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空心二胡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不知道有沒有用的知識】手把手從0開始學歷史

空心二胡
·
·

雖然這個題目由我這個糞校藝考生來講有點好笑,而且近期重溫歷史的次數也只有準備文化行政時有認真讀而已,我也不知道我究竟有沒有資格來寫這個問題。不過因為看到身邊有些小朋友覺得學歷史很辛苦,或者是在解讀歷史事件時缺乏比較宏觀的視野,所以我嘗試用我自己的方法來寫我學歷史的心得。

我曾經有收過一個小朋友的來信,他說,他爸爸是台灣本地的客家人,當年國府遷台的時候因為強迫學普通話,所以當時他爸爸學得很辛苦,他覺得這是國民黨利用仇恨去削弱台灣的本土文化,他不懂為什麼國民黨要這樣。

其實這封信要說對其實不對,但是要說錯也其實沒錯,原因是因為國民黨自稱正統中國傳人,難免會有一點大中國的傲氣,特別是以北方文化為豪的傲氣(儘管以前在大陸時期的政治中心不是在北京,但是北方人在政治上確實都有一點自傲的地方),所以自然在治理台灣的時候會不免露出這種傲氣。比方說國家戲劇院和國家音樂廳其實就是參考大陸北方的宮殿建築做設計的,而不是以閩南風格做設計,這就顯示出國府當年希望優越中共,對中共說“喲!我們是正統的喲!”,然後對內希望培養以“正統中國人”自居的自豪感,說“我們要以我們的正統身份自豪,知道嗎”。

可是你要說教台灣人普通話是大中國的傲氣嗎?其實也不算是。因為當時以反攻大陸為主要治國方針,所以對台政策自然就是以過去大陸時期的政策為主,所以也不能說教普通話打壓地方方言是大中國的傲氣。

那麼現在為什麼會提倡地方方言?如果要從文化政策的角度來看,主要是最近這幾年島內有在反思文化上的“全球化”浪潮,所以以這種情況下推廣本土語言可以算是趨勢,原因是因為全球化放在文化上是對本土文化的侵略,所以為了抵抗全球化的浪潮,培養本土語言無可厚非。因此政府才希望大家平時多多講自己民族民系的母語來對抗全球化。

然而全球化就一定是壞的嗎?其實這本身也是很難講的問題,原因是因為當初中國四大發明以及印度的數字西傳的時候,這其實也算是一種“全球化”,只是因為當今以西方文化為首的“全球化”正讓很多地方的傳統文化凋零,所以“全球化”這個詞看起來好像是不好的。

舉了這個例子,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要講什麼呢?答對了!答案就是背歷史不能死背。雖然說有的時候為了趕時間(例如準備國家考試和基測高考),或者是有些人就是沒有辦法了解其原理,死背還是必須要的,但是為了要長久的記憶這段歷史的意義,死背過後其實還是要了解其原理,才能有辦法應付像國考或者是基測高考的長期抗戰。

我們以人類學的部分舉個例子。為什麼人類從採集學會到播種耕種是革命性的創舉?原因是因為當人類從採集進入耕種後,就表示人類可以透過自己本身控制食物的收成以及野獸的訓練,所以當人類的收成能夠穩定以後,自然就能穩定的發展部落和城邦,當部落和城邦擴張以後,就會產生國家制度,而因為產生國家制度,就會發明更多東西,而人類文明就這樣開始了。

再舉一個人類學的例子。為什麼我們有時候會在電視上看到“台灣某某地方挖出婦女與小孩的墳墓”?其實原理也是一樣的,因為墳墓和喪葬文化的出現,意味著人們開始有了心靈生活,所以才會有喪葬風俗。

我們再舉背歷史年份的部分當例子。比方說我們在背法國大革命之後的恐怖統治時,我們要怎麼記它的年份?如果要準備這部分的話,可能考生以及歷史愛好者要理解這個年份的“意義”是必要的。因為當你知道這個年份的意義以後,你就會知道在這個年份以後會引起其他國家的革命風潮或什麼什麼什麼。再比方說我們背中國史為什麼要背年號,因為有時候這個皇帝做得事情也會引起當時整個社會風氣以及國家的對外影響力,所以我們才要背年號。例如萬曆明神宗有三十年不上朝,一個皇帝不上朝,朝廷和民間發生什麼事呢?而在政治上和外交上又發生什麼事呢?自己參考下高中課本囉!

所以雖然年份和年號確實是很難記的部分,但是如果我們能夠了解這段歷史的意義,我們就不會覺得很艱澀。很多人常常覺得“讀歷史到底要幹什麼”,是因為我們在讀歷史的時候,我們感受不到這段歷史跟我們的關係,或者是說我們太用現代的科技和眼光看待過去的歷史,所以我們才會覺得好像跟我們沒關係。但是當你知道這段歷史如何影響現代社會的構成以後,你就會覺得這些歷史比較好記,因為這些歷史在當時都是劃時代的創舉,就像iPhone手機一樣,所以我們才會覺得跟我們有關係。

而事實上,很多人文科學,例如像社會學或者是性別研究也可以從人類學或者是歷史研究的角度去分析這些東西,而不是很單純的死記這些東西,否則如果你要應付國家考試以及各種資格大考的長期抗戰,只有靠死記,記得快忘得也快,會讓人覺得學歷史很難。

所以如果我們作為一個歷史概念從0分到50分的歷史小萌新,我們要如何牢記一些比較基本的概念?可能先背誦再理解會是比較容易讓自己對歷史學知識有印象的方式。不過即使歷史和人類學讀起來是那麼枯燥,但是如果抱持著學習新知的興趣去學習還是很有趣的。如果想要培養歷史和人類學的知識,我建議可以先從人類學入門,並且多參觀像台博館、科博館,以及史博館的人類學博物館,或許歷史與人類學就沒那麼枯燥了。希望一點經驗對大家有幫助,歡迎大家切磋交流。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