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SAMPLE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至少還有石頭

SAMPLE
·
·
記憶可以透過什麼物質儲存?自然界的物件,是否同樣具有記憶?

原文刊載於Sample雜誌IG

記憶可以透過什麼物質儲存?自然界的物件,是否同樣具有記憶?

神經交互播放器

也許,石頭也可以收藏記憶。英國編劇 Nigel Kneale 曾創作 The Stone Tape(《石帶》)一劇,講述一群科學家搬入一座翻修過的維多利亞式老宅邸,在一間帶有石牆的房間裡,聽見了奔跑和尖叫聲,大膽假設是房間裡的石頭保存了從前某個女僕於房間内死亡的圖像。

Kneale 的劇本假想石頭是種記錄方式,如同錄音磁帶般收錄人的波動,人類的神經系統則成了一套播放器,可從石室的痕跡創造聲音與視覺的感官印象。劇中的科學家試圖藉此解釋一切不與人直接互動的圖像、聲音,以及幽靈的出現。

石頭作爲記憶迴響

The Stone Tape 中石頭儲存聲音的設定或源自石帶理論(Stone Tape Theory)。數學家 Charles Babbage曾經提出地點記憶(Place Memory)的説法,認為人的聲音與行為會在周圍的環境中,留下永久但又難以察覺的印記。

其後,超心理學家 Henry H. Price 由此延伸,認為物體能儲存過去事件的紀錄,只要人足夠敏感,就能從物體回放出往昔經過。這套理論未能證為科學,暫未可以證明有機制能在石頭上悄然銘刻資料,遑論抽取當中記下的聲音。不過,如同墓誌銘的理解,石頭或是一種記憶痕跡,讓我們挖掘已然忘記、潛藏的前事與經驗。

痕跡的延後

石頭儲存記憶,等待發掘。 #非關舞蹈祭2023 展出跨媒體藝術家#羅玉梅 與舞蹈藝術家 #楊怡孜 合作跨界展覽:(我安靜得像一塊石頭),「從那裏走到這裏」。羅玉梅收錄石頭於水中下沉與消散的聲音,以聲音裝置和聲譜重構水中石頭的聆聽經驗,靜看石頭潛藏着怎樣的記憶,捕捉舞者的當下。楊怡孜則以極其緩慢的身體延展,發掘潛在身體的歷史痕跡。

節目以展覽和舞蹈兩部分交互闡述日常觀察所累積的經驗與記憶,投放於物料與舞蹈兩種媒介中展現,並分別邀請三位藝術家為舞蹈表演作觀察員,在展覽留下錄像,聲音與繪畫記錄作品。記憶如石頭靜默失語,唯有以遲緩的延後,重構之間的輪廓。

____________________
支持我們的製作,請編輯室喝杯啤酒吧!🍻
buymeacoffee.com/samplemaghk
 ̄ ̄ ̄ ̄ ̄ ̄ ̄ ̄ ̄ ̄ ̄ ̄ ̄ ̄ ̄ ̄ ̄ ̄ ̄ ̄
#Sample
#香港文學 #設計 #閱讀 #文學 #評論 #藝術 #literature#graphicdesign #hongkongart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