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餐桌】涼瓜蒸肉排
風涼話不想說了,我怕有報應。還是煮點風涼菜,解一下火氣好了。
香港人叫涼瓜做苦瓜,涼瓜的叫法,是我後來在這裡的唐人街學回來的,點菜時叫苦瓜炒牛肉,伙記回我:「哦,涼瓜炒牛肉。」在這裡叫中菜實在是一門學問,燒肉叫火肉、絲瓜叫勝瓜,可能是「燒」、「絲」廣東話發音近似「死」字吧,開門做生意,經常聽到死死聲,真的大吉利是。至於苦瓜為什麼叫涼瓜,大槪是不想苦苦聲,不斷叫苦也不好聽。
小時候不喜歡吃苦瓜,我媽做過一味苦瓜牛肉,難吃死了。從此,我媽就跟煮菜難吃劃上了等號。
M.F.K.費雪在《The Gastronomical Me》提到一位高貴的女演員,燒得一手拿手好菜,每頓飯都費盡心思,可是,她八歲的女兒卻毫不領情,寧願吃冰淇淋當午餐,晚餐只吃土豆泥,這位演員每次提起女兒時就頭痛:「唉,我女兒……」我媽可沒有在背後這樣說我,她是當面教訓我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可能因為小時候不肯吃苦瓜,現在做不成人上人。
奇怪的是,年紀大了,反而懷念起苦瓜來。應該是舌頭沒小時候那種過激反應了,活了這麼多年,什麼苦也吃過,區區幾塊苦瓜,怎難得了我。
苦瓜是夏天的菜,性寒,消暑清煩熱,五月至九月就有。這裡的華人超市,煮中菜用的菜蔬應有盡有,連泰國茄子也可找到。今天華人超市的苦瓜大特賣,一磅美金九毛九,一條小苦瓜才一塊多,再買些肉排,就可以回家做飯了。
周日的超市人擠到不得了,雖然疫情仍然緊張,但大家都似乎忘了,排隊付錢時都站得很近。我背後一個太太就站在我背後,不斷與朋友高談闊論:「幸好今天才過來,昨天人更多,更恐怖。」生意這麼火紅,如果有華人超市因疫情而關門,我真的會很意外的。
買完菜回家,睡個午覺,四時才起來,然後慢慢準備晚飯。先醃肉排,再將苦瓜洗淨,剖半,切薄片,沒有用鹽水沖洗一下,我就是喜歡那種苦味。
將所有材料鋪在碟上,上蒸爐,我家真的有個蒸爐,大火蒸二十分鐘。好了後,將蒸碟的倒汗水,加半茶匙太白粉勾芡。台灣人勾芡多用太白粉,香港人多用粟粉(玉米粉,又叫生粉),太白粉黏性較低,勾出來的芡汁較鬆,看上去比較細緻滑溜,生粉的黏稠度較高,如果少汁的菜,用生粉會比較好,相反就用太白粉。
上星期才在華人超市買了一大包東北五常大米,飯香很濃,配這個菜吃真好。吃完,火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