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鱷魚把拔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粒史學加000467《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20:誰說戰國時代只有七個國家?

鱷魚把拔
·
·
誰說戰國時代只有七個國家?

──────────原文──────────

元公二十一年卒,子顯立,是爲穆公。

穆公三十三年卒,子奮立,是爲共公。

共公二十二年卒,子屯立,是爲康公。

康公九年卒,子匽立,是爲景公。

景公二十九年卒,子叔立,是爲平公。是時六國皆稱王。

平公十二年,秦惠王卒。

二十(二)年,平公卒,子賈立,是爲文公。文公(七)[元]年,楚懷王死于秦。二十三年,文公卒,子讎立,是爲頃公。

頃公二年,秦拔楚之郢,楚頃王東徙于陳。十九年,楚伐我,取徐州。二十亖年,楚考烈王伐滅魯。頃公亡,遷於下邑,爲家人,魯絕祀。頃公卒于柯。

魯起周公至頃公,凡三十亖世。

──────────翻譯──────────

魯元公在位二十一年去世,由他的兒子「顯」繼位,這就是「魯穆公」。

魯穆公在位三十三年去世,由他的兒子「奮」繼位,這就是「魯共公」。

魯共公在位二十二年去世,由他的兒子「屯」繼位,這就是「魯康公」。

魯康公在位九年去世,由他的兒子「匽【音掩】」繼位,就是「魯景公」。

魯景公在位二十九年去世,由他的兒子「叔」繼位,就是「魯平公」。此時六國國君皆稱王。
魯平公在位第十二年,「秦惠王」去世。

魯平公在位第二十年年去世,由他的兒子「賈」繼位,就是「魯文公」。

魯文公在位第一年,「楚懷王」死在秦國。

魯文公在位第二十三年去世,由他的兒子「讎」繼位,就是「魯頃公」。
魯頃公在位第二年,秦國攻下楚國的「郢都」,「楚頃王」東遷到「陳邑」。

魯頃公在位第十九年,楚國出兵討伐魯國,奪取「徐州」。

魯頃公在位第二十四年,「楚考烈王」攻打並滅亡魯國。魯頃公逃亡,逃到國外的一個小邑,成為平民,魯國宗廟斷絕了祭祀。後來頃公在「柯邑」這個地方去世。
魯國自周公至頃公,總計三十四代。

─────────解說與心得─────────

大學聯考的時代歷史科曾出過一則試題,詢問考生們:春秋時代與戰國時代的國家數量哪個多?哪個少?有不少人因為聯想到「春秋五霸」以及「戰國七雄」,所以誤以為春秋時代的國家數量比較少,戰國時代的國家數量比較多。但其實只要細想就會知道:春秋時代不僅僅只有五個霸主,還有成百上千個諸侯國。「五霸」,不過是裡面幾個實力一度強大的國家而已。

相較之下,戰國時代似乎總讓人以為真的只有七個國家而已。印象中,我們很少在任何文獻上看到戰國時代的「魯國」有何作為。曾經一度風光的三桓,此時也沒有任何事蹟可以記錄。那麼,魯國已經滅亡了嗎?查了一下資料會發現,魯國的末代國君──魯頃公逃亡時已經是西元前249年,距離秦王嬴政一統天下僅差28年而已。換言之,魯國依舊存在於戰國時代裡,只是沒有任何作為可以描述而已。因此,司馬遷在這裡用非常迅速的筆法帶過此時的魯國國君繼承順序。

最終,司馬遷告訴我們,魯國總計傳了34代,以一個世代約25到30年來計算,魯國的歷史將近有九百年之久,如此歷史悠久的國家,最終這將近兩百年裡竟然沒有任何值得紀錄的事!?令人不勝唏噓。

曾經把持魯國朝政的三桓,後來到底怎麼了?司馬遷在這裡並沒有任何著墨。搜尋了一下資料,才發現在魯穆公期間,魯國國君已經從三桓那裡收回政權,重建了魯國公室的權威,至於三桓的封地後來都一一被齊國攻滅。然而,這些改變仍無法扭轉魯國的命運,魯國最終遭到楚國的入侵下亡國絕祀。

關於這段內容,令我感到興趣的地方是司馬遷寫的那句「是時六國皆稱王」。然而,當時明明是「七國」稱王,為何司馬遷總是喜歡稱「六國」呢?關於這問題,其實我之前已經討論過,原因就是司馬遷刻意貶低「芹國」的緣故。換言之,司馬遷會把所有該寫「七國」的地方都改成「六國」,以這種方式表達對「秦國」暴政的不滿。沒想到即使在「魯國」內容中,司馬遷仍堅持這點,看來秦國真的很不討司馬遷喜歡吧!?

言歸正傳,終於花了20天看完這卷〈魯周公世家〉了,關於這卷內容,司馬遷還有什麼補充的地方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