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Morven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書】Affluence Without Abundance《原始富足》

Morven
·
·

人類的祖先其實過的比我們還要幸福?

1980 年上映的《上帝也瘋狂》( The Gods Must Be Crazy ) 原本只是為了說南非語的南非民眾所拍攝,但是在打破地方票房紀錄後,之後便加上英語配音在全世界各地發行。

在口耳相傳之下本片在短短一年內躍升主流,曾經成為美國影院史上票房收入最高的外國電影,並且在院線聯映了三年。賣座後也在法國、香港、台灣、中國和日本等地創下紀錄。

其中主演的 G/au ≠Oma 就是布希曼人 ( Bushmen ),也是本書所探討的目標族群。


布希曼人 ( Bushmen )

布希曼人有許多不同的別稱如桑人 ( San ) 、巴薩爾瓦 ( Basarwa ) 等。雖然布希曼 ( Bushmen ) 有「居住在叢林裏面的人」之意,可能被連結到貶損之意,但是這種刻板印象雖然不切實際、但還尚屬正面,相較於巴薩爾瓦則會直接引起粗鄙的種族刻板印象。

因此國際性的非政府組織仍採用布希曼人這個名稱,同時布希曼人在國際性的文獻中也是最被廣泛使用的名稱,故本書便從善如流。

布希曼人是生活於南非、波札那、納米比亞與安哥拉的一個以狩獵採集為生原住民族。他們所使用的語言稱之為柯伊桑語。這種語言最特別之處就在於其「搭嘴音」,其中吸吮與砸嘴的音調與世界上大多數主流語言之中獨樹一格。


科技能夠帶給我們快樂?

隨著科技的發展,近代人類的物質生活不斷提升,即使貧富差距漸增,但是生產效率的提升,拉高了整體的生活品質。在許多國家中人民皆能用低廉的價格去享受清潔的用水、便捷的電力、完善的汙水處理等設施。

除了生活必須之外,人類還能夠享受各式各樣的娛樂、購買各種工藝精良的奢侈品、體驗各種異國的風土民情等等。樂觀者認為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必定會生活的愈來愈快樂,心靈也會朝向富足的方向前進。

但是在許多已開發國家中,深受憂鬱症所苦以及相關精神病的比例不斷增加,物質生活的提升似乎不再能夠讓我們更加的快樂,也有研究指出當財產累積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多餘的財富也無法提升我們生活的滿意度。


原始但富足?

本書書名「原始富足」,便是探討這群以採集狩獵為生的原始族群。他們雖然過著物質生活極其貧乏的生活(相對於生活在都市的我們),但是他們卻過得非常的快樂。

曾有學者認為原始狩獵採集的人類,每天光是為了食物、水源、遮風避雨等等,就必須消耗大量的精力與時間,生存對他們而言想必是疲勞且辛苦的。但是研究卻得到截然不同的結果。

書中提到南非首次被歐洲殖民者所入侵時,雖然當地人被殖民者所奴隸、迫使其進行相關的農業勞動。但是與歐洲殖民者相比,這群原始人總是心情愉悅、唱歌跳舞,很享受沒有固定工作、而且無須埋頭苦幹的生活。

相較之下殖民者反而更像是奴隸:他們被土地所奴役,擁有各式各樣的煩惱,而且總在堡壘內躲避敵人,夜晚也睡得不安穩,雖然有吃不完的食物卻活得鬱鬱寡歡。

曾有殖民者如此形容自己的經歷,在與原始人共同生活在一個區域時,晚上完全不用鎖門,也不用將貴重物品藏起來。因為這群原始人不偷東西,也對於殖民者眼中的財富或是珍寶不感興趣,殖民者完全不用堤防這群人,因為財富本身並非他們行為的動機,他們只會在彼此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


原始的特質:不為五斗米折腰?

現代社會尤其是東方文化崇尚儲蓄,儲蓄便是一種累積財富的行為,這種行為背後的原因往往是為了未雨綢繆、以備不時之需。同時資本主義也鼓勵人們盡可能的累積自己的財富,追求更高的物質生活,提高商品的交流以提升貿易量等等。

但布希曼人對於貿易、勞動、累積財富等都不感興趣,他們從不儲存,不會做多餘的狩獵、也不會做沒有必要的勞動,只滿足當下的需求。他們具有孩童一般的特質:也就是活在當下。

歐洲的殖民者經常煩惱對於布希曼人的管理,因為暴力與物質無法驅使他們工作,就算提高薪水、食物或是菸草的配給,也沒辦法吸引他們加班,因為如此一來他們就可以用更少的勞力取得相同的報酬。

這群人最常在可狩獵的季節時消失,在環境貧瘠時才回到農莊工作。


狩獵社會與農業社會的差異

人類的發展歷程可以說是從狩獵採集社會轉變到農業的社會,兩者在收穫上有著明顯的差異。其中農業社會屬於延遲回報經濟 ( delay-return economy ) ,而狩獵採集社會屬於立即回報經濟 ( immediate-return economy ) 。

簡單來說,農業要收成必須經過一連串的播種、施肥、照料等冗長的農務工作,才有機會在數個月後採收,農業社會的回報是有時間差的。

而狩獵採集社會則不需要對於獵物或是大自然進行照料,在有需求的時候便著手進行相關的工作,狩獵採集社會的回報是即時的。

這兩種經濟模式的差異,直接影響位於兩個社會中人類的行為模式。


羞辱獵人的文化

布希曼人有個很特別的文化,也就是在出外狩獵的獵人回來時,對他所獵回來的獵物與獵人進行羞辱。實際上無論豐收與否,在村莊的人都會將收穫說成微不足道,並且對獵人說你也沒有多厲害。這種行為背後的原因在於不要讓獵人產生自大的心理、並且抑制傲慢。

因為當獵人因為自己的狩獵成果被眾人追捧,這種驕傲的心理很容易轉變成傲慢與自大,如此一來就會破壞社會所追求極度的平等主義。

只是在羞辱的過程中,羞辱者臉上經常帶著笑意、被羞辱者其實也不會放在心上,算是社會約定成俗的特別風貌。


到底什麼是原始富足

本書作者對於布希曼人的歷史作了詳盡的介紹,並且透過許多他與布希曼人相處的故事以及情節,立體的勾勒出布希曼人這群原始狩獵採集族群的方方面面。

心靈富足的成立並不需要富裕的物質作為必要條件。「原始富足」不是一種心態、也不是一種特定的意識形態。

布希曼人這種採集狩獵者的「原始富足」很難以一言以蔽之。簡要的說,這種富足是建立在環境供給的信心、獵人對獵物的同理心、立即回報的經濟模式、對過去與未來的漠不關心,並藉由以忌妒和情感共同形塑的社會關係加以強化。

追求快樂是人類的目標,但是要如何達成這個目標則有無數條道路可以選擇。或許在科技上我們的確是比這些採集狩獵者進步,但是在追求心靈的富足上,或許可以回歸到過去,從過去的我們身上獲得指引。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