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里堂
今天想點名說說有間印尼餐廳峇里堂。
老實說,本不想開名幫它做宣傳。不過我也很想藉此店說說香港那些不思進取的文化。這間店原本開了好多年,後來可能是舊店的老一輩做了一世也沒什麼能力改革,隨後就結業了。但結業後又再重開,但食物就大不如前,我算是老顧客,是從小就跟長輩來餐廳吃,是吃它味道長大的,所以第一次結業覺得好可惜,聽到重開心花怒放,但試過味道失真,無再踏足,之後見到它又結業。接著去年又重開了,我又去了,當然人面全非,但我抱住「舊唔去新唔黎」成為座上客,一吃!嘩!果然有驚喜啊!真的很好吃!跟往前味道不一樣,但真的很好吃!
可是結帳時有個上年紀阿姨,我問她舊時的珍蜜冰還有嗎?她沒說什麼只叫我挑餐牌的。我再問,還是得到同樣答案,她好像不想答我問題,然後剛剛一頓飯的快樂感突然打了折,雖然食物很好吃,但我沒有再很想很想去了的感覺。
我一直跟蹤了它們的Facebook,了解到店子交到第二代,其中有一個帖文盡數上一代如何不濟,他們第二代是如何奮力,上一代其實是什麼也沒留下來的。作為一個由祖父輩自小帶去吃他們的人,我感到很失望,作為食客我真的不想對餐廳的認識感到幻滅。他們不正正是拿著上一代的名字起步嗎?我由支持第一代到支持第二代,一再等他們結業重來還不是因為他們的第一代給過我好吃的食物和人情味,我就不明白為何既要用舊餐廳的名字,大鑼大鼓說承傳,然後就抽上一輩後腿,我真的為著那份人情味而光顧,如果上一代如此老化,何不用上全新的名字,隻字不要提老店。
後來我又看看其他帖文,就覺得這家店的第二代很小氣,心胸很窄,雖然實力是有的,但態度真的讓我覺得很可惜,其實打開門口做生意,怎麼會那樣小氣呢?
其中有個食客在網上發表了一些「負皮」評語,是關於文中開首提到的阿姨態度不良。話事人就開帖回應了,老實說,我吃了那麼多年,有過那麼多期待,然後發覺原來現在是不容提出意見的年代了。當人們說恃老賣老,原來也會恃後生賣後生,我看到話事人在Facebook的回應,就覺得幸好那一天我沒有反映意見,沒有多事去追問阿姨為何不直接說有沒有珍蜜冰,甚至當我好奇洗手間在那,阿姨沒答我,所以我也不敢再問。
話事人在Facebook 的回應,徹底打擊了我對餐廳的回憶。我就覺得做餐廳也好做人也好,有錯改之無錯勉之,顧客不一定永遠是對,但每個顧客提出的意見批評也不過是一個進步的機會和可能。
近年真的遇到不少意氣風發,活似很有理念,只講實力的小店,但態度與量度其實算不算實力的一種?
為免破壞上一代峇里餐廳在我心中建設的美好幻象,我決定跟它分手,永藏味道在心。
在香港的快速飲食文化下,看來一輩子都學不了日本人做日本菜的謙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