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一本書>讀書筆記
最近,重拾閱讀習慣並且強迫自己寫下讀後感想,但如何寫好一篇感想實在讓人傷透腦,像是:如何用自己的話分享書中內容、如何整理從書中學到的新知、如何有效率、制式每周完成一篇感想。其中,讓我覺得最困難的就是,原文與自己寫作的比例尺度拿捏,有時認為書中內容實在精采萬分,想原封不動塞進寫作中,卻如同死板板的書摘,又或變成一種傷害著作權的行為。就在這時剛好看見這本<讀懂一本書>。
某陣子網路上掀起快速電影的流潮,而後又出現快速聽讀書籍的新型閱讀。這種濃縮的再創作作品,符合現代忙碌社會大眾口味。這些再創作定義,我認為本書提供了很好的解釋:中文翻譯中文。如同國文課本裡賞析,講述作者創作背景、古文含意與其觀點。畢竟有些書籍範疇較為困難,著實無法讓初學者馬上進入狀況,這時聽人講書就是一種助益。不過,若想閱讀更上一層樓,讓自己學習成為一位講書人,變成主動且強迫式學習,這也是作者想提倡的,不追求閱讀速度、數量,反之追求閱讀的品質、讓書為己所用。這一點也是我開始強迫寫作有所體悟,下筆前我得整理、取捨書中最有幫助、被說服的、令我驚奇的,經歷如此過程後,彷彿每本書的內容與自身融合,當看下一本書有其關聯之處,就會刺激腦中神經元,回想起上本書有類似觀點或者案例等等。另外,近期學習西文文法也有同樣的感觸。透過自行先閱讀西文文法書,從中找出不懂、練習題目錯誤的地方,敘述提問給老師的過程中,將原資訊再次整理,這樣記住的比例勝過於在課堂上老師直接講述。
主動式的學習的方式,作者提供以下幾點,可供閱讀中自我提問與思索,有利於提取書中精華、拆解作者想表達的觀點:
1. 能不能準確把握這本書真正的涵義,理解這本書?
2. 書中有什麼解釋令你感到意外或者讓你受到心靈衝擊的?
3. 書中是否有所轉折,其關係又為何?
4. 概念被清晰界定時,一定要記下來
5. 當感覺問題很嚴重的時候,正是本書即產生的原因
另外,是關於講書寫稿的內容,最重要的原則:
1. 以書為據,別離題。也就是舉例或換句話說時,必須要慎重審視與作者想表達的觀點是否有所出入。
2. 講書是再創作,而不是單純的摘要。原文佔自身創作的寫作內容比例盡量不超過百分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