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常的視角| 麵包獵人
最近IG上,媽媽之間瘋傳一個謎因:六點起床做家事的媽媽厭世的做家事,為的就是小心不要吵醒睡覺的爸爸。我幾乎像是落荒而逃的,滑開了一個又一個那樣討厭的影片,憤怒著。直到今天早上我再度看到,科普理財的影片:討論健保應該掛在誰名下(我心想廢話不就掛在所得、或月薪較低的那位名下嗎?),開頭前幾秒直接預設先生是高所得者,我真的是瞬間怒氣值點滿,封鎖該創作者。我在捷運站怨恨自己、後悔點開IG,我怎麼讓自己大清早、早上六點十幾分的就拉滿仇恨值,正能量全失。
自從臉書媽媽社團看到討厭連假帶小孩的文章,我就從臉書撤退了,裡面充滿育兒負能量,很抱歉,我無法透過抱怨自己的小孩來獲得開心。很抱歉,我覺得溫飽,應該是自己要爭取。很抱歉,我沒有嫁給一個比自己會賺錢的老公嗎?更抱歉的是,我已經試著感謝對方為家庭做出貢獻,怎麼我就為了令人憤怒的迷因影片而起舞呢?
我也好想躺平,如果可以不要上班,誰想?但是,我贏回來的麵包,真的讓我在家享受了不少的特權,就跟所有逃避親職,被嫌棄永遠只會躲在廁所裡面的大便的爸爸一樣,我也是那個有資格在周末睡到自然醒的人。
我試著換位思考:是甚麼樣對生活逼到死角的人要跟全世界說明自己的不幸呢?是甚麼樣的創作者需要拍攝無聊低級的影片,來吸引消費者來購買自己的服務呢?所以我搶先站上那無謂的制高點,同情那些媽咪、那些創作者。
我同時檢討,這些事到底是怎麼惹到我的。那個六點起來做家事的媽咪,是提醒我自己不是負責洗衣服的劣行嗎?但我為什麼要覺得不做家事有甚麼卑劣的?當初我可是有說好要買洗脫烘、還有洗碗機。我先生喜歡當貝佐斯洗碗、晾衣服,並沒有不對啊。另外關於早起,不對啊,我也是不到六點就起來準備通勤了。
而那些看到迷因的爸爸呢?刻板印象只會因為迷因而加深,我要是剛好成為了那些被抨擊的對象,只會更加地變本加厲讓既得利益者持續享樂。創作影片的那位媽媽早在小心翼翼的不打擾爸爸的背景裡面,把潛台詞說了出來:因為對方拿了麵包回來,我只能無聲的抗議,我無能為力,我也不想改變。任何符合人性的溝通都是循循善誘的,你希望對方為你做出改變,卻選了一個最討厭最汙辱的人方式來昭告天下,完全不是改善家庭分工的理性討論。
然後呢?媽媽們繼續打著受害者名義,但真的是受害了嗎?從流量看起來是賺到了。但我無從判斷,我早在影片一開始就被嚇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