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猴实验与上海隔离幼童
这件事情想来许多人都知道了吧,上海将一批婴幼儿与其父母分开,单独隔离的事情。任何语言文字都不足以表达出此事荒谬与残酷,请容我贴上这些图片。
此事引起轩然大波之后,官方出来“辟谣”,说场面只是暂时的,孩子们正在等待转移。至于为什么要把这么小的婴儿单独转移,完全没有进一步说明。
大概是实在编不出来,也懒得编。
“小孩子么,总是会哭的呀。小孩子有吃有喝有人管,还要怎么样?大局为重。”也许潜台词,是这样吧。
我自己小的时候,曾经有多好几次与父母分离的经历。据说我从六个月大就被送进全托了,当然我自己是毫无印象的。能记得的,是幼儿园时期,四五岁吧或许,在某个黑夜里跟着老师和其他孩子一起排队上楼,不小心踢翻了楼梯转角的垃圾桶。后面我不记得了,母亲说我惹怒了老师,他们把我一个人扔在走廊上作为短暂的惩罚。
“你啊,打小就不省心。灯一关你就在走廊上尖叫,引得其他小孩都跟着哭,老师只好把你拎回寝室去了。”她说。
我曾经愧疚过,现在回头看,一个四五岁的小孩被扔在漆黑的走廊,尖叫难道不是正常的反应吗?当然我还是可以理解我的母亲,她需要这个幼儿园,所以她不会替我出头。也许她也会有不满情绪,但是指责我“不省心”要比跟幼儿园吵架容易得多。
我就这样粗糙地长大,十岁出头,父母离开家乡去别处打拼,我寄宿在科学院,我严苛的姥姥家里,后来又寄宿在别人家,几年以后才见到我的父母。
寄人篱下总是不愉快的,物质条件再好也是一样。父母当然没法替我出头,因为他们需要我寄人篱下。
“孩子就是你交给社会的人质。”一位网友在上海隔离幼童事件下评论道。
×
美国心理学家Harry F Harlow以婴儿时期养育着关系、依赖关系、社交孤立为研究重心,曾经进行过一系列以恒河猴作为实验对象的实验。这些实验过于残忍,后期都被叫停了,心理学科研伦理委员会机制也以此为契机成立。
恒河猴实验中,有一项叫做“代母实验”。
Harlow为初生的小猴子制造了两个代母:一个是用绒布制作的,温暖柔和,但是没有食物;另一个是铁丝做的,冰冷生硬,但是铁代母里面放了一个装满牛奶的奶瓶。
小猴子被放在笼子里,与这两个代母相处。
实验刚开始的时候,小猴子大多都围绕着铁丝代母,但是没过几天,小猴子就更多的与绒布代母待在一起了。它们只有饿极了才回去铁丝代母那里,一旦吃饱,立刻返回绒布代母身边。如果小猴子受到了惊吓,也会立刻返回绒布代母身边。
这个实验,和其他的一切心理学实验,一同证明了婴幼儿在成长的早期,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还要有温暖与安全感才行。
因此许多国家,都提倡skin to skin,让初生的婴儿贴在母亲或者父亲的胸口上躺一会儿,才被包裹起来放在小床里。
我的朋友有一个女儿是早产儿,出了手术室之后,母女两个人都体温骤降,差不过降到34度,吸氧,盖温热的毛毯,戴帽子都不管用。有经验的助产士将早产儿从保温箱里拿出来,包好了塞进我朋友的床上,让小婴儿躺在妈妈的手臂里。半小时以后,两个人的体温都恢复了正常。
×
此文写到这里,又看见隔离幼童中,有一个2岁的孩子因为属于照顾,失去了生命。母亲在巨大的刺激下,精神崩溃,“发疯了”。
很快又有“辟谣”,说这个妈妈一向泼辣,应该是“策略性发疯”,不用太担心。
说这话的人,不知道有没有想过,人们担心的,也许不是这个妈妈,而是为什么在2022年的上海,人们必须“策略性发疯”。