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趣味:读吕思勉的《三国史话》

孙李
·
·
IPFS

得益于《三国演义》的流行,人们对三国时代最熟悉不过。即便是「不知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的人,说起三国来也不至于荒谬绝伦,最起码总知道刘关张、诸葛亮,听说过桃园结义、三顾茅庐。但是《三国演义》七实三虚,倒底哪里实,哪里虚,恐怕并非所有人都能搞清楚。现代普通读者多半没有毅力去啃《三国志》,更需要一本靠谱的通俗历史读物。史学大师吕思勉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写了不少讲解三国史的通俗文章,结集成了这本《三国史话》。此书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非常适合对三国史有兴趣的一般读者。

这本书收录了二十篇文章,每篇讲一个独立的题目,篇幅都不长。茶余饭后翻一翻,很快就读完了。这本书的精彩内容可以分为三类:补充、翻案和议论。

所谓补充,是写了很多《三国演义》中没有描写到的历史知识,为我补了一堂历史课。比方说,三国开头有十常侍之乱,这些宦官是后汉的乱源。可是宦官制度从何而来?原来「宦」相当于古代的公务员,并非一直都是阉人,《后汉书》中说:「中兴之初,宦者悉用阉人。」,可见此前宦官未必都用阉人。再比如后汉兴风做浪的道士们,张角、张修、张鲁、于吉等人,有何来历?与张天师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一般历史书不大讲的,读起来很有意思。

翻案就是推翻一般人错误的历史观念。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虚假的小说情节被误认为历史了。比如温酒斩华雄,在小说中是关羽的英勇事迹,这本书却告诉我们,华雄其实是孙坚杀的。这类张冠李戴在《三国演义》里常有出现。《三国演义》中人物描写善恶分明,忠是忠,奸是奸,违背历史与人性。所以鲁迅说其「欲显刘备之长而厚似伪,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由于《三国演义》尊刘贬曹,把曹操写的极坏,这本书里专辟一章《替魏武帝辨诬》,还原曹操本来的英雄面貌。对于吕布、袁绍、魏延等人,作者也都有一番评述,内容太多这里就不细提了。总之能在乱世叱诧风云的人,自有独到的本事,不要轻易把古人看低了。

我所说的「议论」,就是作者讲解历史之余发表的一些观点,这些观点有时比正文更加引人深思。比如人们爱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可作者却说这只是旁观者不负责任之辞。假如一个人对付一个问题要顾到三方面,旁观者只知道两方面,自然以为当局者的办法不高明。再比如谈到外戚干政擅权,作者说「当一种制度的命运未到灭亡的时节,虽有弊病,人总只怪身居其位的人不好,而不怪到这制度不好」,这句话说的相当深刻。书中有提到班固没什么见识,《汉书》毛病很多,令我十分震惊。像我这样没读过几本史书的人,总以为前四史是不可撼动的经典。我在网上查了查,这才知道原来对《汉书》的评价确有争议。《汉书》好坏我不清楚,但读书要独立思考,尽信书不如无书,有警醒之心总是好的。

作者的文笔也很有特色,举重若轻,将纷繁复杂的历史娓娓道来,读起来一点都不废力。总之这是本有趣有料的好书,值得一读。

历史的趣味:读吕思勉的《三国史话》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孙李野生网络作家。主要写散文随笔和文艺评论,偶尔写小说。Matters越来越冷清,万一走失,可以来我的blog找我:https://www.xianrenlife.com/。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