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濱鷸 Little Stint
小濱鷸 Little Stint
Calidris minuta
台灣生息狀態:稀有過境鳥、稀有冬候鳥

小濱鷸 (Little Stint) 是一種小型的涉禽,學名 Calidris minuta,種名的minuta源於minutus,在拉丁文中是小的意思。於北歐、北極圈西伯利亞繁殖,冬天會往南遷徙至西南歐、非洲、印度等地度冬。由於非繁殖羽與台灣常見的冬候鳥紅胸濱鷸(Red-necked Stint)十分相近,並經常混棲,過去記錄很少,有可能過去被誤認為紅胸濱鷸。近年嘉義、台南地區的溼地均有穩定記錄,為台灣的稀有的冬候鳥、及稀有過境鳥

外觀特徵:繁殖羽
小濱鷸為小型的涉禽,雌雄同型,嘴黑色,先端尖,繁殖羽頭頂、臉、頸、側胸為栗紅色,有深褐色縱紋,下頦及喉部白色。在背羽、肩羽、翼上覆羽、和三級飛羽為黑褐色,帶有明顯的鏽紅色羽緣。


外觀特徵:非繁殖羽
小濱鷸的非繁殖羽與紅胸濱鷸的非繁殖羽十分類似,喉部、胸部和腹部為白色,有白色眉線和黑褐色眼先,胸側有灰褐色碎斑,形成不完整的胸帶,頭頂有灰褐色緃斑,背面大致為灰褐色,帶有黑色羽軸,

生態
在台灣通常出現在海岸、河口、鹽田、魚塭等溼地,常單獨或成小群活動,或與其他小型鷸鴴科鳥類混棲。低頭啄食泥灘中的小型無脊椎動物。
小濱鷸 與 紅胸濱鷸 的辨識
- 在繁殖羽的狀態比較容易區分,小濱鷸的喉部為白色,與紅胸濱鷸的紅色有明顯的不同。此外,小濱鷸的三級飛羽和翼上覆羽有明顯的鏽紅色羽緣,紅胸濱鷸通常沒有 (或不明顯)。

非繁殖羽時則可利用其他特徵進行辨識:
- 小濱鷸的嘴較長,且有微微下彎的感覺
- 小濱鷸的上腳脛較長,因此若站在一起時,小濱鷸感覺較紅胸濱鷸高。也因為腳較長,觀察小濱鷸覓食時會感覺屁股翹得比較高。
- 小濱鷸額頭白色範圍比紅胸濱鷸大
- 小濱鷸的側胸的胸環較紅胸濱鷸明顯,並延伸至比較靠近中線
話雖如此,我自己真正在野外觀察時還是常常沒有太大把握,有興趣挑戰看看的不妨看看這篇文章 【辨識文章】小濱鷸Little Stint非繁殖羽 – 自然攝影中心 Nature Campus (biodiv.tw)


參考資料:
1. 蕭木吉、李政霖 (2014)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農委會林務局、台北市野鳥學會。
2. 劉小如、丁宗蘇、方偉宏、林文宏、蔡牧起、顏重威 (2012) 台灣鳥類誌 第二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3. 【辨識文章】小濱鷸Little Stint非繁殖羽 – 自然攝影中心 Nature Campus (biodi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