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楊子琪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為什麼中國大媽拍照時喜歡揮舞絲巾?」

楊子琪
·
·

奉兔佛之命貼上來

先聲明:本人反對對「大媽」一詞的貶低。

和我媽聊天,她說最近在旅行,遇到很多「中國大媽」,據她描述,她們都穿得花花綠綠,並且一定揮舞絲巾。

聽她一說,我立刻興致勃勃跟她介紹我看過的一篇文章:大象公會的《为什么中国大妈拍照时热爱挥舞丝巾》。這文章不一定對,但我很喜歡它的態度,罕有地不嘲笑,而是認真探討。

文章大概說,中國阿姨們對絲巾的喜愛,可能來自於童年記憶。《芳華》裏的「文工團」、舞台上的民族舞姑娘,是「小資情調」被批鬥的年代裏,唯一仍能使用化妝品和鮮艷飾物的人。她們使用的絲巾,構成女孩們對「美」的記憶;而絲巾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是相對合算的選擇。絲巾由於實用性強,沒有受到政治打壓。

而到了改革開放的年代,從香港台灣刮來的古裝劇之風,讓仙飄飄的薄紗成為美的符號;中港台女星寫真更不乏絲巾的身影。這一切都在影響中國女孩的審美觀。

而那個年代的普通女孩,在照片裏並沒有揮動絲巾,為什麼現在卻開始這樣打扮呢?據作者說,採訪了多位長輩,答案是「再不穿,再不玩,就没有机会了。」

「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年代,女性被簡化為「勞動力」,政治打壓對美的追求;而到了稍微開放的時候,社會又要求女性「回歸家庭」。女性一直在工作和家庭之間掙扎,並且不能打扮「不莊重」。

作者覺得,因為追求美麗的時間轉瞬即逝了,所以上了年紀,要亮麗搶眼的顏色,才能彌補。

我問我媽是不是這樣?她又給了我兩個新的想法。

「我覺得她們想突出自己。讓人看到她們。因為在上個世紀,這個社會是不能突出個人的。」

她說另外一個是,感覺經過了文革那樣的事情,動蕩、鬥爭、不敢出聲,終於來到和平年代,人必須站住腳,必須在社會上爭取到一個保障自己的位置,「穿著鮮艷的顏色到處走,或者擋住了鏡頭不肯讓開,不止是女人,我覺得他們臉上都有一種神情,就是不能讓人欺負自己。」

只是一個粗疏的討論,大家有更多想法嗎?重要的是,我們對很多事物都不要抱有高高在上優越感。

大象公會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P7ktGMrAr5A6C6Kdnhr-CQ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