了解。
- 由於,對感知的細膩度,往往造成他們對小錯誤有很強的罪惡感,且比較容易憂鬱、缺乏安全感,但他們做事情會讓人十分放心,因為,他們絕對是超級完美主義者。
- 從上面的特質分析,我們會發現大部分的高敏感人,因為感官太過敏感,比較傾向獨立作業的內向型工作,但其實環境會改變一個人的特質,社會與家庭就是讓30%高敏感人變成外向的推手。
- 說實在,我不是一個很會「讀空氣」的人,但聽完Micro的分享,我會想再下一次的談話中,多多觀察對方的表現,如果他有部分高敏感人的特質,我會希望他能在這場談話中獲得相對多的安全感來發表他的看法,因為這種天賦不是人人都有。
◼︎<量子力學與混沌理論的人生十二堂課> by Micro:靈魂是真的存在,只是不容易被理解。
- 這本書簡單來說就是透過科學的理論去解釋靈魂的存在,中間的理論非常的複雜,有點喚起我大學時修近代物理的夢魘;那是一種似科學非科學的量子糾纏,互相拉扯;有時又被黑洞吸到哲學的「空」的境界。
- 不同的維度,在宇宙的空間內,用近代物理理論當作介質,形成一套非常人能理解的邏輯。
- 由於Micro還沒有看完,我們期待12月讀書會,他幫我們把整套邏輯整理出來,再來跟大家分享。(前提是我有聽懂......)
——————————————————————
我們的讀書會最有趣的地方就是,會包含各種不一樣的內容,真的可以說從外太空聊到內子宮,在我們聊完很玄的靈魂後,換我把大家拉回來<零錯誤>的現實世界,詳細內容請參考。中間有一段問答的部分,我覺得非常精彩,簡單分享給大家。
————————————————————————-
◼︎Micro問: 成功人士有什麼共通點嗎?我們能怎麼學習?
- 回顧從最初的讀書會,我分享黎智英的故事、Ray Dalio的<原則>、<鯨吞億萬>、<生時間>等,他們都是大部分人心中的成功人士,至少過上不後悔的人生(如果後悔就不會寫書了),所以Micro問我這個問題。
- 起初,我思考了10秒(是不是也有點高敏感人啊....)最後,我覺得是「原則」;他們都有一套把未知變成對自己有利的原則,這個原則就像一台機器,不論我們丟入什麼原料,它都能變出我們能接受的成品。
- 但原則是需要與時俱進去修改的,因為,我們一直在面對各種不同的未知,就像是法律也需要不斷修訂,才能符合科技兇狠的進步。
- 為什麼很多老闆在疫情來的時候都崩潰了,因為,已經超過他的原則範圍;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紀錄我們自己的原則,並且不要停止吸收新的資訊,謹慎地加強它,總有一天,我們會看到它鑄造出的完美成品。
◼︎<為什麼出布容易贏?> by 羽儂:無法解釋的班佛定律,竟能查出犯罪。
- 羽儂:「之所以會看這本書,是因為有一天在github 上面看到,很多人在討論Benford’s law,身為資深coder,竟然沒有聽過這個定律,當然不用說運用了。但是,活到老學到老,剛好我的血液裡面本來就留著,『沒有來不及,只有你不做』的血液,也間接看到這本書,直搗黃龍弄到懂。」
- 班佛定律主要是在兩個假設之下,會成立:1. 有3000筆資料 2. 不能有人為操縱;這樣的一群數字資料,1~9的出現比率會隨數字越大越低,「1」出現的比率最高,為30%。很神奇吧?
- 我自己認為跟數字的規則有關,但也有很多學者,用算數的時間,或者是純量跟增量成正比,等數學證明算式來驗證,但我們也不是數學家,我們還是來聊點應用方向。
- 由於這個法則在上面兩個條件下成立,且能完全符合結果;因此,常被運用在查作假的東西上面;比如說,假帳、實驗結果有沒有「做」數字,其實也有幾篇論文在討論中國的COVID-19病例有沒有做假。
- 有了這樣的基本概念,在生活上面對大量數字,尤其對數字分析師來說,會是一樣非常有利的工具,你會怎麼運用呢?
◼︎<1000 Tricks to Appear Smart> by 小紅豆:原來你身邊的大主管,也都是耍了這些小手段。
- 這本書是在去年的聖誕節,小紅豆跟莉蓁換到的,是一本很輕鬆的英文書,但裡面教的招數讓他看了,真的是會心一笑;想到,原來主管都是這樣演,我還以為他很厲害勒= =
- 這邊跟大家分享幾個最實用的的小技巧,注意這些做人的「戲」節,加上你的天賦,或許可以讓你越級打怪喔!
- 主動幫忙倒水:在大家都有水杯的場合,主動到水,會讓對方一方面覺得被服務,一方面感到受之於人,到你需要他幫忙的時候,會比較容易答應喔!
- 在成交環節僵持不下的時候,跟對方道歉,說要講一通重要電話:會讓你看起來事業做很大(一秒幾十萬上下膩==)
- 在看別人簡報時,舉手請他稍停一下,翻到前面幾頁,如果有問題直接提出,如果沒問題,就凝視幾秒鐘,然後說,再翻下一頁,最後道謝即可:這除了讓他覺得,「你好像聽不懂,是不是我哪裡說的不清楚」的恐慌,也會給他,「原來你有在認真聽」的欣慰。
- 當有人問問題時,第一個反應是,「這是一個好問題」,同時思考一下答案;記得國中科展全國賽時,我們常用這招。
◼︎我的看法:看起來很強,也要真的很強
- 這些小聰明演得了一時,掩不了一世,所以真的穩妥的做法還是,做好事前的準備,透過多方的詢問,找到各方的利益追求點,在真正的Showtime,這些技巧才會成為我們的加分工具。
◼︎<誰說我不夠好> by Sandra:我們對未知的恐懼,往往來自於我們不必要的想像。有些事,轉個念,做了才知道,其實沒有想像中的負面結果。
- 這本書讓Sandra又再度觀察生命中的出現的任何事情,不論好事壞事。也發現,我們很多的自我懷疑,都是一些舊框架,帶給我們的枷鎖。
- “覺得自己太渺小”:我們常常用「我是XXX的兒子/女兒」來當作自我介紹;或者,說哪個名人曾經說過什麼,其實這些都需要轉換成我們自己的生活經驗,把自己當作大人,把自己當作自己來分享給別人。
- “覺得已經來不及”:30歲一定要結婚,因為我已經來不及生小孩了?40歲,我已經來不及創業?50歲,我已經來不及運動了?60歲,我已經來不及成為健身教練?
- 所謂的來不及,往往都是我們給自己不去嘗試,不去做的理由,或許下次,我們遇到有人跟你說,30歲就一定要結婚,你可以反問他,有沒有人40歲以後才結婚,但很幸褔?有沒有誰,30歲結婚,但不美滿?
- 中年來圓夢小時候沒有完成的夢,它會太晚嗎?
◼︎結論:實體的討論減少,可能也意味著創意的發想減少。
- 久違的一次實體討論,真的是有非常好的充電效果,你可能要問,視訊討論不是也一樣嗎?沒錯,我能說那種與氣味相投的朋友聊天,不論用什麼方式,都可以讓好心情持續一兩週,但有時候新的想法,是需要最即時的對話反應來促發的。不知道你有沒有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朋友的一句話,讓你煩惱很久的問題,突然豁然開朗,甚至蹦出新想法,這句話的反射速度,還是快於5G。
我們下個月的讀書會很快就會在下週舉辦,到時見啦!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